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过分发问”型人员

作者: 阡陌三三 | 来源:发表于2018-07-09 19:23 被阅读32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 / 阡陌三三

-01-

女儿正是到了随处好奇的年纪,上到天文地理、牛鬼蛇神,下到吃喝拉撒、小猪佩琦,只要她看对眼的,总要逮着身边的人问:是什么呀,为什么呀,怎么办呀?

我的良心告诉我,不能打击了她对世界认知的探索欲和积极性,但又实在觉得她好烦,于是教了她一首迪斯尼改编的老童谣《高飞问丽萨》,用于讽刺,不是,赞扬她这种永远问不结束的执着精神。

《高飞问丽莎》:

高飞问丽莎,怎么处理一个漏水的桶。丽莎答道:“那就补起来吧!亲爱的高飞。”高飞听了,立即问:“我用什么来补呢?亲爱的丽莎。我用什么来补呢?”

丽莎对高飞耐心地说:“用稻草吧!亲爱的高飞。用稻草吧!”

高飞仍然说,稻草太长。

丽莎只好不断地给予高飞指示,而高飞却依然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直到最后,丽莎告诉高飞,去提一点水来,好弄湿一块石头,磨快一把刀,去割断那些太长的稻草。

可高飞还在问:“我用什么来提水呢?亲爱的丽莎。” 丽莎建议高飞用水桶提水,可高飞却说:“可我的水桶破了一个洞,亲爱的丽莎,亲爱的丽莎,我的水桶破了一个洞,破了一个洞。”

虽然女儿并不明白我百转千回的用心,甚至表示故事很好玩,她两遍就会了。但聊胜于无,总算是我对我真实内心一点慰藉。

这种常常发问的现象,并不只在一个特定的年龄段出现。在我接触过的一些年轻人当中,也还一直保留着这种万事先问的习惯。

-02-

我刚刚去新岗位任职的时候,公司让我挑一个年轻人作为助手,我在一次会议上无意中看到过一个女孩,初次印象觉得蛮机灵的。

翻了她的简历,名牌大学科班出生,专业素质应该也不错。我考虑让她来做我的助手。

我把意见反馈给领导时,领导居然摇摇头,说,这位女孩子还没有能力做副手,我给你重新安排一个吧。

当时想着领导这样提议,可能因我新到公司,对公司情况不熟悉,如果再找一个年轻人,怕不好互补、影响工作顺利开展。

领导自有他的道理,我没有过多坚持,重新换了一个人选。但对这个女孩子,平时有机会在一起时,会不由地格外关注一下。

有一次,公司要更换一块展板,新增两条制度,把几个已不在公司任职的领导成员名单替换一下。我有意安排这个女孩子去做这项工作,女孩子爽快地去了。

没有过多久,女孩子来问我,展板要安在哪里?我回答安在原来的位置上;一会儿,又来问我,内容要什么内容?

我回答和以前的一样,替换几个人员名字、加两条制度内容;她又问我:新增的两条制度由谁来提供?领导小组成员要替换哪几个?我一一做了回答。

这个女孩子的发问模式并没有结束,背景要什么背景?要去哪家公司做展板?草稿做出来了,你能不能看一下?可以安装了吗?钱由哪里支付……

简单一块展板制作,任何涉及的环节,没有一个不提问的。

后来我陆续安排她做过一些事情,都是这样那样的不畏上问,我也就没有兴趣再安排了,浪费她的时间也浪费我的时间,慢慢地,也没有再去关注她了。

领导说的有道理,凡事张口问的人员,担当不起助手的职责。

-03-

有一些年轻人,也许情况不如这个女孩子严重,但仍然存在把不该问、不必要问的问题拿出来问的情境,我把这种情境称为“过分发问”,把这一类型员工称之为“过分发问型”员工

也许过分发问型员工凡事不“擅自作主”的本意,是尊重领导、谦虚谨慎,但达到的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我曾经走访过一些领导,了解他们对过分发问型员工如何评价,结果大概有三类:

