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汉之西(1)

作者: 梅溪小童 | 来源:发表于2018-03-13 15:11 被阅读191次

    第一部    逆袭之路

    第一章    游戏少年

            公元前 247年,中国正处于周末的战国时期。这一天,楚国县丰邑(今江苏省徐州丰县)中阳里的气氛却和平时有些不同,套用重大节日时新闻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欢歌笑语,到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

            这是因为,中阳里这天双喜临门,两个孩子竟然同时出生了。

            这两个小孩都是男孩,两个注定不平凡的男孩。

            一个取名叫“刘邦”,字“季”。

            请不要告诉我你不知道“刘邦”是谁,那样我真的会非一般的不好意思。

            他生得鼻梁高而眉骨隆起,更为出奇的是,左边屁股上竟然有七十二颗黑痣。

            另一个一生的荣辱起落都将系于这位刘邦先生,名字叫卢绾。

            “丰邑”的“邑”和“中阳里”的“里”都是当时的行政单位,“邑”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里”大概比现在的村或者社区小一点。也就是说生孩子的两家是同村的,离得很近,这种事一般很少发生,所以包括这两个孩子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这两个小孩有着上天注定的缘份。

            从此,刘、卢两家格外亲近,把两个小孩当兄弟看待。刘邦、卢绾两位发小也形影不离,他们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一起长大,手足情深,成为当地的有名的一对好基友。

            刘邦的家在当地算得上是中等人家,家境还算殷实。

            他有兄弟四人,老大叫刘伯,但是很早就死了,老二刘仲,刘邦是老三,还有一个弟弟,叫刘交。

            刘仲是个好孩子,听父母话,做事干活不偷懒,会过日子,刘邦老爸刘太公很喜欢他。

            刘交喜欢读书,少年时和叫鲁穆生、白生、申公的几位同学一起在一个叫浮丘伯的儒生那里学习属于儒家五经(一说六艺)之一的《诗经》,虽然后来由于秦政府的焚书坑儒,他们不得不提前结束了美好的求学生涯而各奔东西,但是他们几个人的师生及同窗友谊持续了整整一生。

            刘邦不喜欢干活,也不喜欢读书,他喜欢的是带着他的卢绾兄弟等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嫖赌逍遥,惹事生非,确实有点像地痞流氓,但他为人大方,仁厚爱人,心胸豁达,喜欢交结朋友,确也带着些许侠气。

            这样的刘邦当然不会讨父母喜欢,所以他的父亲经常教育他要向哥哥刘仲、弟弟刘交学习。

            刘邦当然也想被父母高看一眼啊,但干活确实不是他的长项,读书不是他的爱好,并且他自己也知道他确实没有什么被人称道的优点,所以他当时是没有理由让他的父亲喜欢他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以后也没有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实力的资本。

            最伟大的事业都是由不听话的孩子成就的,这是从古到今永远不变的一条真理。

            然而,目前的刘邦混得并不好,虽然不矮不穷,却很挫。他经常因为犯了事被官府追捕,不得不东躲西藏。让他稍感欣慰的是,好基友卢绾总是不离不弃地跟着他东奔西走,让他在沮丧中能够感受到一丝温暖。

            一般游手好闲的人朋友都不会少,刘邦的朋友也很多。他知道家里人不怎么喜欢他,更不怎么喜欢他的朋友,在他父母眼里,他的朋友都是酒肉朋友,或者说是狐朋狗友。

            他们经常惹麻烦,要找地方躲避祸事,回家又怕家里骂,一时没有好去处。这样的事多了后,刘邦灵机一动,他想到了一个避祸的好场所:他大嫂家。

            刘邦大嫂就是刘伯的寡妻,她并不和刘邦家住在一起,而是带着儿子刘信独居。刘邦就常常以避祸为名和他的伙伴们去他的大嫂家蹭饭。

            开始他大嫂倒是碍于情面,每次都招待着。但一来二去,大嫂不高兴了,毕竟,她孤儿寡母的也不容易,碰到个刘邦这样的小叔子,她心里苦不堪言。她不能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了,但又不好挑明了说,于是,她想了个办法。

