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汉之西(30)

作者: 梅溪小童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11:14 被阅读461次

第三十章  踏上征途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在汉中养精蓄锐四个多月后,刘邦留下萧何治理巴蜀汉中,收纳兵员,运送粮草。自己率军采用韩信的计策,绕过被张良建议烧掉的入关栈道,带领韩信、曹参、樊哙、周勃、灌婴等将领出其不意绕道汉中北边、咸阳西边的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小道东出关中,袭击关中雍王章邯,章邯猝不及防,兵败如山倒,逃到了废丘(陕西省兴平县),刘邦很快地平定了雍地。

        这就是所谓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正史中并没有 "明修栈道”的记载,这个词见于野史小说。但是,张良建议的“明烧栈道”确实为刘邦、韩信“暗渡陈仓”的妙计做了一个良好的伏笔。

         平定雍地之后,刘邦继续挺进,三秦中的另外两个王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本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听说刘邦已经将他们的老上司章邯打败,立刻投降了刘邦。

        项羽、范增苦心设置的三秦防线就这样被刘邦轻而易举地突破,因为他们所托非人,假如把英布之类的人物放在关中为王,让刘邦打下试试,刘邦就是能打胜也会脱层肉。

        刘邦平定三秦后,在关中设置渭南、河上、上郡三个郡,关中地区终于重新回到他的手中。

        此时的项羽也已经听说刘邦兼并了关中,将要东进,并且齐国田荣,赵国陈馀又都背叛了自己,他没有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而是又一次的大怒了,他想不通他不杀刘邦还封他王,田荣背叛了项家他放过了他,而陈馀也被他封了侯,他们为什么不但不感恩,反而要背叛他?他想不通。一个人想不通就会生气。他要反击他们,让他们知道不服从他西楚霸王的后果很严重。

        在项羽看来,此时最大的两股反叛势力一个是刘邦,一个是田荣,只要他亲自动手,无论是刘邦还是田荣都必败无疑,他对这点有着充分的自信,事实也确实如此。现在他的问题只是先灭刘邦还是先打田荣。

        就在此时,有人帮他做了决定,并且他觉得这个决定非常有道理,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帮他的人就是刚被他杀了主人的张良。

        张良在见刘邦前要先给他的学生送份大礼,这个礼物当然要从傻乎乎的项王那里拿了。

        他派人送了一封信给项羽,信中说:汉王是因为失去了关中王的封职,所以想要得到关中,他一旦达到目的得到了关中,就会立即停下来,不会再向东进了,所以不用担心汉王。

        他同时又把齐国田荣、赵国陈馀相互勾结反叛楚国的信息详细地告诉项羽,然后说:齐国想要跟赵国联合,一起灭掉楚国,这才是真正需要重视的事情啊。

        项羽一看信,觉得太有理了。他没有封刘邦在关中为王本来就让他有点心虚,正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而田荣这小子多次背叛他,他早就想灭了田荣,现在送上门就趁这个机会让他死吧。

        忠心帮他的范增的话他经常不听,玩弄他的张良的话他倒是听,项羽早已经忘记他刚杀了张良的王,灭了他的国。

        刘邦听的意见都是正确的意见,而项羽一般只会听错误的意见,这是因为刘邦接受意见与否以客观事实为标准,而项羽则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

        因为张良的信,项羽放弃了西进打刘邦的的打算,他想还是要派个人防备一下刘邦,而关中和楚国之间的地区是原来韩国(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的土地,但是好好的一个韩王韩成已经被他杀了,无人可以防守,于是封原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防守楚汉之间的韩地,抵挡汉军。再命令将军萧公角等攻打进犯楚国的彭越,自己率军向北直杀向齐国的田荣。

        在出发之前,他派人向九江王英布征调部队。一件项羽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英布竟然推托有病,不肯亲自去跟随他,只派部将率领几千人前往协助项羽。

        在项羽心里,英布是为数不多值得他真正信任的朋友之一,他和刘邦等人毫无瓜葛,被项羽视为真正的嫡系。更为重要的是,英布和他一样,作战勇敢,武力高强,欣赏和自己有着同样特长的人几乎是所有人都有的天性,尚智的刘邦欣赏善谋的张良和韩信,尚勇的项羽欣赏善武的樊哙、英布即是如此。

        朋友的背叛是人最大的痛苦之一,英布的行为确实让项羽很生气,就像刘邦对雍齿很生气一样。但是,项羽此时迫在眉睫要对付的是齐国、赵国和汉国,和他真正称得上兄弟的只有九江王英布,他又看重英布的才能,一直想要重用他,所以只是多次派使者前去责备英布,并召他前往并肩作战,并没有攻打他的计划,然而英布却熟悉他项羽兄弟易怒的脾气,他受到责备后越发地恐慌,更加不敢前往帮助项羽了。

