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回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贾雨村上任伊始遇上了一桩人命官司。薛帆和冯渊抢英莲,最后把冯渊给打死了的案子。贾雨村在刚开始的时候认为这个案子非常简单,所以在知道了事情的大概缘由之后,就准备发签下海捕文书。但是一个门子给他使眼色,制止了他。贾雨村很是不解,于是退堂,私下问门子为何制止他。
这门子先报了自己的出身来历,(跟贾雨村是旧相识,贾雨村落魄时曾在葫芦庙寄居,当时门子是个小沙弥)然后问贾雨村道:“老爷既荣任这一省,难道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来不成?”他点出了一个东西——护官符。
所谓护官符,就是当官的人手里面有一张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贵大乡绅的名姓,他们都是不可得罪的人。如果触犯了这样的人家,轻则丢了官爵,重则性命不保。

贾雨村出身贫寒,对这种牵连世家的东西不了解,也不太懂得为官之道,不然之前也不会被罢黜了。所以他问门子什么叫“护官符”?
这个门子听了以后就说:“这还了得!连这个不知,怎能作得长远!”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回想起自己也曾对他人说过类似的话:“亏你还是个xx,连这一点都不懂。”
如果放在以前,我倒没有觉得这句话有什么不对。但是现在,在刻意学习了一点关于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后,我发现这句话说的很不恰当。
因为门子这样说话,有点嫌弃贾雨村的意思:你一个当官的人竟然连什么是护官符都不懂,我一个身份低微的人都知道,你真是太没有见识了。
如果对方真是一个人品厚重、谦虚好学之人,门子这样说话倒也没有什么,对方不但会对你心存感激,还有可能会更加礼遇你。
若对方不是这样的人,即便你给他“科普”了一点东西,帮助了他,他也不一定给你好脸色。因为他会觉得虽然你帮了他,但是也落了他的面子。两相比较之下,他对你不憎恨就不错了,还能给你什么好脸色。显然贾雨村是后者,我们且看后面。
门子不但给贾雨村“科普”了护官符的重要性,还边说边从口袋里取出一张抄写的护官符来。当时蒋勋老师在讲解《红楼梦》的时候,对门子随身拿着护官符这一件事情做了一个非常贴切的评价:“可见这个门子是个心机很重的人,否则不会没事就带一个护官符的。他也不是真心关心贾雨村,而是想寻此机会钳制住这个做官的人。”

贾雨村在经过门子的一番点拨之后,已经懂得了为官之道,也知道这个案子该怎么处理,但是面上却不露声色。一来他不想让门子压倒他,二来门子知道他的出身,也知道这个案子的底细,为了永绝后患,他要处理掉这个门子。
可怜门子还不知道危机已经降临到自己的身上,还在梦想着依傍贾雨村过上好日子。贾雨村处理完这个案子之后,又要处理门子的事情:“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诚恐他说出当日贫贱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充发了他才罢。”最后门子被发配到了边疆。
门子的事让明白一个道理:不是所有的“好心”、“善意”都能得到好的回报,有时候,它反而会成为自己的催命符。就像这位门子,帮了贾雨村,却并没有一个好下场。
门子的经历、见识、阅历等等,只教会了他如何钻营,却并没有教会他如何识人,规避风险;如果他多一点识人之明,多一份对人性人心的洞察,不知道他还会不会选择帮助贾雨村这样的人。
我又在想,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人跟门子一样,由于眼界、见识、格局、思维等方面的局限性,导致自己看不到人生中很多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因为看不到,也就无法规避,结果就会不可避免的面临灾祸、伤害或损失。
可见,如果想得安稳、顺遂、如意一些,人们还是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知的。如果短期内无法做到,至少,我们可以先练就识人的本领,如果这个也做不到,那就少一点贪婪取巧之心,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即便想要帮助别人,也要带着一颗纯粹的利他之心,少一些功利。这样做,福虽未至,但祸已远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