            一天,刘邦和朋友们又来了。当然,他们来可不是问候他大嫂,也不是看刘邦侄子刘信长得好不好、要不要娃哈哈AD钙奶。他们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吃饭。

            刘邦他们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饭上桌,他们正在觉得今天和往常有点不一样,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响声。定睛一看,原来刘邦大嫂用勺子在刮锅呢,为什么勺子会刮到锅呢?因为锅里没有饭了嘛。意思就是快走不送。

            刘邦的朋友们听到这刺耳又奇妙的刮锅声,再傻也明白怎么回事了,他们低着头红着脸知趣地离开了。但刘邦没有走,他不相信没饭了,他等别人走后过去一看,锅里果然还有饭羹,这下他脸上当然挂不住了,男人吗,在自己朋友面前失了面子怎么说都是一件羞愧的事。他当面不说,从此却在心里怨恨他大嫂。而他大嫂也因为这一有创意的刮锅举动,导致他儿子在分享刘氏得到天下的胜利果实时受到了一个有创意的羞辱。

            家人看不起,朋友也跟着他受辱,刘邦明白自己这样混下去可能真的就一辈子都要碌碌无为,被人耻笑了。

            刘邦不傻,更不甘于平庸,他不会让人耻笑一辈子的,他在心中思考着他未来的路,他要闯出一番名堂。

            公元前223年,机会来了。这一年,秦灭楚国,并在楚地设置泗水郡。刘邦虽然国破了,但家没有亡,相反,这对他来说,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机会。

            新政府建立了,必然需要招募公务员,刘邦凭着他还算可以的家庭,补了个公务员的缺,去做了沛县的泗水亭长(试为吏·《史记》)。亭长是秦政府的基层小官,管的区域范围是十“里”,大体相当于介于现在的乡和村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不管怎样,这工作在当地应该还算体面,比混日子强。

            刘邦先生当了亭长,有了工作,依然不改其豁达豪爽混混本色,喜欢喝酒,好女色。不但仍然喜欢交结朋友,继续和他那帮兄弟嫖赌逍遥,而且不把官署中的官吏放在眼里,时时捉弄戏耍他们。

            当然,有了亭长的身份,他交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不仅包括社会上的朋友,还有很多官府中的朋友。

            这些朋友中,有一个叫萧何,他通晓法律,为人谨慎宽厚,是沛县县令手下的属吏,他有一特点,就是办事能力强,会干事,而且干得好。下面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秦朝的御史经常到沛县督察工作,县令每次都叫萧何跟着他办事,萧何每次都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工作完成得几乎完美。后来萧何在公务考核中名列第一。这位御史爱才啊,打算入朝进言征调萧何,萧何一再辞谢,才没有被调走。正是他的坚决辞谢,才会和我们的刘邦先生一直走在一起,成就一番丰功伟业,而他自己以后所得到是这位御史绝对无法给予的。

            对刘邦来说,这在当时真是个拿得上台面的朋友,萧何也确实多次利用手中的职权保护喜欢惹事生非的刘邦。

            还有一个叫曹参,他是沛县管理监狱的狱吏,在当地也是有些名望的官吏了。

            另外,还有也在监狱当差的任敖,泗水卒史周昌和堂兄周苛,及在沛县掌管养马驾车的夏侯婴。

            夏侯婴每次为县令送客回来经过泗上亭,都会和刘邦聊天,并且每次都会聊很久,后来试用充任为县吏后,也一直和刘邦交好。

            他们几人一生的命运将紧紧地和刘邦联系在一起。

            刘邦有了新工作,交了新朋友,但是还好像缺了点什么。

            他还少一个老婆。

                                 目录    下一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汉之西(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yz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