        项羽、英布两位亲密的战友从此有了嫌隙。

        汉二年(前205年)的冬天,项羽向北到达城阳,在那里和田荣决战。田荣自然没有打胜,逃到平原后被那里的百姓杀了。这个自私的人最后不但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王位,反而把命都丢了。

        齐国又回到了项羽的控制之下,他重立田假为齐王。本来项羽此时可以回师集中力量对付刘邦了,但是,他不管到哪儿,不做点蠢事似乎就不会罢休,他没有回楚国,也没有直接西进杀向刘邦,而是继续在齐地命令楚军放火焚毁城邑,掠夺齐人的子女和妇女,活埋田荣的降兵。齐国人再次愤怒了,他们本以为杀了田荣会有安定日子可过,谁知道项羽比起田荣来更坏,于是他们再次反叛了楚国。此时,田荣的弟弟田横趁机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收集了齐军逃散的士卒,一共有几万人,重新在城阳组织起来反击楚军。项羽又不得不继续留在齐地和田横作战,一连打了几仗都没能将田横彻底打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陷入了齐战的泥潭。

        项羽进攻齐国的行为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战略空间和时间。

        刘邦打下关中之后,采取了两个行动,一个为私:接他的家人来和他一起;一个为公:扩大战果,继续攻城略地。

        他迈出东进的第一步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越来越浓,他想到了他的家人,想到了他的老婆吕雉、父亲太公和他的女儿儿子,他终于想到了,以前他的家人跟着他没有过上好日子,现在他做王了,又拥有了富饶之地关中,他觉得应该接他的家人来和他一起享福了。

        于是,他派了他的沛县老乡薛欧、王吸领兵出武关,去找一个同样是他的沛县老乡的人——王陵,依靠他的力量去楚地接他的父亲和老婆孩子。

        王陵和雍齿一样,原来是沛县的豪强,刘邦做混混时还认他做过大哥,和雍齿不同的是,他为人虽然喜欢意气用事,也没有什么文才,但是直爽、讲义气。到刘邦在沛县起事时,他怎么也接受不了他原来的小弟做他大哥,他没有像雍齿一样跟随刘邦,而是在南阳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

        在刘邦准备东出攻楚时,处在楚汉之间的南阳就变得十分重要了,王陵这支队伍成为刘邦和项羽争夺的对象,这就是刘邦让薛欧、王吸顺道去找王陵的原因。

        这一次,项羽也想到了王陵,并且比刘邦先一步采取了行动,他把王陵的母亲接到在军中,等王陵的使者来了,便让她向东而坐,表示对她的尊重,想以此来来招降王陵。但是刘邦的好名声再次帮助了他,王陵母亲暗中对使者哭道:“希望您替老妇告诉王陵,好好侍奉汉王,汉王是仁厚长者,不要因为老妇而有二心。我用死来为您送行吧。”说完,拔出一把剑往颈上一抹,死了(伏剑而死·《史记》)。很多时候,女人真的比男人勇敢得多。

        项羽一见,又一次大怒,发挥他的野蛮本色,烹了王陵的母亲。

        王陵身负母仇,谨记她的嘱托,做出了他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归顺刘邦。

        他的这个决定最后让他登上了人臣的颠峰。

        薛欧、王吸、王陵他们在阳夏(今河南太康)受到楚军的强力阻截,没有能够到达沛县。

       虽然接家人的私事行动受阻,但刘邦的公事却进展得异常顺利。

相关文章

  • 【历史】汉之西(30)

    第三十章 踏上征途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在汉中养精蓄锐四个多月后,刘邦留下萧何治理巴蜀汉中,收纳兵员...

  • 【历史】汉之西(31)

    第三十一章 一路向东 汉二年一月,刘邦平定三秦之后,继续东出函谷关,一路向东占地盘,继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 【历史】汉之西(序)

    序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

  • 【历史】汉之西(5)

    第五章 大泽乡的锋火 两千两百多年前大泽乡的那件事儿相信每个人都很熟悉了,但还是请允许我用笨拙的语言为大家...

  • 【历史】汉之西(8)

    第八章 秦朝的应对 在陈胜起义之后不久,很多郡县的百姓就都苦于秦法的残酷苛刻,争相诛杀当地秦朝长官,响应陈胜...

