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成长励志想法
拖延症的形成与被动人格特征

拖延症的形成与被动人格特征

作者: 迟玉龙 | 来源:发表于2019-02-11 09:42 被阅读76次

  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一种性格的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没有时间观念,爸爸妈妈催促他行动快点,他们仍然不紧不慢,直到最后时刻才会开始行动。上学的时候也总是卡着点去学校,不是刚刚好就是迟到一两分钟到校。

     父母在面对这种孩子的时候特别无奈,有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的这种习惯不好,也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总是解决不了。那么孩子拖延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拖延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孩子做事情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培养的,有些技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具备。

如果爸妈认识不到这一点,总是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不停地催促,由于他的能力还不是很完善,孩子就会忙中出错,反而把事情做得更慢。

      特别是一些家长在孩子好不容易完成了学校作业后,又额外再布置一些作业,这样孩子总有做不完的作业,让孩子看不到希望。

还有的父母喜欢掌控孩子,凡事都要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能够掌控孩子,父母们才能有安全感和成就感。

      还有的父母表面上看起来很民主,一些事情能够让孩子做选择,但是当孩子选择了他们不希望的方向时,他们就会告诫孩子,按照爸妈建议的选择才是正确的。这实际上是丧失了孩子的独立主权,凡事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

     当孩子慢慢长大,随着自主意识的觉醒,孩子发现他总有干不完的事情,当他完成一项任务后,还会有另外的任务等着他,会感觉到很疲惫,但是他又没有能力对抗爸妈,于是只能故意放慢做事情的速度,以减少爸妈给布置的任务。

       有时候面对父母的高要求,孩子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于是内心就对爸妈的要求有了对抗情绪。在对抗情绪的驱使下,他慢吞吞地做事情,反正少做一件是一件。

用牛顿力学来解释,对抗情绪会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当父母催促孩子快点的时候,孩子得到的是相反方向的推力,反作用力将孩子推到另外一面,就会产生无意识的对抗行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对抗行为慢慢进入了他的潜意识,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拖到最后时刻才开始行动,哪怕时间很宽裕,他也会发呆一会,直到最后时刻才开始做,面对这种状况,孩子自己也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人格可塑期,孩子因为有这种太多的对抗性情绪,就会在被动适应依恋中形成自己的样子,长大后容易形成被动人格特征。

被动型人格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方面渴望被人约束,另一方面又厌恶规则。

   一方面渴望表现自己,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做的不好。

   在社会中害怕担当责任,害怕做领袖,对其他人有依赖,同时又希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当遇到关系冲突的时候,既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又害怕发生冲突,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表面上看似懂事,其实是害怕发生冲突而委屈自己。

    对于强势权威人物,一方面抱怨,另一方面又跟随,没有办法在对于人的依赖和被人控制的矛盾中找到平衡点,自己内心倍感痛苦纠结。

    一方面不停地给自己制定计划,希望自己按计划把事情做的更好,另一方面又恨自己的计划执行不下去,一旦遇到挫折失败,内心压抑已久的情绪便会爆发出来,这种情绪就是来源于早期在父母的催促下积累的对抗性情绪。

    每个人都有自主意识,都希望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像主权国家一样,即使再小的国家,也是希望自己是有主权的。弱小的孩子同样也希望能够对自己的事情做主。爸爸妈妈却总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以爱的名义践踏了孩子的主权和尊严。当一个国家的主权遭到外部侵略时,这个国家会拼死抵抗。

    同样,孩子为了自己的自主权,也会对抗自己的父母。但是孩子因为太弱小,需要爸妈的照顾才能生存下去,所以孩子一方面对父母依赖,一方面又有对抗情绪,这就导致孩子的主体性发展受限,做出拖延的选择,这个拖延行为背后是获得了捍卫自己主权的利益。

     拖延是属于主体性发展受挫衍生出来的无意识行为,面对孩子的拖延,父母们都很苦恼,一方面在这种对孩子付出而得到的满足感中寻找依赖,另一方面又想把孩子的自主权归还给孩子,但是又担心孩子会犯错,做不好事情,会焦虑不已。

    形成被动人格特征的孩子也很苦恼,这种拖延由于是由潜意识导致的,不容易被觉察到,会成为一种习惯,而改变这种无意识的习惯行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解决拖延症的方法就是,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是有主体意识的人,人的主体性决定了自主权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无论孩子多弱小,他在心里都认为自己是自己的王,每个人都渴望对自己的命运掌舵。

    父母教育站位要正确,要尊重孩子,不能强加命令给孩子,不能用情绪绑架孩子,把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做错了,由自己承担自然后果的惩罚,孩子就会吸取教训。

     失败乃成功之母,孩子只有在不断试错中,才能成长自己。孩子必须有自己的生命体验,才会感知到生命的意义,才会不断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章

  • 拖延症的形成与被动人格特征

    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一种性格的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没有时间观念,爸爸妈妈催促他行动快点,他们仍然不紧不慢,直到最...

  • 乡村教师成长日记——八年后的拖延症

    拖延症形成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一种观点认为,拖延是由一种或数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造成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

  • 文摘-拖延症-2018.09.26

    > 拖延症形成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一种观点认为,拖延是由一种或数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造成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

  • 《知乎周刊:无力拖延》

    阅读与思考。 1. 不做好好先生。敢怒不敢言的心里状态,容易形成“被动攻击性人格”,这类人更容易拖延。 2. 拖延...

  • 0824晨读感悟   了解你自己的拖延习惯 对症下药

    拖延症也分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在我观察看来,主动拖延者一般反应敏捷些,被动拖延者一般压力会很大。 拖延症表现在工作...

  • 教你拖死拖延症

    首先人人都有拖延症,但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具备真正意义上拖延症的特征。拖拉+焦虑+负罪=拖延。其实大多数的拖延症其根源...

  • 人格水平对人的影响

    人既具有生物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格水平是在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人格特征和人格水平不...

  • 孩子拖延症的形成。

    不知道打架在平常生活中有没有发现,我们家的小朋友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拖延的症状,说期限那么拖延的症状是否是与生俱来的...

  • 人格

    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个体形成的典型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的特征。这些特征组成一个有结构、动力、特征的系统...

  • 被动型攻击人格及如何相处

    被动攻击型人格拒绝服从权威,以“迂回”的方式进行反抗、拖延。 你有被动攻击型人格的倾向吗? 1.我认为大部分的主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拖延症的形成与被动人格特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wf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