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印之间围绕着洞朗地区的冲突与对峙,似乎依然没有消停的意思。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作为亚洲两国大国,要让两个国家大动肝火的,一定不是小问题。那么,洞朗地区到底是什么,又隐藏了哪些双方心照不宣的密码,对各自的损益有哪些,这些重大问题,在目前的分析中,似乎很少见到。大多数媒体或自媒体,更主要的是从历史合法性与现实正当性来分析此次冲突。当然,这一视角非常重要,然而,要想洞悉事件背后的信号,还需要更加逻辑化、细致化的分析。
一、印度:围堵中国利益的拆台专业户
1962年6月或10-11月的中印藏南边境战争是中印关系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印度在国际社会上高光无限,隐隐有第三世界代言人之风光。然而,中印战争中的惨败,不仅让印度失去了一直试图蚕食的藏南地区,而且也向国际社会暴露出了自己的软肋,作为不结盟运动领袖的光环也逐渐失去了光环。自此遭受重创的印度,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就坚定了走上了一条围堵中国利益的拆台专业户之路。
随着中国国力的急剧成长,双方实力对比的失衡,近年来,印度在反华的拆台专业户之路上更是越走越远。其中,对分裂主义势力——藏独的支持,是一直以来印度恶心中国最主要的手段与工具。据印度“火线”网站7月9日的报道,7月5日,“西藏流亡政府”头目洛桑孙根在访问中印边境拉达克地区时,第一次将具有“藏独”标志意义的“xueshan狮子*旗”插在了班公湖湖畔。
作为拆台专业户,除了一以贯之的支持分裂主义势力——藏独外,近年来,印度更是频频使出种种阴招来搅局中国的核心利益。“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的天字第一号工程,不仅惠及中国,而且联动世界,推动周边国家、沿线国家在开放型经济的全球化道路上携手共赢。
从目前看,无论是陆上方向“一带”,还是海上方向的“一路”,都得到了利益相关方国家的支持:对于那些急需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国家,如,中亚、北非等后发国家来说,“带路倡议”让他们获得了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资本、技术与管理经验;而对于那些相对发达过来来说,“带路倡议”则把他们的产业与中国市场紧密链接起来,彼此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同时,实现共赢。
即使顽固如日本,这个视中国为东亚竞争对手的国家,最近也在改变对于对华态度:不仅在谈论考虑加入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问题,而且还公开放话赞扬中国的“带路倡议”。2017年6月5日在东京都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安倍晋三发表演讲,就其曾称之为“威胁”的“一带一路”倡议首次表态称,如果条件成熟将进行合作。
在奥巴马时代,一直视中国为头号竞争对手的美国,随着特朗普上台,也在改变了“遏制中国”的战略,试图走出大国间的“修昔底德陷阱”:
(1)在东亚、东南亚问题上,实施战略收缩:不仅在南海制造事端的频度与强度在大幅降低,而且部署萨德问题上也把球踢回给韩国政府。
(2)在对待中国主导的国际组织——亚投行问题上,根据2015年的习奥会共识,美国对亚投行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抵制转变为合作。
(3)在“带路倡议”上,进入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变化尤为明显: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美国一改初衷,摆出了“给中方面子”的态度,派出代表团参会。
(4)在中美大国关系上,自海湖庄园会谈后,中美之间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更趋稳固。在最近刚刚结束的G20峰会上,两国元首再次达成以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来解决分歧的态度。
可以说,与中国合作,携手共赢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共识,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客观现实前,一直以第三世界领袖自居的印度,却继续扮演专业户的角色:
不仅通过种种场合,表达对中国带路倡议的担忧,并拒绝派团参加今年5月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而且还采取种种小动作。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推出了印度版的“一带一路倡议”,即,所谓的“季风计划”。该计划的抱负落在广义的印度洋世界上,试图通过恢复历史上的“香料之路”,从东非、阿拉伯半岛、印度次大陆、斯里兰卡一直到东南亚群岛,构建一条环印度洋的区域合作之路。纵观这一计划的路线图,可以发现,该路线图刚好与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重叠。当然,这种巧合不是偶然的,事实上,印度就是试图要通过该计划来与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抗衡。
从实际效果上看,印度版的“香料之路”,暂时还无法与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抗衡,对中国带路倡议海上方向的威胁还相当有限。真正对中国“带路倡议”构成威胁的还是在陆上方向。
我们知道,“带路倡议”是一个开放系统,沿着多个方向展开,其中,南亚—印度洋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轴线。在实施中,由于与印度的历史宿怨,只能选择与中国友好的巴基斯坦进行推进。从下图可以看出,自中国新疆的喀什出发,通过一条纵观巴基斯坦全境的铁路,就能把南亚—印度洋方向的带路倡议推进到瓜达尔港,甚至直至扼守欧亚海上生命线的霍尔木兹海峡。如果这一轴线建成的话,那么中国与中东、南亚,甚至北非、南欧国家的经贸联系又获得了一条高效通道,不仅能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而且还能为中国构建更广泛的朋友圈提供通道保障。
可以说南亚—印度洋方向的“带路倡议”轴线意义重大。从当下的推进情况来看,也在一些关键节点上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为关键的是,2015年获租巴基斯坦瓜达尔港2000亩土地,租期为43年。正如前面提到的,瓜达尔港是印度洋的明珠,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获得港口经营权与使用权,最深远的意义就在于获得了一个政治、经济和军事立足点与根据地。如果说,瓜达尔港还仅仅是中国向南亚—印度洋方向投射影响力的一个支点的话,那么,一旦这个支点和“带路倡议”中的中巴经济走廊及其铁路系统相联系的话,其所产生的巨大效益将一目了然。仅以石油运输为例,从瓜达尔港装车,通过货运火车,且不算时间成本,仅空间运输距离就从海路的14490公里缩短到2209公里,缩短幅度高达85%。
显然,一旦中国的“带路倡议”在沿着巴基斯坦轴线的南亚—印度洋方向取得突破的话,中巴两国以及沿线上的其他国家,都将大幅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获得巨大效益。然而,中巴之蜜糖,却是印度之砒霜。本来可以共赢的印度,出于狭隘心理,并不乐见这条贸易线路的成功。也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印度才会继续围绕着这一轴线带路倡议进行拆台。而拆台的手段,除了制造地区紧张局势,现在更为常见的,就是让人有苦说不出来的对地区分裂主义极端势力的扶植与支持。
二、洞朗:致命一击的中国式亮剑
作为中国天字第一号工程的“带路倡议”,基本上在各个方向上都披荆斩棘,反映良好、进展顺利的情况下,中巴走廊轴线上的动荡与不安成为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影响中巴经济走廊轴线建设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巴基斯坦国内的极端分裂主义势力,以及美国扶植或暗中支持的极端分子,都会对中巴走廊建设进行破坏。但是,来自印度方向导致的不安,同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与印度握有“藏独”以及制造克什米尔争端两张牌对中国进行威胁不同,中国手中几乎没有有分量的筹码来反制印度。现实的大国博弈就是如此。一旦一方缺乏足够的反制手段,就会纵容、放大另一方的野心。这同样投射在中印关系上。
然而,事情总会发生变化的。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在制造筹码上,中国也有了基础。变化,于今年6月初在洞朗地区发生。洞朗地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南部,是中国、不丹、印度锡金邦的三国交汇处。根据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规定,洞朗地区毫无疑问属于中国领土,历届印度政府也多次以书面形式予以确认,承认双方对锡金段边界线的走向没有异议。