  • 【历史】汉之西(7)

    第七章 不怎么顺利 陈胜在占领陈县之前,就派了葛婴率兵向东发展,此时已经占领了东城(今安徽定远县)。在占领...

  • 【历史】汉之西(16)

    第十六章 大战前夕风云起 章邯击垮了项梁的部队之后,认为楚地的已经基本平定,起义军翻不起大的风浪了。就带...

  • 【历史】汉之西(19)

    第十九章 投降 钜鹿之围虽然被解,但张耳、陈馀这对名士朋友的故事却要翻开新的一篇了。 赵王赵歇、张...

  • 【历史】汉之西(14)

    第十四章 找到新领导 刘邦到达薛地,见到了项梁、项羽。此时的项梁和项羽凭借着“楚国名将项燕之后”的光环,有...

  • 【历史】汉之西(17)

    第十七章 安内攘外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月,冬季,宋义带领楚国军队北上援救赵国,到达和赵国钜鹿一...

网友评论

  • 尝遍百草神农氏:坐等更新
    梅溪小童:@尝遍百草神农氏 已更
    梅溪小童:@尝遍百草神农氏 谢谢 今天更
  • 相由心生MM:功笔深厚,通俗易懂,跟着笔者了解历史👏👏
    相由心生MM:@梅溪小童 👊👊
    梅溪小童:@相由心生MM 兄弟谬赞了,谢谢支持,互相学习
  • 尝遍百草神农氏:有一点有不同意见,感觉项梁立楚怀王算不上败笔,文中也说了楚国遗民心向楚国,期盼复国,立楚王是楚国复国的象征,也是收楚国遗民人心的一步;而且楚国原来就是封君遍地,楚国中央权威不胜,项氏只是楚国势力较大的一部分,单凭项梁自己是不足以让其它楚国残余势力完全臣服,有了楚王之后,项氏可借楚王名义整合楚国残余势力,大义在手,行事自然更方便
    梅溪小童:@尝遍百草神农氏 是的,我是从后果来看他这个立王的举动的,主要是他们选人也不对。项羽在没有必要杀怀王时杀他也是项羽的败笔之一,但是没有怀王无义之因,就不会有项羽杀他之果。没有立他之因,也不会有杀他之果。
    该不该立六国之后,在以后张良会有一个详细论述,我觉得他说得很好。
    争霸天下道义固然重要,但权谋更重要,帝王在需要道义时才讲道义,并非心中真有义,而好的权谋可以让道义为自己服务。
    老师你的学术颇深,见解独到,向您学习了。
    历史事件本来就有不同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受教了!
    尝遍百草神农氏:@梅溪小童 说的不错,但是有点由果及因的味道,首先,项氏一开始的目标应该是要复国,从项梁死后楚王失控来看,项氏一开始并没有自立的打算,否则项氏一族会牢牢控制楚王,而且当时来看秦还是很强大的,所以立楚王的动机是合理的;其次秦末楚国实际上已经有了天下盟主的意味,携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虽然不像后世那么好使,但好歹是大义名分,尤其是对刘邦英布等人来说,他们和楚王是确定了君臣名分的,掌握楚王实际上是有优势的,但凡项羽稍微有点政治头脑都不会对急吼吼的对楚王下手,当然这是站在王天下而不是霸天下的角度;所以这件事情归根到底还是项羽自己定位有问题,同时政治能力底下上
    梅溪小童:@尝遍百草神农氏 兄弟高论,佩服!
    立楚怀王的初衷是要收拢楚地民心,这无疑是正确的,我个人之所以说这是个败笔原因如下:1、陈胜一介雇农振臂一呼就可以让整个秦朝大地群起响应,后来并非燕王族的韩广自立为燕王并未遇到反对等事情证明只要能让老百姓翻身,谁做王对他们其实没那么重要;2、天下群起反秦主要原因是其残暴统治,复国只是辅助因素,并且只主要存在于贵族脑中;3、文中也说了,项燕是秦灭楚时楚国的主要抗秦大将,有着强大的号召力,连陈胜都要借他的名号,项梁完全可以先不立王或者自立为楚王;4、也是最重要的,项梁所立非人,他立的楚怀王和他并不同心,给了他和项羽和太多束缚和负面影响,如他定的“先入关中者王之”、为他报仇成为刘邦反项的借口之一等等。
    浅见,让兄见笑了,再次谢谢您的支持。
  • 尝遍百草神农氏:一气刷完30章,好文章
    梅溪小童:@尝遍百草神农氏 谢谢兄弟支持
  • 莲小湲:👍👍🌺
    梅溪小童:@莲小湲 谢谢

本文标题:【历史】汉之西(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py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