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者不要非黑即白,掌握灰度才是高手
非黑即白是什么意思?
我举几个案例可能大家就清楚了
1、某信息科技企业老板认为,战略方向是企业的指明灯,定了就严格依照执行,谁知来了疫情,他依然坚定不移的让团队坚守目标,结果公司大量离职,现金流连续吃紧。
2、某制造业企业的部门负责人跟人事说,自己部门一定要做事效率高,头脑灵活,还能无条件服从的员工,结果招聘信息发布近一年,无人入职。
3、某生物制药销售公司股东原来在世界500强企业强生任职高管,他要求公司定的流程一定要全面完善,且所有人一定要严格服从流程来执行工作,结果一个财务审批流程需要3个环节审批,走完流程至少3-5天,员工对此纷纷抱怨。
4、某仪器销售公司,其中的销售冠军一个人能带来公司近3成的业绩,可是有个不良习惯就是上班经常迟到,老板觉得该员工品行不良,最终开除,开除后公司业绩直线下滑。
我相信这样的情况在各个企业中数不胜数,为什么会导致大量的“非黑即白”问题的产生?
因为在管理中有大量的决策是存在矛盾点的,比如长期主义与短期盈利的矛盾、人才需求与人员紧缺的矛盾、公司秩序与创新活力的矛盾等。
如果一个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不能很好在各种矛盾点中做出精确决策,那对组织来说很可能就会有巨大隐患。
人性是复杂的,绝对不是简单的黑与白,因此,在构建人才战队的过程中,灰度管理是其哲学精要!以灰度来看,人才是一种资源,管理者与管理的使命就在于激发人的正能量,抑制人的负能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潜力,实现公司的目标与战略。
总结,做管理的核心是,放弃一直以来对“我”的执着,退一步走,往往路途更通畅。
二、管理者始终要清晰,开会的目的
现今有大量的企业开会是有很大问题,比如
1、开会时间长,讨论一个话题要讨论一天
2、开会为了走形式,没有实际解决问题
3、开会带情绪,距离最终解决问题偏差甚远
4、开毫无意义的会议
彼得·德鲁克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类会议——如果没有办法做到富有成效,那么开会纯粹就是浪费时间。
泛滥成灾的低效会议会干扰员工的工作安排,员工会感觉,管理者不把他们的时间当时间。
公司的层级越多,信息流动和决策速度就越慢,因此领导者在精简组织的同时,也要重视会议的效率。
任正非说:不争论、抓要点
每次开会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中的核心问题,不要把话题牵扯开来
尤其中高层应该聚焦公司遇到的主要矛盾问题做探讨,减少业务内容的会议,在高层会议上谈业务,往往报喜不报忧,效果并不好。如果高层喜欢具体业务,去做个优秀合格的中基层主管就好了。
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要尽可能通过每次会议解决一个疑难杂症问题,带着一种会议前问题来了,会议后清晰明了的职业态度。
三、干部能力强是一方面,更多是要拥有使命感
一个人为什么能成为干部?——能力是一方面,更多是他拥有使命感。
一个人为什么能趴在地上干活?——如果只是激励是很难做到的,更多的是他拥有使命感。
“一个人要么有使命感,要么没有使命感,不分高中低”。
只有这两种可能。
当今天企业里的干部每天只是琢磨自己的地位、个人利益的时候,他就无法趴着干活,他自然而然也不会有使命感。
每个企业的干部都有着特殊的意义,除了要服务于老板、上级、客户,还要为自己的团队和基层员工服务,要把握好这一点,必须理清两个事项:
1、企业的价值评价在于自身竞争力的高低,不在讨好客户、讨好合作方
2、管理者的价值评价在于绩效得分的高低,不在如何讨好领导,服务领导是工作需要,是办“公”的需要,故应积极主动、认真地为领导服好务。
核心价值观和使命感也意味着公司选择的干部,一定要践行传承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如果是一个小公司,你身边的人必须要相信你的故事可以成功。
在一个创业公司里面讲怪话,不相信你所讲的“故事”会成功,就早点让他走,你只能留下那些践行你的使命和价值观的人。
四、管理者少做执行的事,多洞察人性,关注人心
我们都知道,很多的管理者是从基层走上来的,从个人能力很强,变成要管理好一支队伍,让队伍能力都变强,这是一次人生的跨越。
然而,很多管理者哪怕带着团队,但是自己也是更多做着执行层面的事情,没有真正理清管理的职能。
因此,在我看来,管理者要多去通过人性的洞察,关注团队的人心。
比如,今天A员工事情完成的很漂亮,有没有受什么委屈?
