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詹是福建晋江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天资过人,但他却并不想参加科举,入朝为官。
家乡风景优美,家境也比较宽裕,欧阳詹不必为生计发愁,他想隐居山中,过一辈子“吟风弄月,优哉游哉”的隐士生活。
欧阳詹虽是这么想,可他的父母可不答应,如果欧阳家的子孙做了隐士,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
于是父母强迫欧阳詹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欧阳詹被迫到了长安。
唐德宗贞元八年,欧阳詹一举考中了进士,名列第二,成为新科榜眼。
当时的进士一次只录取几十个人,不像宋朝那样一次录取几百人,那一年的第三名是韩愈。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才考第三,由此可知欧阳詹能考第二有多不容易了。
考中进士之后,欧阳詹和韩愈成了好朋友,两人都被朝廷授予国子监四门助教的职位。
韩愈后来飞黄腾达了,做到了吏部侍郎,御史大夫,欧阳詹则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欧阳詹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为了排遣无聊的时光,他开始了漫游各地。
他来到了太原,拜访一个将军,将军找了几个歌姬为欧阳詹唱歌弹琵琶助兴。
歌姬之中有一个叫李倩的女孩,才华过人,能吟诗作词,长得美歌声动人。
欧阳詹文质彬彬,一表人才,李倩温柔美丽,两人一见钟情。
将军撮合了两人。欧阳詹为了李倩,在太原整整待了一个月,两人海誓山盟,如胶似漆。
后来,欧阳詹要启程回长安,李倩请求欧阳詹把自己带走。
欧阳詹怕人说闲话,不敢明目张胆带走李倩。
他对李倩说:“如果我直接带你走,会有人借此大做文章,对你我都不好,不如等我回到长安,我再派人回来接你,我绝不食言。”
李倩没有办法,只好点头让欧阳詹离去。
欧阳詹在路上思念李倩,写了一首诗《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寄给了李倩:“驱马渐觉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去意自未甘,居情谅犹辛。五原东北晋,千里西南秦。一履不出门,一车无停轮。流萍与系瓠,早晚期相亲。”
欧阳詹在诗中诉说了对李倩的不舍,还保证自己会回来接李倩。
然而欧阳詹回到长安之后,俗务缠身,根本没有办法在约定的时间接李倩回来。
李倩对欧阳詹日思夜想,思念成疾,她一天天等待,却一次次的失望,最终一病不起。
临死前,李倩用剪刀剪下一缕青丝,在手帕上写了一首诗《寄欧阳詹》:“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
李倩将自己的秀发用写着诗句的手帕包好,放进一个箱子,交给自己的贴身丫鬟,嘱咐她交给欧阳詹,算是给欧阳詹最后的留念,然后就含恨去世了。
当欧阳詹差仆人来太原接李倩时,李倩早已逝去多日。丫鬟将李倩的诗句和头发交给了欧阳詹的仆人,让他带回了长安。
欧阳詹满心欢喜期待佳人到来,却等到了佳人已逝的噩耗。
他打开李倩的手帕,看到里面的诗句和青丝,以往恩爱的一幕幕浮现脑海,不由得百感交集,放声大哭。
欧阳詹非常后悔没有早点接李倩来长安,导致如今天人相隔,他越想越悲伤,一病不起,十天后含泪而逝。
(资料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