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京畿部长
如今双十一来临,大家又做好了买买买的准备。今年双十一花样颇多,不仅玩法烧脑,还要PK能量,不仅考验你的钱包,还考验你的智商,那些令人饶头的优惠政策真的是让一般消费者都不明觉厉,同时由于参与人数众多,朋友圈几乎被这些消息轰炸了个遍。
今年是双十一的十周年,自从2009年第一次开办以来,双十一成交额从最初的5200万;到2012年的191亿,到2015年的912.17亿、2016年的1207亿,再到2017年交出的那份让人惊叹的成绩单:1682亿元的交易额.,成绩是越来越瞩目。很多时候,大家在双十一买了很多东西,快递到家后又发现很多东西都用不上。人们在购物的时候总是会附带着买上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而这些都是不理性消费导致的。那么双十一究竟有什么让我们丧失了购物理智的魔力,买回来一堆原本不需要的东西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不论线上消费或是线下购物,商家的销售逻辑都是一样的,就是获得关注度,促进转化率,实现业绩额。
双十一商家都会搞促销优惠活动,有的商品甚至可以免费获得。免费让人感觉很好。同时如果一件商品从200元直降90元,很多人当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点进去看,但不一定会买。但如果200元的商品是免费抢的呢?大家肯定不管需不需要,一定蜂拥而上,从而实现引流。
所以在零成本面前,很多人会有一种非理性冲动,并造成非理性消费。看到免费的东西就眼疾手快,根本不考虑自己需不需要它。
一般情况下,商家推出的促销商品和优惠活动的对象都是一些价格低廉甚至原本就是免费的。比如我们在逛街的时候,看到商场门口牌子上大大写着“买一送一”的字眼,就会不由自主的走进去,在一堆商品中找自己需要的东西,你也许会一样相中一个衣服,但是很难找到“买一送一”的那件,在销售员的絮絮叨叨中,纠结犹豫很久草草选了一件衣服,回家后你会发现这件衣服也只有试穿的时候拿起来过,其他的时候甚至都被你遗忘到了角落,不论你这次消费的出发点是什么,你终究还是原价买了这件衣服。
线上消费亦是如此,取得你的关注,让你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怎么能够用到优惠和免费门槛上面,最后在你选了几个小时之后,索性就买了吧,也没有精力在看其他的了。
人们喜欢免费的东西不难理解,大多数交易都有有利和不利的一面,但现实却是,优惠和免费的噱头往往让我们选择性的屏蔽不利的一面,免费让我们产生冲动消费的情绪,并且认为免费的商品大大高于真实的价值,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就是人都怕损失,既然优惠又便宜,不占就是吃大亏。毕竟在很多人看来,花钱买东西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质量、价格等问题,所以潜意识里人们还是向着优惠和免费的方向走,人们总是希望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如果还有免费送的,那就是大赚特赚,消费者用这个心理和商家展开博弈,进行产品消费,而商家则根据这个心理为消费者打造“陷阱”,让每个人都心甘情愿的掉进去。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钱先生趁着双十一搞活动准备买一个电饭煲,在浏览商品的时候看到一个商家不仅满折优惠,买手机还送电饭煲,在反复看了几次,心里权衡之后果断下单,在他看来,不仅买了手机还有了电饭煲,简直佩服自己的小聪明。过了几天之后,当快递到了,钱先生仔细一想这件事,才觉得自己亏了。本来只是想买个电饭煲,结果用多于电饭煲的钱买了手机,这个多余的手机自己也用不上,说到底自己只是想买一个电饭煲而已,却因为缺乏考虑,造成了不理性消费,而这一个个小例子,合起来造就了阿里双十一的辉煌业绩。
可见,免费策略对人的消费行为能引起很大的影响,善于利用这种心理,往往会给商家增加盈利,如果抱着贪便宜的心,就很容易掉进商家的“陷阱”,表面上来看,免费商品对于消费者百利无一害,但仔细考量一番后,如果明白选择错误就会造成损失的话,大家也就不会那么疯狂了。
所以,不要轻易被这些优惠和免费占领智商高地,进而导致自己钱包的失守。
去买自己需要的,去买自己真正缺的东西,才是合理的消费行为。希望大家牢记着一点,在这个双十一,剁手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