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视觉艺术文艺调频奇思妙想
一个拒绝长大的插画师,却画出最多彩的奇幻童年

一个拒绝长大的插画师,却画出最多彩的奇幻童年

作者: 眼缘艺志 | 来源:发表于2020-03-18 19:49 被阅读0次

    不想长大,因为很多童话还没有听到结尾。

    不想长大,因为很多未知已变得索然无味。

    不想长大,因为很多伙伴还能围绕在身边。

    不想长大,因为很多笑声早已来不及收藏。

    如果不得不长大,能不能仍然可以想笑就笑,没有缘由。

    如果不得不长大,能不能仍然可以想哭就哭,不问明天。

    如果日复一日,每天的色彩都会减少。

    如果年复一年,四季的轮回不再奇妙。

    那并不是我们期待中的未来,

    如果生命可以停留在那时那地,

    可不可以不要长大,

    我们只是不想越长大,越孤单……

    生活在英国的金伯利·巴恩斯(Kimberley Barnes)是个不想长大的插画师。她拥有林肯大学插图专业一等学位。如今她与丈夫和两个孩子住在怀特岛。金伯利喜欢通过绘画的形式重温童年,故此她选择了儿童插画进行专门的研究。这些插画作品不但生动有趣,而且色彩亮丽,用孩子们的思考方式描绘着一个个新奇又充满生机的美丽年华。

    金伯利有时也会将名著中的场景画入她的创作中,比如《哈利波特》中“猫头鹰送快递”和“隐形斗篷”这两个经典场景,只是在她的作品中,主人公是一位可爱的长发小姑娘。很显然,这是一段所有孩子都梦寐以求的场景,对于一个不想长大的插画师来说,那也是她自己始终萦绕在心头的幻想。所以,在她自己的作品中,她可以得偿夙愿,在画中,她仍然还是那个每天充满好奇的小女孩。

    其实,很多人仍然会记得儿时的幻想,只是每每谈起,大多只是一笑了之。只有在某些触景生情的时候,才会想起那些不切实际的童言。然而仍会有一些人,坚持着那些天马行空的思考方式,用他们独有的方式,探索着、实现着儿时梦想。

    单就民族特质来说,英国人据说是欧洲最不舍得告别童年的国度。这或许也是英国的儿童文学远多于其他国家的原因之一吧。英国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涌现出许多世界级的作家和画家,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也为全世界的孩子们构建了一座生趣盎然的文学宝库。时至今日,这些作品依然陪伴着很多孩子们的成长。

    从金伯利的儿童插画作品中我们可以一瞥英国儿童文学的某些经典设定,比如魔法、精灵、古老而神秘的森林、华丽的城堡等等。说到这里,肯定很多人都想到了《哈利波特》《指环王》《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些经典作品。或许你也会有所疑问,拥有众多成年粉的《哈利波特》《指环王》也算是儿童文学吗?广义上来说,从婴幼儿所看的儿童绘本到18岁以下的青少年读物都可以算是儿童文学,但这样的回答显然有些过于沉闷,反而《儿童文学杂志》最后一页的一句话更为贴切:此书适合9~99岁的公民阅读。

    其实,儿童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也不过是距今三四百年的事情。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利埃斯在观察中世纪的绘画时,发现儿童不过是成人模样的缩小版,从而提出这一概念。18世纪后,西方的父母们较之以前更为关心儿童的个体发展,“童年”这个概念变得逐渐清晰起来,现代儿童文学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而生。到了19世纪后半叶,浪漫主义思潮兴起,英国的幻想文学出现。随着工业革命的结束,英国的国力在急速上升的同时也丢失了很多传统文化,人们开始产生了怀旧和拒绝成长的心理,于是很多人开始从幻想世界里寻求一丝慰藉,这时《指环王》等童话故事被相继创作出来。当代的《哈利波特》系列更是英国儿童文学的综合体现,也成为儿童文学引领流行文化的典型代表。

    纵观英国儿童文学,除了广为人知的《哈利波特》外,《柳林风声》可以算是英国儿童文学黄金时代的巅峰之作,也几乎是每一位英国儿童必备的枕边书。《哈利波特》中也有此书的影子,赫奇帕奇的象征“獾”就是以此书中的“獾先生”为原型而设计的。

    经过百年的发展,此时的英国儿童文学,早已摆脱了干巴巴的道德说教,不再是简单的故事梗概,变得丰满有趣起来,具有了性格刻画、景物描绘、离奇情节、人生感悟、讽刺幽默、风格文采,成长为英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由于其类别繁多,风格各异,形成了绚丽多彩、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一直为儿童文学服务的儿童插画,也随英国儿童文学的蓬勃发展,愈加的丰富与成熟。就如同插画师金伯利,她把心中的童年定格在方寸之间,你永远都会好奇着她的下一幅作品,会讲述一个怎样的精彩故事呢!

    欢迎转载,但请标明出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拒绝长大的插画师,却画出最多彩的奇幻童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ec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