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
核心:仁
含义:爱人
根本:孝慈,良知
方法:克己复礼,忠恕之道,致良知
关键:学思合一,知行合一。
注:忠恕之道
出处:《论语.里仁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忠恕近道。忠者中心,言心中和诚正,主于一也,即主于仁善;恕者如心,亦即换位思考,同理共情之意。
或言,忠者,与人忠贞尽心。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亦或可作如是考虑,既是“一以贯之”,则是一不是二,那么“忠恕”可以看做是“忠于恕道”,“主一于恕道”。
这样,很明显,这个“道”、“一”就是“恕”——即如心!是一体之仁爱恻隐之情,是换位思考,同理共情。而“一以贯之”即“忠”,忠者,主于一也。
这样说也有道理。《论语》中有另一处对话,或可作为佐证。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论语.卫灵公》
故而,或可认为,“恕”,即同理共情,一体之仁的“如心”,即是孔子终身遵循的大道。
道学
核心:道
(体)
形:虚无
质:清和
(心)
性:自在
情:成存
(气)
动:柔复
注:“成存”二字,取自《易传.系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易经》是儒道共尊的一部经典。
佛学
核心:佛(心)
含义:无上正等正觉(或无上智慧觉悟者)
世界观
1、万法唯心(识)
真心被无明渐染成为妄心;
2、无明是众生痛苦的根源;
无明生贪执,贪执是世人痛苦的根源。
3、三毒:贪、嗔、痴
4、因缘果报,六道轮回。
方法
1、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2、戒、定、慧
3、依教义修证佛法,或恭敬虔心念佛
注:佛教著名的“四依四不依”原则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这几条在末法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依法不依人。末法时代,“依人不依法”的现象颇多,当细心明察,或警戒反省。因为,现今正师有,但还是少的。
三法联系
1、儒释:大乘佛教,乘愿救世。
2、道释:禅宗,处处是道,处处是佛;流水蕴道,花开见佛。
三法一同
1、中和有度,或言“毋太过”(原则)
2、为善去恶,自净其意(道路)
3、明高于世间的的天、道、心,源头不二(信仰)
强为三法区别
儒主仁义,道主自然(清净自然),佛主慈空(慈悲空慧)。
常可作如是之用
在迷茫之时向儒,在偏执之时顺道,在痛苦之时思佛。
同出而异名。
儒释道三学概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