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婴儿时期开始,作息、动作发育快慢、爱哭还是爱笑、分离焦虑是否明显、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身高体重发育的快慢、小胖子还是小瘦子、大长腿还是小短腿……每个孩子各不相同,独一无二。
但相同的是妈妈们对孩子的全身心关注和躲不过的焦虑、孩子每长大一刻的欣喜若狂和熬夜闹觉折腾到崩溃的情绪失控。当然,对我来说,可能还有情绪失控后怒气冲冲地对身边的老公或者奶奶说,"我受不了了,你们来管吧!"这种情绪发泄不到一分钟,可能在发泄的瞬间,我就已经是一万个后悔了。
"我怎么能这样啊!孩子才这么小,她怎么会故意惹人生气呢!她不睡觉,也许正是因为不舒服,或者周围环境太吵,又或者我这个当妈的根本没有把她喂饱。"我开始自责,觉得对女儿的态度太过恶劣。
在每次情绪暴躁和心神不宁的时刻,我都发现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比如今晚我就是心神不宁,孩子同样也一反常态,不肯睡觉。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都没好好睡觉的宝贝刚过8点便开始哈欠连天,于是我抓紧时间给她洗了洗,便抱去床上,准备喂奶睡觉。但忽然想到,白天时跟婆婆说起孩子晚上爱踢被子,她建议让孩子穿上那件她自己做的棉背心,以防孩子晚上踢被子着凉了。于是我拿来背心给孩子换上。这个小家伙在刚换上衣服的一瞬间,仿佛一个脱缰的小野马,在床上蹬腿、翻滚、吃床单……一副精神十足的样子,困意竟一扫而光了。我赶紧拿毯子裹住她,抱在怀里照以往的习惯喂奶安抚,她一番哼哼唧唧后总算安静了下来。
卧室外,爸爸刚下班还在吃饭,客厅里的电视机哇哇地响着,奶奶在厨房里哗哗地洗碗……这一切让疲惫一天的我更加心神不定,脑袋恍恍惚惚。
这时我又想到好友为冲刺业绩拜托我帮忙的事情,我告诉她:我只会买自己生活的确需要的东西,如果实在用不到,我也帮不上忙了。可事后,我前思后想,又觉得既然好友都开口提了,我买件东西帮下忙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
想到这个,我边喂奶边拿起手机,询问她的销售进展,并表示如果还差名额,我愿意帮她。这样以来,我的精力就集中在与好友聊天上,开始忽略此刻早已疲惫在喝奶的孩子,准确地说,虽然孩子在我的臂弯,但我已经不再关注她是否还在吸吮以及是否已进入睡眠状态了。等我跟好友交待完,才发现孩子完全没有睡意,并且开始挣扎着起身要坐起来。
此时"噗"的一声,她拉了便便。于是我又把孩子放回床上,重新开始一轮"擦、抹、换",而她又开始一轮,蹬腿、翻滚、吃床单……等一切恢复正常,本就心不在焉的我耐心值已不足,"这孩子你怎么还不睡啊!烦死了!"。
闻声赶来的奶奶,忙把孩子抱起,轻声地拍着,走到客厅。这时,我再次拿起手机继续与朋友的话题。没想到,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客厅里再次传来刺耳的手机铃声,原来是奶奶的手机响了。她又迅速把孩子抱到我手上说:"给你,这孩子一点点儿都不困。"我赶忙接过孩子,发现她正目光炯炯地看着我。我对刚刚自己的恶劣情绪感到愧疚,小声地对孩子说:"对不起,原谅妈妈啊宝贝!"
"孩子一天没睡,我正哄孩子呢。现在打什么电话!"奶奶在客厅里训斥着电话那头儿的老伴儿。
我收敛了一下心神,抱着孩子,终于可以平静地哼唱歌谣了。没过几分钟,孩子开始有了睡意。又过了一会儿,她已经睡着了。
果然平静的妈妈能让孩子安然入睡。
"当你跟孩子或者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你要留意你的心、你的精神有多少在孩子身上。你真的在那里的时候,你和孩子的能量是相融的,你自然会理解她,能够滋养她,而且这些都是自然流露的。"李辛老师在《儿童健康讲记》如是说。
这样的状态并不是学习多少科学育儿知识后,把自己变成一个懂得育儿知识的妈妈的表现,而是一种身为人母,在孩子面前的一种情感自然流露。
养娃路上一定会有辛苦疲惫的时刻,妈妈们在那个时刻观察自我的情绪和心神状态,不要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而影响到亲子时刻的相处质量。
人无完人,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