洞朗地方不大,面积仅有100多平方公里,被印度人音译为“多兰高地”。其中部和东部都是森林河谷,地势崎岖,汽车无法通行。为了打通亚东县和前沿边界地区的联系,2017年6月16日前后,解放军工程队开进亚东县洞郎地区修路。这一线路准备按照中国边防军传统的步行巡逻路线,沿相对平缓的多卡拉山分水岭山脊东侧(中方一侧)向南,修通前往洞朗地区最西南中印边境不丹军队非法设立的蔗草场哨所(不丹称为Zomphlri)。新公路也有可能转向东方进入河谷,进而把边境前沿与洞朗纵深地区更加高效地联系起来。
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次在敌人眼皮底下的筑路行动。一方面,公路的新起点与蔗草场哨所直线距离约为2.3公里。站在哨所位置,两公里外的中国施工动态一览无余。另一方面,距离中印边境线仅几十米远,边境线上就是印度的驻军。
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大张旗鼓、肆无忌惮地筑路行动,且不说在实际利益上对敌人构成的损失,就是在态度上也是碾压式的,视对方为不存在,几乎是一种赤裸裸的藐视。更何况这条道路隐而不宣的目的,就是直冲不丹的蔗草场哨所和距离新公路咫尺之遥的印度驻军。
如果大家对前几年中国南海填海造岛行动还有印象的话,那么就可以把此次事件与之对照:都是在军方的保护下,以自己的工程技术优势,从实际上改写争议地区的力量对比。
显然,印度也是对中国的动作一清二楚。故,6月26日在国防部新闻局发布会上,中方宣称,在洞朗地区进行道路施工时,遭到印军越线阻拦。事实上,阻拦行动在筑路之初的6月18日就爆发了。
洞朗冲突,甚至让印度进入了战争准备阶段。早在6月8日,印度陆军参谋长拉瓦特称,印度在为“2.5线战争”做准备。6月30日,印度国防部长Arun Jaitley 贾伊特利表示:“2017年的印度已经和1962年的印度不一样了。”呛人的火药味,让刀戎相见,似乎一触即发、不可避免。
那么,洞朗,一个近似于无人区的地方,何以能调动两个亚洲大国的神经,让其互不相让、剑拔弩张?答案要从洞朗地区特殊的战略位置说起。
自1962年以来,中印在长达1700公里的东段、中段和西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领土之争,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具体情况参见上图。经过多轮谈判,中段领土之争大概结束,主要问题集中在东段和西段。
先说西段。西段争议领土面积大概在3.3万平方公里,位于新疆的阿克塞钦地区,基本上处于中国的实际控制中。这一地区之所以难以解决,一个重大原因就在于涉及到克什米尔地区。我们知道,一旦涉及到克什米尔地区,领土问题就不仅仅是中印问题了,还有一个重要玩家,那就是巴基斯坦。只要印度和巴基斯坦没有就解决克什米尔问题达成共识,那么,中印之间的西段领土争议恐怕也要一直悬置。
再说东段。东段是涉及争议面积最大的地方,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大概有9万平方公里。在中印藏南边境战争结束后,1975年印度吞并了锡金,使之成为它的一个邦(大概相当于中国的省)。锡金,如果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话,那么还可以在中印之间充当一个缓冲区的功能,但是,当被印度吞并后,这个缓冲区也就消失了,中印的领土之争,就更容易擦枪走火。此外,此次事件中的另一个主角——不丹,也是印度长久以来一直觊觎的对象。尽管尚未正式吞并,但是其具有全面干涉不丹内政、外交的能力。无论是吞并锡金,还是干涉不丹,都会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考虑到这些地区与西藏历史上的联系,以及印度对藏独的支持,极容易导致印度进一步染指中国西藏问题。
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位于锡金和不丹之间的洞朗地区,就像一块悬挂在印度嘴边的肉,随时可以想吃就吃一口。然而,当中国通过公路把洞朗的纵深地区和亚东县紧密联系起来后,形势急转直下:从过去别人嘴边的肉,变成了一把刺向敌人喉咙的尖刀。
攻守易势的根源在于印度的国土地形。大致来说,印度领土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西边的大三角+东边的小三角,具体参见下图。从下图可以看出,东西两个三角由一个狭长地带向联系,这就是著名的西里古里走廊。
