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思考之舞来自 WithYou 周计划“捕捉第一周的时间”,计划者魏艳萍。
可视化你的时间
① 几小时几分钟
艳萍刚开始用的。抽象度更高。

【她的周总结】总共168h。固定支出+睡眠=75h;专业学习=25h;可投资=40h。40h=9h英语+31h。
② 时间块
时间块更形象,而块与块间隐含了番茄式休息。在我的“只读时刻表”启发下,艳萍也做了一张:

③ 更加生动的时间表
我平行使用着以上两种方式。“几小时几分钟法” 用来记录一件大事的时长,如写一篇 WithYou 反馈到底用了多久。“时间块法” 应用在“只读时刻表”里,随时提醒自己。
将来,我更想发展一种可以摸可以捏的时间。就“只读时刻表”而言,我觉得 彩打出来的A4纸 还是太【平】了,如果有 像“泡沫胶”那样的层次感 会更好。但那样还是太呆木了。或许我们需要一种 更高级的可视化方式,像科幻电影里 漂浮在身体周围的多维褶皱屏幕 那样。
时间啊,快从概念里跳出来,和我一起玩呀!
嵌入,奇妙时刻!
艳萍原来有个“每日积极心理学输入”,是看《幸福课》。我觉得超赞,便马上镜像了一个“奇妙时刻”,嵌入到“只读时刻表”的“晚饭复盘”处,专门用来补充灵气。
在此“恬不知耻”地放出我的“只读时刻表”。可能有点奇怪,不过隼风头像真的很有奇效!……

这次嵌入,是积极能量箱的伟大落实。以前,我都把积极能量箱当做急救箱来用,但其实它更应该是保健品,每天吃个一点点,以防潜在的重大崩盘。
“空白时间”的事儿们
我将最重要的事情分为了两类——【暗记】和【常看】。
【暗记】“因为快内化了,而不再写出来的” & “已嵌入在只读时刻表里,故不再单独列出来的”。
【常看】每到空白时间,赶紧拿出来戳戳。(P.s. 最近的更新:将平面脑图换成了三维立体图)

列【常看】图有个原则:一定要一目了然!一定要一目了然!一定要一目了然!
艳萍的 每周任务脑图 在周一的时候长这样↓

你会发现,“方向”和“执行条目”混在一起,每次查看时都很费认知的呢!
于是我勾勒了下心目中这幅图更加“可视化”的样子(随手画的,别介意):

周日,艳萍的 每周任务脑图 变成了酱紫↓

“方向”、“执行条目”两栏更加清爽感人了,有木有!~
(p.s. 从艳萍那里学到了执行条目的 “优先级”——1.2.3.)
复盘的三种形式
本来我的复盘全部写在 Word 里。感谢艳萍,启发我用 Excel,简洁Q弹清晰了然~

