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3天)
三月天,春意浓。郊野户外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蓬勃景象让人大饱眼福,家里餐桌上这几位春季“新宠”则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
餐桌上的“新宠”香椿
菜市场,最显眼的非它们莫属,一扎扎捆起,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一起,油亮亮、嫩汪汪,叶娇枝嫩,像带着第一缕春风、第一丝细雨。
香椿不问土地肥瘠,大江南北都有它的身影,中国人吃香椿的习俗由来已久。“三月八,吃春芽儿”,谷雨前后,尤其是清明前,椿芽鲜嫩如丝,营养丰富,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清代康有为有一首《咏香椿》:山珍梗肥叶无花,叶娇枝嫩多杈。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
香椿的吃法很多,可以炒鸡蛋,可以凉拌,还可以做香椿饼。想起小时候在家,还常常可以吃到腌香椿。
爸妈尤爱吃香椿,每年初春都会买许多攒起来腌上,腌好之后,不拘季节,想吃的时候就从坛子里捞出几根来或凉拌或炒,那种吃法像是要留住春天。
婆婆家院子里有两棵高大的香椿树,春天一到,油亮的细芽一簇簇在春风里微颤,当棒芽长到拇指长的时候,婆婆就会安排家里的男孩子爬上树去,把那些最嫩的细芽一枝枝折下来,扔给在下面接着的大人,她再亲自把这些香椿用细绳扎成把。过上两天我们就可以吃到这初春的美味了。
我家里人爱吃凉拌香椿:拿一小把放开水一焯一下,放凉后切成小段,酱油、醋、食盐和香油麻油搅拌就好。简简单单的做法,保留住了香椿最原始的香味,真的是“食之竟月香齿颊”。
餐桌上的“新宠”棠梨花
初春时节的另一个餐桌“新宠”是棠梨花,每年都要买几次炒给家人吃。这菜来自山野郊外,是典型的“山珍”,菜场上,它从出现到消失只有短短两三个星期,如果错过了,只有等下一年。
餐桌上的“新宠”把棠棣花淘干净,挤干水份,就可以下锅了。春韮菜和它是绝配,炒的时候,先扭两只干辣子热锅,等干辣椒变色,倒入棠梨花翻炒,之后韮菜下锅。如果要再香、再“奢侈”一点的话,就加进一个鸡蛋,让蛋液糊在主菜上继续炒,这样出锅之后的棠梨花更松软香滑。
一直怀疑这种来自山野的质朴小花就是《诗经》里面“彼尔维何?维裳之花”的维裳(棠棣)之花,如果真是的话,那它给我带来的心理反差也太大了。管他的,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们去考究吧,我只管吃好。
餐桌上的“新宠”枇杷
古人叫它“金丸”:“树繁碧玉叶,柯迭黄金丸”“居风记取南风后,留个金丸待我尝”。
却实“金”,它是水果里的“贵人”,贵得不要不要的,可是又能怎么办呢?这“金丸”实在太好吃了。不仅好吃,人家还润肺,味道清香,药食皆宜啊!
春天风大干燥,粉尘扑面,人们容易干燥上火,各种过敏症状加重,这个时候,枇杷就是最佳食疗水果。川页枇杷膏吃过吧?(嘻嘻)
这三样舌尖上的美食自带春天的气息,吃应季美食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感知季节物候的一种方式,这和看春花、赏冬雪一样,热爱生活的人就是要通过这一丝一缕的细致体验把自己置身于春意,融入春天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