一、能力不足,思维懒惰。

一些领导认为,过分发问型员工要么不会思考,要么不爱思考,俗称思维懒惰。遇到问题就复述问题,止步于搬运问题,满足于做问题的“搬运工”。

一个领导“恶毒”地总结:思考问题是要动脑子的,可能他们的脑子金贵,不便使用。

另一些领导认为,这是员工能力不足的表现。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只能把问题不断上交上来。

二、无责任意识,不敢担当。

万事发问,就意味着要让别人给出答案,万一答案出现问题,也是别人的责任。“我是汇报了的”、“是他指示这样做的”,把各类责任推卸出去,让别人去承担各类责任,自己则万事大吉。

领导也不是万能的,尤其针对一些专业性强的问题,他很可能回答得不全面或者回答得不正确。把自己该思考的、更合适思考的东西交给领导思考,是无责任意识、工作不作为的表现。

三、工作思路混乱、啰嗦。

还有一类领导认为,过分发问型人员没有一定的工作思路,分不清事情的重要普通和轻重缓急,重复啰嗦,浪费领导时间。

-04-

儿童的发问,尚可以和颜悦色地鼓励:宝贝,你要开动脑筋哦。但做为一名职场人士,无论年轻年长,发问是要有思考的,不然,很可能被教训:你没有脑子吗!从此断送了工作前程。

当然,如果你并非主观不愿思考,只是不清楚发问的技巧,我这里可以提供一个口诀以备参考:“三可问三不问”。

“三可问三不问”:

重点环节可问,一般环节不问。

特殊流程可问,一般流程不问。

预期结果可问,一般过程不问。

即,领导关注的重点、自己无法解决的难点、要达到什么效果,可以问;常规步骤问题、找同事咨询、自己上网查阅可以解决的问题,不问。

其实,对于有职业追求的人而言,通过一定强度的动脑思考、找寻答案的过程,就是实现提高自我的过程。如同长跑十公里,或者攻克一个科学难题,是酣畅淋漓、且有充实成就感的。

不用怕动脑,脑越用越灵。


职场内容包罗万象、气象万千。希望三三的文章,能为有职业追求的人员提供一些实用帮助。

祝大家:一步一脚印,一楼一风景。

相关文章

  • 不做“过分发问”型人员

    文 / 阡陌三三 -01- 女儿正是到了随处好奇的年纪,上到天文地理、牛鬼蛇神,下到吃喝拉撒、小猪佩琦,只要她看对...

  • #启发日记#247 如何和影响型领导相处?

    今日启发问题:“如何和影响型领导相处?” <问题说明> 类型2.影响型(I型):乐观的社交者 I型上司即“影响型”...

  • #启发日记#246 如何和支配型领导相处?

    今日启发问题:“如何和支配型领导相处?” <问题说明> 类型1.支配型(D型):结果导向 支配型上司是天生的领导者...

  • 盘点:这10种类型客户,销售高手们整理的应对技巧

    【唠叨型客户的应对技巧】  相对于沉默型的顾客,凡事都得由你主导去发问,寻找话题,你一定会觉得叨唠型,喋喋不休的客...

  • 销售员工必须掌握的销售技巧【一】

    作为一个销售型企业、销售是企业的经营核心,销售工作做不做得好,直接决定着我们的最终收入,销售人员如果不掌握相关的销...

  • 2021-05-16

    不做讨好型,但和人处理好关系

  • (对于脱发问题的)大众常见误区

    节选自Ralph M.Trueb的《女性型脱发问题》 误区一:戴帽子会引起掉发问题。 真相:戴帽子通常是不会引起掉...

  • 不做讨好型的人

    所谓一个讨好型的人,就是永远在担心着被周围的人所厌弃,时刻洞察着别人的感受与想法,怕自己不能迎合别人的喜好,无底线...

  • 不做讨好型人

    昨天补看了奇葩大会,看到蒋方舟讲讨好型人格“所谓讨好型人格,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让别人开心,不断去迎合他人的言语。害怕...

  • 不做包办型父母?

    近日读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提到莫做溺爱型父母和包办型父母。我自知不会做一个溺爱型母亲,但包办型?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做“过分发问”型人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gt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