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这样读就对了

作者: 晓越明 | 来源:发表于2016-04-21 10:37 被阅读0次

很多人读书,但很多人不会读书。我们大多数人读完一本书之后,你问他书中讲了写什么,他会哑口无言。匆匆忙读完一本书的人,你问他,他什么也不知道,而读的很慢的人,哪怕他是一年才读完一本书,你问他,他还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些人不会读书,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方法。

读书是有技巧,有方法的。我们身边也许都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一年读个一百本书,你以为他们只是走马观花,可事实上,你去问他们书上讲了些什么内容,他们都能够对答如流,甚至还能背出一些句子,还和你谈论自己看完这本书的感悟,哦,对了,他还把他的读书笔记拿给你看。

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呢?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查尔斯和莫提默提出了读书的方法。这本书经久不衰,里面有关读书的方法更是被许多大家所推崇。在我阅读完这本书之后,经过自己的总结与实践,证明了这种读书的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

目的

读一本书之前,你应该了解清楚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你想从书中获取到什么?任何没有目的读书都只能称为消遣,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真正的读书是将书中的知识化为己用,是为了增进理解力而读。

正如书中所说:“阅读一般分为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只有清楚阅读的目的,你才能挖掘出你想获得的知识。

和学习技能一样,阅读也是循循渐进的。

阅读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这样读书就对了

基础阅读

任何读过书识字的人基本都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在学生时代,小学就已经达到这一层次了,很可惜的是,经过大学的蜕变,许多人即使到了中年还停留在这个阶段,甚至很多人也只是在基础阅读的边缘上。

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要问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读者需要初步了解作者在说什么,想说什么,并且与作者保持在一个频道上,这样你才能看到作者要解决的问题。

检视阅读

这个层次要问的经典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

通俗一点说,检视阅读指的就是略读、粗读,在较短时间掌握书的脉络和大纲内容之后,以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在如今书目琳琅的时代,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到有价值的书,既不会浪费太多时间,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书,我一般读书的时候会采取这个方法。

1.略读的方法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最后一步,随意念个一两段或者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这种方法是一种主动阅读方式,需要我们快速的过一遍书,掌握书中的大概,这样有助于我们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2.“粗浅”阅读法

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不懂得的地方,先用铅笔标注一下,然后接着往下读,不要停下来,等到完整的读完一遍之后,你觉得这本书对你有价值有用,再精读一遍,同时一一解决掉第一遍所遇到的问题。

这样做的好出是,在完整的读完一遍之后,即使你只掌握了50%或更少,也比因为在某个地方停下来要好的多,你不得不承认,即使你在做检视阅读的时候,停在了你不懂得地方思考,我敢保证,你读完之后依旧还是只掌握50%。

3.阅读速度

做检视阅读的时候,应该以较快的速度过一遍书。而对于不同的章节内容应该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这样的阅读效果才会好。我们可以用我们的食指来控制阅读的速度,通过注视移动的手指来提高视线移动的速度,当然你用笔什么的也是可以的,总之不要只是光用眼,这样容易分心。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也是最好的阅读方式。分析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里,咀嚼与消化一本书。前面说过,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你需要明白自己阅读的目的,如果你只是为了消遣或者是获得资讯,那么可以不采用这种方法,如果你是为了理解而读的话,这个方法就很有必要了。

阶段一:了解书的内容

1、你要明白阅读对象的分类。换言之你要明白你所阅读的这本书是实用书还是科学书还是单纯的小说而已。

2、用一段话来概括大意。

3、拟一份大纲。你需要叙述整本书的大意,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发现作者的意图。

4、确定作者要解决的问题。每一本书都有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在这些观点背后有着一个个的论据以及问题。如果在书中,作者提出了问题但并没有去解决它,那么你就该知道作者是要读者去解决,而你,要发现这个问题。

阶段二:明白书到底在说什么

1.诠释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通过书的书名、目录,一般我们就能大概清楚一本书在讲什么,因此在做分析阅读的时候,你要注意那些与主题相关的字眼,与作者处在同一频道。

2.由关键字判断作者的主旨。

在上一步中,你确定了关键字,然后在这些关键句子中,你要判断出作者究竟在说什么。

3.找出作者的论述并重新构架出来。

每一本书都有作者的观点,作者要阐述这些观点必然会有自己的论述,此时,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论述句找出来,重新梳理一遍。

4.确定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没有解决。

在确定了论述点之后,将你梳理好的论述点再仔细看一遍,看看这些论述点说明的问题是什么,作者是否有解决他要说的问题,哪些是他没有解决的问题。

阶段三:评论一本书

1.完成阶段二,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在评论一本书之前,你必须要了解书的内容,能够用一段话说出书中的大概,否则,连书讲什么你都不清楚,又怎么能够客观的去评论一本书呢?

