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参加工作后,我和老公商量要不要给他买辆车,结果他说“我不要”,说完还不放心,又说“我是真的不要。”然后列举了他现在不需要车的理由,并且表示希望将来靠自己的能力购买。
儿子从小对物质金钱没什么欲望,一只笔袋从小学用到初中,一只书包从初中背到高中,一双鞋子从高中穿到大学,需要的东西才会买。有足够的零花钱从不乱花,但是会借钱给急用的同学。买给他名牌衣服鞋子他也不以为然,更不会做出炫耀的举动,逢年过节送他红包看都不看里面到底装了多少钱……手机屏摔破了,只要不影响使用他就认为没必要换新的。
我和老公虽然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是我们一直都坚持男孩子也要富养做人才会大气的理念。富养包括精神上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允许,物质上在能力范围之内给孩子充分的满足,不能满足时也如实地承认。用主动满足代替严格的限制,再穷的父母也不会养育出严重匮乏感的孩子,而一个没有匮乏感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更真实地表达自我,才会没有攻击性。
钱是为生活服务的,不要把节俭当美德。过度节约实质上就是过度看重钱,这是一种内在匮乏感的表现,是对生活终极目标的迷失。如果家长过度节俭,会造成孩子强烈的不配得感,因为节俭形成匮乏感,成年后对物质反而有很大的贪欲。
生而贫穷不是过错,要摆脱贫穷也不是仅仅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背景、资源、时代、天赋、运气等都有很大关系。所以作为父母,如果真的没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经济条件和发展平台,那么至少要给孩子一个一直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榜样示范,在精神和情感上富养孩子。
另外,当一个孩子只能被父母管教、讲道理、约束,甚至是批评指责担心,那么他的的内心慢慢的就会严重缺少与父母的连接,当缺少与父母连接的孩子内心渴望找到连接感,而身边的人不能满足他时,他就会去寻找手机电视游戏等来满足这种内心的匮乏感。
富养就是父母将对生活的希望与丰盛等光明的一面传递给孩子;穷养则是把父母对待生活的沉重和內心的匮乏感传递给孩子。所以富养与穷养本质上与贫富无关,而与父母对待金钱的态度有关,与父母内心对匮乏感的自我觉察有关。
所以,没有匮乏感的父母,或者虽有匮乏感却懂得自我觉知的父母,才会养育出没有匮乏感的孩子,而一个没有匮乏感的人,才有能力去爱自己的伴侣和下一代。
而每一个个体的和谐,才会成就一个社会的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