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信誓旦旦立下flag后,第二天我却开始担心自己有没有能力写满365天。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古人看得透透的。但我真不想打脸啊。
于是,就跑去看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小伙伴是怎么做的。然后我发现自己并不孤独。很多小伙伴也说,每天不知道写点啥,有的甚至为了完成日更抱怨几句凑足字数就算是完事了。
虽然这不失为一种打卡策略,但这样真的不是在骗自己吗?
你没看错,我称这种行为叫“打卡”,而非“日更”。有人会觉得这两者没啥区别,日更不就是每天完成100字的目标就可以了吗。在我看来区别大了。
为什么不能把日更变成打卡?
因为打卡会改变做一件事的动机,让我们只关注形式不关注内容和质量,忘了初心。
相信参加日更活动的小伙伴们都是对自己有要求的,否则也不会来参加日更给自己“找虐”。虽然我们的初心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但当我们更在乎自己是否保持了记录的连续性时,事情的性质就变了,你只是为了完成打卡这个动作。
这就像大学时签到一样,只要老师的记录本上默认你没缺课,不管是本人到场,还是同学帮你喊到又或者你来只是在教室睡了一觉,都算是“上”了这堂课,至于你学没学到东西,老师也不会管。
而日更,就是“每日更新”,在我看来,不仅要每天更新内容,还要更新自己,一天天慢慢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但很多人做的事更像是在“重复”自己,这对于想要成长的我们,意义并不大。
这里没有想批评谁的意思,这更像是在提醒我自己,因为我以前就是这样敷衍自己的。
我因为要考试,参加了一个微信群的打卡活动,活动的目的为了让大家把每天发布的内容读一读、背一背,保持语感,作为监督需要把内容抄写一遍发在群里算是打卡。我觉得很简单,就要求自己一定要每天打卡。我一直坚持着,偶尔忘记,半夜也会爬起来补上。
很认真对吗?但其实抄了些啥我完全没印象,因为我每天做的只是抄一遍,根本不会读一下。我的目标无形之中变成了每天在群里发了照片。
还有一件事很多人应该都经历过,那就是背单词。之前我也用一个软件在背,有时候虽然不想背,但看着已经连续了那么多天的记录,实在不忍心断掉,于是我就会敷衍地把单词直接过一遍。后来,我还是漏了打卡,我竟心一横直接把软件卸了。我就这样放弃了背单词。
所以,偶尔看到有写作者说自己断更之后就完全不想再更新了,很能理解他们的感受。但理解不代表正确。
当我们的目标无形之中被转移,而我们却浑然不觉,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它会让我们看上去很努力,但却一事无成。
当然,说打卡一点好处也没有也是不实际的,否则它也不可能这么风靡。但它的作用仅限于初始阶段,因为当我们不太敢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打卡能提供原始的驱动力,让我们渐入佳境。但如果一段时间后你关注的焦点还是打卡本身,那这个目标就已经变质了。
如果真处于这种状态该怎么办呢?
首先,果断停下。你要思考一下坚持了这么久,除了好看的打卡记录,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身心、工作、生活方面的都可以。
其次,明确动机。如果完全感受不到进步,那就要回想自己加入这个活动的初心是什么?是能流畅的表达心中所想?证明自己有写作才华?提升文笔?涨粉?抑或赚钱?
然后,找到自己的拉伸区,也就是舒适区边缘,做让自己觉得稍微有点困难的事,慢慢进步。因为人不能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适区,这样很快想说的话就会枯竭,要持续学习,有新东西写出来,而不能每天重复自己。
最后,我想把昨天刚看到的下面这段话,送给想要变得更好的你们。
“练习写作是日更好还是周更好?”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关键是你有没有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进行练习。如果输出的东西都是在舒适区随便写写的,那写再多也没用。”
这样的回答既能给出开放的答案,又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