2.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很可能有时候你的观点与书中的观点相悖,但你不必要一直纠结到底是谁说的对,可能有的读者会想尽办法证明自己是对的,但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阅读,本身就是在和一个人对话,孰对孰错根本就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这本书中,在和作者对话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

3.获得知识和得出个人观点的差异。

与作者对话所获得的知识,以及在此次对话中,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你又是怎么去阐述你的观点的。

4.批评的标准:知识不足、知识错误、不合逻辑、理由不充分。

对于一本书,你真正能够批评的对方其实就是这四个理由,你总不能因为你不赞同作者的观点,或者作者的观点与你的观点相悖你就批评这本书不是一本好书吧,当然,我们大多数人就是这样来批评一本书的。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通常我们在做主题阅读的时候,会阅读很多书,并从这些书中列举出这些书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举例:时间管理主题

1.找到与时间管理有关的书籍:《把时间当作朋友》、《番茄工作法》、《奇特的一生》、《拖延心理学》、《暗时间》、《晨间日记的奇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小强升职记》、《完美的混乱》、《精力管理》,《getting things done》。你百度一搜,发现写时间管理的书有很多,看评论发现都很不错。接着看第二步。

2.步骤:找到相关章节、使作者与你达成共识、确定主旨、界定议题、分析讨论。

在这是十一本书里,首先通过阅读目录,确定你的关键词。比如你的关键词是时间管理,那么在这是十一本书里,出现与时间管理有关的章节越多,说明相关性越大。这样能够淘汰一两本书。接着你可以做检视阅读,快速的过一遍,在这一遍中,你差不多掌握书中的50%。此时,按照你的主题,再筛选一遍,最后剩下的五六本书就是你需要主题阅读的书了,也就是应用工具书。

当你了解这四个层次的阅读方法之后,不妨尝试一下,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相关文章

  • 书这样读就对了

    很多人读书,但很多人不会读书。我们大多数人读完一本书之后,你问他书中讲了写什么,他会哑口无言。匆匆忙读完一本书的人...

  • 书这样读就对了

    一个月前参加猫叔的行动营,10天10本书并每天600-800字的输出,然后现在又与老铁们组队读书打卡,挑战100天...

  • 书,读就对了

    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讲的是读书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还有一方面是说这话的年代背当时是有这一种社会背...

  • 这样读《红与黑》就对了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巨著《红与黑》风靡了全世界几百年,可以说读过的人不胜其数。但是真正懂得的人有多少呢?我不敢说真正读...

  • 这样就对了

    之前的摸头杀让我产生了被喜欢的感觉 现在的冷落,被虐,倒更适合我 一时兴起的喜欢怎么可能长久的了 今天真的是个不适...

  • 跑就对了!读就对了!做就对了!

    今天由于身体的原因,可能早上在跑步的时候不是特别想跑,整个人跑不起来! 听了三本书都听不进去,也不知道是否有什么东...

  • 《这样读书就对了》拆书笔记

    今天在赵周老师的这本书里面看到了拆书的三个步骤: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知识 2联想自己的有没有相关经验 3以后我...

  • 读就对了

    假期里看到自家妹妹手捧一本书,看的津津有味,不免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在得知这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后,更有一直...

  • 书,这样读就够了

    书名:《这样读书就够了》 作者:赵周 类别:实用型 这是一本我看了一半,就迫不及待想要写书评推荐的一本书。...

  • 这样沟通就对了

    “你怎么这样子做呢?我明明跟你说了,只买A公司的商品,不再与B公司交易,你倒好,完全反过来了。”老王在办公室里咆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这样读就对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jt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