今天能力很强的B员工没有完成业绩,是不是没有上心?
今天C员工突然不活跃了,是不是家里有什么变故?
......
同时,除了人心之外,我们还要深度洞察人性。
我们可以知道,人性都是有弱点的。我们设定制度,管的也是人性。
做管理的第一件事要知道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闪光点,所有的管理都要激励人善的那一面,所有的制度都要抑制人的恶的那一面,这就叫不变的人性。
一个老板不仅要懂人性,最核心要掌握的能力就是要有读人心的能力。
如何读懂人心?并不是说让大家读厚黑学,变成一个两面三刀的人,而是应该具有同理心。
这个世界上,80%以上的矛盾依靠同理心就能解决。
什么是同理心?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别人。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的情况都和你一样,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别人的选择。
拥有同理心是一个管理者洞察人性最基本的要求,希望你也能够拥有。
五、保持平常心是最佳状态
有句话,特别有意思,我看完也很有感触:丧偶式育儿,突击式尽孝,咆哮式管理。
丧偶式育儿,是说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比如父母一方长期外出,或者即使在身边,也没有太多交流。
突击式尽孝,是说即使很爱自己的父母,但平时太含蓄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才突然爆发对他们的关爱行为。
咆哮式管理,是说在管理时,只会一种方法,就是大吼大叫,提高声量。音量大了,管理就做好了。
看完之后,你什么感觉?
我的感觉是,都太忙碌,都太着急了。毫不费力,或者用力过猛,都不是什么好事情。保持平常心就好。
很多管理者今天要不然就是盲目乐观,觉得自己做这个事业肯定能成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还有的管理者盲目悲观,看问题负面,觉得每天都好迷茫,每天自己都好失败。
其实这两种心态都要不得,拥有一颗平常心至关重要,看淡一切成败得失,往往是当下的最佳利益。
平常心,意味着持续性,稳定性,行为可预期,动作不变形。平常心,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
做管理,有一句话叫no surprise。如果下属总是对你的决策和做法感到惊讶,说明你的管理很有问题。
六、没有经受过巨大挫折的,难成大事
很多时候对于管理者来说,没有经历过巨大的挫折是很难反省到核心。不管是创业,还是管理,都有那种“过不去了”的感觉。
但是,这种撑不下去的感觉,一定不是最后一次。
仔细思考下,为什么自己当初要选择这条路?
这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历练。
一家公司,一个部门的生死存亡,往往就取决于你决策的瞬间。你的决定是否正确,会影响几十上百甚至几千几万人的前途命运。
这种机会和体验,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这种压力和艰难,也不是每个人能承受的。
但是,那些想让你躲起来或者甩手不干的时刻,就是你马上要迎来巨大成长的时刻。
这个过程,可能会失败,会受伤。
但是,这就是创业的过程,这就是成就的过程,也是成就伟大的竞技场。
七、部署工作标准一定要讲清楚,否则执行不力只怪自己
这些工作场景你熟悉吗?
老板:“赶快去做,别让我说第二遍”。
员工:“我还是有点不明白”。
员工:“领导,这个事应该怎么做?”
老板:“什么事都来问我,还要你干么?”。。。。。。
请问,你的老板是不是这样的呢?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隔壁优秀的老板是怎么布置工作的呢?
布置工作讲"5遍":
第1遍:与下属讲清楚需要完成哪些事情(交代清楚)
第2遍:让下属复述需完成的事情(确保下属接受到的信息与你所传达一致)
第3遍:询问下属完成此事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下属回答错误,再将正确目的告知下属(告知下属此事目的,培养其工作目的性,确保完成过程中不偏离所要达成的结果)
第4遍:询问下属是否知道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哪些事情可由他自己决定,哪些事情需由上级领导拍板,如果下属回答错误,再将正确情况告知下属(确保事情按时完成,并且下属对此事认知不会有所偏差,减少工作过程中绕弯路的情况)
第5遍:询问下属如果由他自己完成此事,他会如何做(培养下属创新性、自主性)
所以,没有执行不好的员工,只有智慧不够的管理者,只有上下级之间反复确认无误过后,这个事情最终的结果从会好。
(作者:周戎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