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含义

作者: fchbfb | 来源:发表于2022-10-25 07:07 被阅读0次

何为知行合一?这是心学的核心。出处是明·王阳明的《传习录》,原文是: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意思是: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

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

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

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人生有三重境界,最高境界就是知行合一。

第一境界的历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的历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

第三境界的历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心学的创立者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故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王守仁作为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著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王文成公全书》等代表作品。后因起兵平定宸濠之乱,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1529年去世,谥文成,故后人称其为王文成公。万历年间得以从祀于孔庙。

相关文章

  • 知行合一的含义

    何为知行合一?这是心学的核心。出处是明·王阳明的《传习录》,原文是: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

  • 王阳明心学 术语今读 (5)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及其知字 前面说过了,在王阳明的文本中,至少有”良知,知识,知道,甚至还有主管“等几个含义那么知行合一的...

  • 知行合一的五层含义

    知行合一四字至少包涵五层含义: 一是知便是行,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譬如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

  • 知行合一的三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知行合一的三层含义 知行合一最常见的意思是学习新知识时,不能只看书听课,还要在实际中用起来,否则等于没学。常见于学...

  • 知行

    慢慢有点理解知行的含义,用所获得的知识,指导指引行为,去解决问题。可以尝试去探索知行合一。

  • 儒释道三学概览

    儒学 核心:仁 含义:爱人 根本:孝慈,良知 方法:克己复礼,忠恕之道,致良知 关键:学思合一,知行合一。 注:忠...

  • 心想生语录【心病就是有了信念】摘录自【知行合一传习社 2023.

    心想生语录【心病就是有了信念】 摘录自【知行合一传习社2023.02.25】 一切的发生,它本没有内置的含义。 一...

  • 721法则的终极含义,就是知行合一

    最近学习了很多线上、线下的课程,参加各种活动。 感触最多的就是,一定要实践,得知此事须躬行。要知道一件事、一个道理...

  • 研学旅行给孩子带来的益处

    1、注重“知行合一” “知”即学生在研学途中有所习得,并能内化的知识。 “行”具有两层面含义,即意念发动和亲身实践...

  • 知行合一真正的含义与企业攻心术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龙场悟道后的王阳明应席书(元山)的力邀,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行合一的含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ha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