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qq群里发布了奖学金名单。
今天宿舍楼栋的公示栏贴上了纸质版。尽管昨天已经确认获得了奖学金,但我还是在公示栏前站了好久。
这份获奖学生名单,像是一块黑压压的矩阵,我费劲地找了一会儿,才找到自己的名字。看到它被规整地印在白纸上,心里倒是松了口气。
申请的时候其实自己的成绩刚过门槛,原本的学生工作也由于辞职画上了句号,带着七分惶恐,我交上了申请书。
大学里的奖学金种类并不少,从国家奖学金到励志奖学金再到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以及一些企业奖学金,像是一份份接踵而至的丰盛甜点,让你蠢蠢欲动,想着自己或许也能分一杯羹。
事实就是如此:在大学,你努力学习,就能得到可观的物质奖励。
同专业的一个女生,去年就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今年又把它收入囊中,算是“二连冠”。
我们关系还算不错,上课时常常坐在一起。每次我起晚一路小跑赶到教室时,她都看着我风尘仆仆的凌乱模样哈哈大笑。
她总是那个最早到教室的人,为的是能够抢到第一排离屏幕最近的位置。
记得一次结业考试,临近凌晨一点,我仍能听到了她的干脆利落的背书声。
除了学习,她的学生工作也同样出色。为了拿到更高的综测,几乎所有的活动她都会去参加,当裁判、做后勤、写时评,甚至“啦啦队”这样的训练她也会去。
不是因为她十项全能,而是很多活动,参加了就会有综测作为奖励。
用她的话说就是:“又能拿综测,又能了解新的领域,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二
还记得大一刚入学时,大家的学习兴致无比高昂。早操后先跑到遥远的教学楼去占个前排,再尽快赶到食堂吃早饭。那时候,班里最后两排总是空荡荡的。
每个人都拿出了自己备战高考的态度,来迎接这未知的大学课程。
有趣的是,这种打了鸡血的状态只维持了不到一个月。
课程难、讲的快、上课松散,是三只洪水猛兽,很快就摧毁了这看似高昂的学习劲头。想要上课图个安逸的同学,十分自觉地把座位不断后移,直到——最后一排。
看不见老师的课件,讲课的声音也有些模糊不清,再配上一口浓浓的武汉普通话,好像听课也不会听懂多少。
这样一来,睡觉都可以心安理得了。
大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一是盲目攀比,二是不断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几乎每个步入大学的人都觉得,在这里,能够开启新的人生篇章。你的过去,仿佛一张白纸,而未来,则是另一张生动可爱的空白书页,亟待书写。
你买了厚厚的笔记本,装着各式各样的笔,背着鼓囊囊的书包,满心欢喜地抢占第一排的座位。
结果,第一节课,除了老师的自我介绍和考试方式听得清楚明白,其他的东西,竟全是一头雾水。
再没有高中丰富多彩的练习册,大学的课本,只有每章结束后冲你张牙舞爪的习题,甚至连答案都没有附送。
没有课代表在黑板上写下当天的作业:“1.预习xx节,完成xx练习册;2.完成xx题”,自己竟然也忘了预习复习这回事了。
在大学,没有人有义务和你并肩作战。
无需上课的时间,学校里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你看花了眼,你跃跃欲试,有关学习的事情全部被抛在脑后。
太正常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想要寻求新的刺激,让自己兴奋起来,借此来冲淡自己的沮丧。
可是兴奋过后呢?难题还是难题,并不会因为打了一场王者荣耀就变得小菜一碟。
思考问题确实很难,毕竟输入总是比输出简单。可是用各种各样的“信息流”安慰麻痹自己,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要知道,没有人有义务叫醒装睡的你。
这样缺乏自制力的生活,很容易被惰性和逃避拉入死循环。
三
大一下学期时,我突然发现明明自己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还是会赖在寝室看点无聊的娱乐资讯打发时间。
就像考研的同学想要找到一个“研友”一样,我急切地寻找一个能够监督我、和我一起学习的人。
很快我就找到了,显然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止我一个。
她和我同学院但是不同专业,就称她E君吧。
起初我们一起打卡早起,一起去图书馆,一起去跑步。两个人一点一滴的坚持,填满了原本无趣又空荡荡的时光。
大约过了一个月,在一个平淡无奇的早晨,我依旧早起去教学楼,等了很久也没有看见E君来。
10点手机收到了E君的消息,告诉我她发烧了,刚刚醒来。字里行间满是愧疚和抱歉。
我叮嘱她好好休息,身体要紧。
之后的早上就再也没有看见过E君了。
偶尔下午见了面,她会不好意思地说:“今天又没早起,但是我晚上学习到很晚呢。”
再到后来,学生工作、社团活动,让我们越来越难见面。
我逐渐习惯E君发来不能相约的消息,习惯没有E君一起自习的生活。
毕竟自己苦心制定的计划、醒目书写的代办事项,那些藏于心底不时闪烁的小梦想,不会因为少了一个同伴就失去它的价值和意义。
逐渐地,曾经空落落不知所措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如今的生活已是有条不紊,相比于之前的闲散,现在倒是想要求几分忙里偷闲。
再次听说E君的事情,是大二刚开学。提及E君,认识的一个女生说到:“她们一个寝室都挂了科”。
四
我们专业里,有一位“神一样的学姐”。
她包揽了三年的国家奖学金,大四还获得了学校对于大学生的最高奖项,最后被报送到武汉最出色的专业研究所。
几乎每个院里的老师都会提到这位学姐。她总是坐在第一排最靠近屏幕的位置,她的作业总是全班最工整的,时隔两年老师依然把她的作业拿出来供我们学习。
多种颜色的笔迹不仅工整有序,还标注出了重难点,连作业里的疑问也要另行总结在下方防止自己忘记。
学姐的作业,简直囊括了所有优秀作业的优点。
就连选修课上其他学院的老师,也对她印象深刻。课上对我们说到:“她毕业时留下的习题册,笔记也很丰富,我们几个老师都要了过来,这样备课时就知道你们容易在哪里犯错。”
但让我最佩服她的,还是学姐的品行。
她曾经一个人,帮助全班辅导功课。其中一位同学的成绩,由专业37名进步到专业第6名。
学姐是如何做到的,我并不清楚细节。但是,能够帮助同学取得这样的进步,必然是花费了很大的心力。
每个被称为“学霸”的人,背后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克服了多少困难我们浑然不知,就连他们本人,或许都忘记了。
数不清的笔记本、理不完的错题集、无数的活动通知、忙里偷闲的学生工作、考试到来的焦头烂额、备战竞赛的深夜灯火,把他们的大学生活填得满满当当。
大学里,那些拿国家奖学金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
其实这是没有固定答案的。
不过有一点,是颠扑不破的。
大家都是普通人,没有谁自带“金手指”,只不过面对挑战,他们迎难而上,而大多数人则是畏缩不前。
你呢?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还有多少机会和时间会为你驻足停留呢?
本文首发公众号:三千文字
谢谢你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