西里古里(Siliguri)走廊,是一条位于锡金邦与孟加拉国之间、宽约仅仅20公里左右的狭长地带,以地名“西里古里”命名,称为西里古里走廊。从下图可以看出,该走廊是连接印度东西的通道,一旦被切断,那么其东边三角形国土就成为一块飞地。事实上,自1962年中印战争以来,一直有印度战略学者担心中国哪天会突然掌控该地,掐住印度的“七寸”,进而威胁印度东边三角形国土安全。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说,西里古里(Siliguri)走廊,就是印度的七寸和咽喉。一旦被钉住,将会全身不适。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可以理解印度为什么如此惧怕中国在洞朗地区的修路行动。因为这是一条可以扭转乾坤的路,通过快速的兵力投放,能够把前出的洞朗地区,变成扼守印度东西连接的绞索。更为重要的是,洞朗地区是中国的边陲,经济与社会价值几乎没有,但其却可以决定印度东西两侧国土大动脉能否正常运作。
事实上,在洞朗地区修路,直接让中国军力前沿阵地前出约10公里,进一步压缩印度东北咽喉西里古里——查德瓦走廊的缓冲空间。若顺河南下,从不丹借道,直捣西里古里——查德瓦走廊,仅100多公里,数小时内即可切断印度与东北部的联系。此外,从人口的族群构成上看,生活在其东北部阿萨姆邦、那加邦等地的居民,与印度本部雅利安人差异极大,大都是黄种人。尽管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原东北部的阿萨姆国领土被印度斯坦当局肢解为6个邦:梅加拉亚邦、特里普拉邦、米佐拉姆邦、曼尼普尔邦、那加兰邦等,但该地区对印度的离心倾向同样巨大:曼尼普尔邦(珍珠城)人口240万,有反对派武装人民解放军;阿萨姆邦(即中国傣族人)人口425万,有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ULFA)等。
今日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力成长的情况下享受到洞朗地区带来的战略红利,还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臭名昭著的军事天才——林彪。中印战争结束后,印度不仅无限地延宕接受中方提出的“各自后撤20公里,留下缓冲区”的战后建议,而且还疯狂叫嚣要再战,并在此后的几年间逮捕、虐待、迫害了其国内近6000名华人与藏胞。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以印度继续扩大对巴“侵略”,则中国会出兵相助为代价,通过外交手段从巴基斯坦手中得到了巴方控制的克什米尔喀喇昆仑走廊(约2000平方公里)。1965年,在得到喀喇昆仑走廊后,林彪与聂荣臻合作导演了一个神来之笔:以印度边民偷盗我国边民100多头牛羊,派军以“追回赃物”为由,顺手收回了洞郎地区。时至今日,洞朗地区终于开始闪耀星光:从昔日的“战略孤岛”,转变前出尖刀,对敌人形成巨大威慑力。
三、城下之盟:中国的意图及其可能
随着新公路的修建,洞朗地区已经成为中国西南方向战略前出的一个关键性支点。更为重要的是,修路,仅仅是开始。拥有强大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中国,一定会源源不断地在这一地区投入基建,就像之前的南沙行动那样,不断巩固既有的基础,并不断扩大优势。
对于印度来说,选择极为困难。明明知道中国修路对自身战略利益的潜在威胁,却几乎无计可施。原因在于,这是中国在自己主权范围内的经济建设行动,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与必要性。其他国家的说三道四,并没有足够的依据。这也是时至今日,尽管中印在洞朗地区的对峙高度紧张,也并没有有分量国家出来公开支持印度的原因。
更为难受的是,修路又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尽管手握重兵,却不敢贸然前出,特别是越界进入无争议的中国领土主权范围内。否则,且不说在军事硬实力的较量上能否占优,就是在国际法上也缺乏足够的依据。
任何行动,都是意图的体现。中国的意图也是司马昭之心了,那就是要逼迫印度签一个城下之盟:不仅要减少对藏独的支持,控制对西藏事务的干涉,而且至少要不反对中国的天字第一号工程——“带路倡议”。唯有如此,方可换取中国的息事宁人,不在实际行动上威胁西里古里——查德瓦走廊。
事实上,这真的是叫给脸不要脸。当初中国给出了面子,邀请三哥参加“带路倡议”,然而,却故作傲娇,不仅不给面子,反而要另起炉灶来拆台,甚至对陆上方向的带路倡议下套子、使绊子。
现在,中印双方终于对等了。每一方都握有能够威胁对方的筹码。两相比较,尽管数量没有三哥多,然而,中国手中的筹码分量却是足够重。以后,三哥做事应该会多掂量掂量了。
“策以经世,论以明理”。面向时代、面向问题、面向未来的策论,始终是历代知识分子家国情怀中的核心关切。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当代中国,更是为策论工作者提供了极为开阔的舞台。本公号秉持中国立场,基于个人兴趣与能力,从策论角度,诊断时代问题,剖析中国利益,呈现中国温度。
原创不易,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