因此,我将 最简的复盘 写在 Excel 里,而将 细节 拓到 Word 里。
最近新增了一项“复盘的复盘”——母舰日志(logging)。旨在复盘“复盘系统”本身的 changes & errors。(p.s. 今天刚启用,准备用一个小本本试验下)
周日祭祀
周日,一周之末,一周之始,承上启下。我们需要一个“承上启下”仪式,以辞旧迎新。
周日祭祀,是一段专门用来做周总结工作的时间。
祭祀:这是一种崇高的仪式感。想必所有的复盘都需要一种仪式感、虔诚感,与自己赤诚对话。
【活动一:健康值搬excel】这是一个长达一年的计划,为了用更健康的身体迎接高强度的迭代。
【活动二:打印新表】迭代的理想情况,我的那些图表们每周更新一次(多亏了这次陪伴,迭代周期大大缩短)
【活动三:打印奇妙文】为下一周每天18:15-18:30的“积极输入”准备纸质素材~
【活动四:WithYou 反馈(可选)】这个一直是我的痛点,每次都会写很久。最初希望周日划拨几个小时,专门写WY反馈,不要占用下周的时间。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反馈并不只是写反馈,它的另一个重要使命是【将一份感动传递到下一周 & 指导下一周的行动】。最近摸索到适合我的写反馈周期是——每天晚上写一点,成就目标周二,最低目标周四。(p.s. 本周竟然写了 6 天,事后好好复盘去!)
【活动五:WithYou 计划】最近有个不好的习惯:WY计划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来写。其实每周的β 段(周五-周日)就可以构思起来了,周日祭祀时抽它个 1h 好好写。
【活动六:搜集篮→灵感实验室】搜集篮里东西越写越多,必须定时清空、落实成方案。
【活动七:发布长文(可选)】希望每周就像“投稿”一样,为了一个主题写一篇系统性的文章。如果周日祭祀是DDL,那么从周一开始就要“赶稿”了,由此倒逼自己的阅读输入。
(p.s. 最近实行“一周 αβ 制”,演化为“周一修灵、周四祭祀、周日祭祀”了,内容略同)
围绕“目标”来写的复盘
艳萍觉得,复盘应该围绕“目标”来写:
按照活动进行复盘,即每一段活动改变均进行复盘,内容为:刚才的行动符合期待吗?为什么?怎么做?——实际上,并不一定要真的记录回答,此时的复盘只是为了增加自我觉察力以及时间知觉。
复盘の意义之“理性”
突然发现我们脑袋中的“理性肌肉”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
可以强大到这种境界……
① 强大的时间预测力(喔,刚刚花了X小时干了某事,在预料之内;接下来务必要做某事,估计X小时——有比较准确的心理预估)
② 强大的自我更新意识(在有了OK的心理预估后,有意识地跳出舒适区去提速;我估计当我们handle时间表后,最重要的是无限提升各项的效率,以腾出时间来玩更多)
③ 强大的身体掌控力(吃了一口新品种包子,发现是甜馅,考虑到和自己有“不吃高GI食物”的约定,果断放弃这个包子而去买番薯来代替;有意识地站起来拉伸、望远)
④ 强大的决策力(逛淘宝前心中有一套标准,买东西速战速决)
⑤ 强大的反省心智(平日我们做的复盘都是延续了之前的维度;更高维度的复盘可以是跳出来反省“复盘”本身!不妨思考,复盘的意义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我们要将复盘往哪里迭代……)
复盘の可能迭代的方向
某天,我并没有及时打开 Excel 写复盘,但心里出奇地宁静。我知道现在的所有事情都在正轨上,也对接下来要做的事充满自信。
我们的复盘要往哪里迭代?需要包含什么内容、以何种形式记录?
分享一下我写“总结”时的视角转变:
以前写“年终总结”、“WithYou 反馈”,都是扒出“既有的记录”,总结“既有的事实”。但多次发现自己不适合写这种既有事实的总结,因为我的脑子更喜欢“未来视角”。于是我更多地在既有事实里寻觅“启示”,快速拟一份“解决方案”(在心中),直接指导下一步的实践(马上行动)。
希望文风如此转变 ↓
【转变前】在 Excel 里写下 “已经写了 1h 的回复,还有几个要点没有写完。晚饭后继续。”
【转变后】回顾了本子上的要点,发现还有几点要回复艳萍。马上按要点来写,同时心理默念“写完后赶紧看离散”,晚饭后再在 Excel 里记录“回复-艳萍1.5h”
↑ “少说多做”,让沉淀在 Excel 里的东西便于检索,而那些没有记录在 Excel 中的反省已经被你用到下一步行动当中了~
复盘向“未来视角”迭代,就像艳萍的复盘以“目标、计划”为导向那样。
我记得有种未来视角,叫 “2018 年初写 2018 年终总结”、“21 世纪初写《21 世纪资本论》”、“写20 年后的回忆录” (有闲情逸致的话可以看看风先生的这篇,想象了和未来自己的关联,挺有趣的https://user.qzone.qq.com/609606194/blog/1394773963)
复盘の意义之“浪漫的理性”
复盘的初衷是帮助自己优化行为模式,但复盘本身就可以是非常有诗意的呢!
(喂喂,“复盘”其实是个大概念,我们之前聊的复盘都带有一种“实效”色彩,那么本栏就简单脑洞下复盘的“浪漫”色彩)
比方说睿琪“航海日志”,忠实地记录下那些目前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事。
比方说我正在写的各种稿,希望用一种美丽的视角,记录下那些触动我心灵的事。
艳萍的印象笔记里也有专门的笔记本“春天的小熊”,用来记录自己的故事、奇思妙想和瞬间的体验。如果要分享这份感受,她便将它们上传到QQ空间中专门的相册里;如果要静心体验此时此刻,便书写到实体化的日记本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