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应象大论篇.27

作者: 常清净 | 来源:发表于2024-08-16 17:10 被阅读0次

《黄帝内经.素问》卷二(上)

第五:阴阳应象大论篇

故曰:bìng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

因此说:在刚刚发现身体有问题的时候,用针刺的方法就可以搞定;一旦bìng情加重,要等到bìng势衰弱后再用针刺解决。

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

这是因为bìng在开始时发生在体表,症状并不明显,用发散的方法就能搞定,如果bìng重了,就要等bìng气消减后再治,以免消耗过多阳气,如果bìng势已经缓和了,正气开始恢复时,就要乘势而入,辅助正气,这样bìng气就可以很快被赶走了。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当形体筋肉不够强健的时候,就用温热liáo法补益阳气;当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就用味道厚重的食物补充五味,五味入五脏去补五脏之精。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如果bìng在胸膈以上,就用吐法解决,如果bìng在胸腹以下,就用疏导利便的方法处理,如果bìng在中部,胸腹胀满的,就要采用泻yào,从内部向下排泻出来。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如果体表感染了邪气,可以用热汤yào浸泡的方式发汗去邪气;(俗称泡澡)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邪气在皮肤的,用发汗的方法使其外泄;

其慓悍者,按而收之;

bìng气严重凶猛的,适合用按摩的手段处理;

其实者,散而泻之。

属于实证的,阳实用散发,阴实用泻法。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

阴阳属于天之道,刚柔属于地之道,人之道要参合天地之气。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如果感染了天气阳邪,就要调人的阴气,阴气盛了,阳热自然消散了;如果感染了天之阴邪,就要调人的阳气,阳气盛了,阴寒邪气也会自然消失;

定其xuè气,各守其乡。

判定bìng邪在气部分,还是在xuè部分,如邪在气,就要守好阴xuè不受影响,如果邪在xuè,就要守好阳气,不要让阴邪伤到阳气。

xuè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邪气在xuè分,会形成实体阻塞xuè管,用针刺放xuè法处理;气虚不足的,用针导引的方法提升阳气。

(尊重原著 敬畏经典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 日读《黄帝内经》.十八

    素问.卷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一) 此篇理论最重要, 故而称之为“大论”。 详解阴阳养生道, 万物之象归阴阳, ...

  • 何谓 “七损八益”?

    ————《皇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2 关于 “七损八益” 《黄帝内经》中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的’七损八益‘后世有诸多...

  • 【锦】打卡37《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其一)

    图/锦璱(图文设计) 上一篇:【锦】打卡36《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十三) 打卡37 阴阳离合论(其一)...

  •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应象大论》云∶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

  • 【摘录】阴阳的交感相错

    阴阳学说认为万物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万物生成变化的本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指出∶"阴阳...

  • 20160405教练共修 《黄帝内经》诊法2

    6.协调阴阳:此为治疗之大法,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原文】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说:阴阳是宇宙之中的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是万物发展变化的起源,是生长、毁灭的根本。对人体来说,它是精神活动...

  • 日读《黄帝内经》.廿二

    素问.卷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五) 黄帝又问岐伯曰: 余闻上古之圣人, 谈论人体之形态, 列别脏腑之阴阳; 联系...

  • 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42章,可以用《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的内容来论述。 《内经》中说:阴阳,是天地的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阴阳应象大论篇.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uj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