曾经,生活的每个日子都在盲目的应付,公司的工作,眼前的生活,似乎总也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下班回家看看电视、刷刷抖音、打打游戏,但看过之后,却越来越觉得空虚无聊,有的电视剧的情节不过是为了让人感动而设计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巧合;有的抖音视频里每日在以不可苟同的价值观吸人们的目光,只为博取一笑获得人气;有的游戏就是通过让你不断购买装备,来实现你现实生活中没有达到的挥斥方遒……
这样的生活真的好吗?
1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一次看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现场的一位百人团选手的父亲是盲人,当介绍到他用口语教选手读诗歌的时候。董卿很自然的就念出了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诗:“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她仿佛宝库一般的渊博知识,让我将主持人都是靠后台无数演练才表现的如此完美的刻板印象打破,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苏轼的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来。
人的一生,时间是有限的,把时间不断浪费在看过后连记都记不起来的电视剧上,浪费在博你一笑的抖音节目上,浪费在不知道哪天就会停服的游戏上,为什么不用来丰富自已的灵魂呢?
三毛在《送你一匹马》里写道:“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已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去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饱读诗书的人,在气质上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在书中汲取的营养,营造了自身的独特气质,也将不断影响身边的人,在周围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氛围。
2
没有目的才是最好的目的
对于读书的目的,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这样写道:“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更丧失净尽了。”
在当代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考虑的都是车子、房子、名牌包包、衣服等等这些身外的东西,对于读书这件事,他们觉得对于对于自己所追求的特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而很少有人去做。可是,如果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仅仅为了物质,那我们就会变成被物质所奴役的人。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更应该追求的是我们的精神和灵魂。
《高尔基论青年》中这样写到:“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3
书籍是你不离不弃的朋友
有人说,少年是欢乐无忧的,中年是漂泊困苦的,老年是寂寞忧伤的。但如果在少年时,你就能把书作为自己的朋友,那么无论你走过人生的哪个年代,你都能有一个无所不知的朋友,陪你走过人生的风雨飘摇。
陈丹青就曾说过:“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读书有两个作用,一是让我自以为非,一是让我有一间自己的房子,有内心生活。”
拥有了书籍,你就在人生的各个旅程都有了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
伏尔泰也曾说过:“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4
开始读书无论早晚
也许你会说,我年龄已经很大了,这时候再来读书不是晚了吗?
我想说,任何时候,只要你想做一件事,都不晚。哪怕你的人生已到暮年,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使你的内心多一分清明。“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成就了后世“唐宋八大家”的苏苏洵。
重耳43岁时开始过着流亡的生活,颠簸流离,尝尽苦难。终于在62岁回国,成为了称霸中原的春秋霸主。
吴承恩50岁左右时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六七十岁时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最终有了后来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你真正要做的不是想着读书能够拥有多大的成就,而是在喜爱读书的时光,活成一个内心富足的人。
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时刻。”
有了书籍这个朋友,你永远不会觉得寂寞和孤单。
朋友,读书吧,从现在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