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犹豫着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这场对话。以前看巜演讲与口才》,导师提书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面对一群陌生人,你该怎样和他们聊天。
答案是:一旦你和他们找到了共同点,彼此的陌生感就不见了。所以过去的手艺人,比如木匠师傅,他们的口头禅就是,人不亲斧头轻。裁缝师傅,他们的口头禅就是,人不亲剪刀亲。铁匠师傅,他们的口头禅就是人不亲锤子亲。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论你等待的是什么,当你把它带给别人的同时,你就得到了它。你若想要什么,就做出来让别人体验。
一篇开场白写了这么多,该说到正题上,我这篇文章是要讲一讲我的投稿经历的是么?
在自媒体写作,我其实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收益真的微乎其微。在微信有个第二空间,每天签到有个1毛钱,偶尔发布作品,会收到粉丝们赠送的礼物,可以直接兑现的,只是那的人太少,阅读量太低了。我还是巜中国诗歌网》认证会员和《中华诗歌网》认证会员,写诗是我最大的兴趣,其实是我懒,因为写小说太耗损精力和时间了,我还有谋生的本质工作。
这是说网上,应该来说我的写作是中断过多年的。十几年前,那时候年轻,精力充沛。(当然我现在也还不老,那时候更年轻一些),手上有一本《中国报刊杂志》大全,完成一篇作品后,用牛皮纸大信封装上,按照刊物上的地址一稿多投。记得发表作品最多的是江西南昌的《星火》文学,只要能发表第一篇,以后会有很多约稿,我还在《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新聊斋》这些刊物上发表过一些作品,在《星星诗刊》上发表过诗歌。那些年一篇七八百字的"豆腐块"一般会有六到七十元稿费。写过二三千字会有二三百的稿费。即使投稿到广播电台的情感文章,只要播出来会有二三十元稿费,都是用一张汇款单汇到邮局,然后通知去领。
我还听说那时有个作者写了篇图文并茂的纪实情感文,他一稿多投,一篇稿子投了全国三千多家刊物,一个半月后差不多有二百多家刊物同时发表了他的作品,他是狠狠地赚了一笔稿费,可那些编辑同仇敌忾在杂志上谴责他,把他彻底封杀了。
真的怀念那个时代,一个创作者不甘寂寞地跑出来聊以往的投稿经历,与其是说给别人听,倒不如是自言自语。
来简书四个多月,码字九万多,差不多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六万多字是我用心琢磨出来的,所得收益七百多简书钻,折合成人民币140元,差不多就是纸刊发表2千字的稿费。
我的无聊跟冲突,是显得那么荒芜。而这些乃是为更接近于我们现实世界里所看到的事物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