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隋唐五代

作者: 金马门闲客 | 来源:发表于2023-09-08 20:38 被阅读0次

    隋唐五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在政治上,官僚政治在南北朝的基础上继续复兴,科举官僚也因科举制的出现开始崛起;在经济上,赋税的课税对象也由人丁开始转向土地;在文化上,在南北朝道家、佛教发展发生了三教合流,但在唐朝后期中国文化也走向内在;在军事上,府兵制也开始瓦解,募兵制开始兴起。在民族关系上,该时段的政权均是渗透王朝,隋唐的疆域也属于瞬间大帝国。总之,隋唐五代的历史定位就是上承六朝、下启赵宋。

    一、隋朝

    杨隋代周标志着关陇集团的主导政治力量也开始由鲜卑贵族转为了汉人豪族。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击突厥、迁后梁、灭南陈,统一了南北。

    (一)政治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隋文帝时期实行州县制,隋炀帝时改为郡县制;在地方官任命上,废除了辟举制,地方官九品以上由吏部任命。在选官制度上,隋朝设立了科举制,隋文帝设立了制举和常举,开设明经和秀才两科;隋炀帝规定为明经、秀才、进士三科。在法律制度上,在南北朝律法基础上修订《开皇律》和《大业律》,其中有五刑(死、流、徒、杖、笞)、八议(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内乱、不义)等南北朝时确立的内容。

    (二)经济

    在土地制度上,隋朝仍实行均田制,其中官员的土地有三类,一类是根据品级所分到的永业田,根据俸禄所分到的职分田,还有皇帝的赐田。在赋役制度上,隋文帝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设立了租调制和输庸代役,还建立了社仓(义仓)和官仓。

    在手工业方面,纺织业以丝织业为主,产品主要为绫、绢、锦;在制瓷业方面,青瓷、白瓷、绿瓷、琉璃等器皿;在建筑业上,李春的赵州桥、宇文恺的观风行殿、何稠的六合城、杨素和宇文恺营造的东都都是杰出代表;在造船业上,五牙、黄龙都是其代表。

    在商业方面,国内外贸易都得到发展。在国内贸易上,实行坊市制度,在长安设立东西二市,在洛阳设立韦都、大同、通远三市。在海外贸易上,海路两途的丝绸之路都在发展。为沟通南北,隋朝修建了运河,隋文帝修建了广通渠,隋炀帝连接通济渠、永济渠、山阳渎(邗沟)、江南河,打造了一条大运河。

    (三)军事

    在军事制度上,隋朝实行府兵制,但却实行兵农合一,将府兵制和均田制相结合,军人被编入军户,军属被编入民户。在军队编制上,隋朝实行卫府制度。隋文帝在中央设立12府,左右卫府、左右武卫府、左右武候府、左右领军府设立大将军一人,左右监门卫设立将军一人,左右领军府设立长史、司马,具体军人由骠骑府管理。隋炀帝在中央设立16府12卫,府兵番上府卫辖卫士,左右翊卫辖骁骑,左右骁卫辖豹骑,左右武卫辖熊渠,左右屯卫辖羽林,左右御卫辖射声,左右候卫辖佽飞,具体军人由鹰扬府管理。

    在隋朝,与周边国家多次发生战争。与突厥作战,其后突厥分为东西突厥;与吐谷浑作战,设立郡县。最终,三征高丽使得隋朝灭亡。

    (四)灭亡

    隋炀帝奢侈浪费、严行酷法,三征高丽更是将国内矛盾推向了顶点,引发了农民起义。首先是王薄起义,也称长白山起义,做《无向辽东浪死歌》,在长白山发动起义。其后又有杨玄感兵变,后院起火。虽然这两次变乱都被镇压下去了,但后面的起义却更加严重。李密、翟让的瓦岗军,窦建德的河北义军,杜伏威、辅公袥的江淮义军都使得隋军难以对付,各地官僚更是纷纷自立。最终,在江都之变和李渊代隋中,隋朝走向了灭亡。

    二、唐朝前期

    (一)历史进程

    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入长安后李渊代隋,为唐高宗。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在位时,先是开创了永徽之治,后废王立武,与武则天一起二圣临朝。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发动了武周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从武则天晚年开始,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先后上演。唐玄宗坐稳皇位后,开创了开元之治,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盛世也随之终止。

    (二)政治

    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其中,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长官们平时在政事堂商量政务,唐高宗时宰相裴炎由门下侍中转任中书令,政事堂也由门下省迁到中书省。唐玄宗时,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管理三省六部,中书门下设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与此同时,唐朝还设立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临时宰相的职务,参与政务。

    除了三省六部之外,中央还有九寺五监。九寺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五监为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除此之外,中央还有御史台、秘书省、内侍省等机构。

    在地方上,唐朝仍实行州县制,但设立了道作为地方监察机构,通过使职制度充实道一级的官员。在边关,唐朝设立总管、都督作为军政长官。

    在选官方面,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常举(常科)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明书等科,先是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为礼部侍郎主持,铨选分为身、言、书、判。制举(制科)多为临时设置,殿试和武举也都在此时发生。在发展科举的同时,朝廷也在打击士族,编写《氏族志》、《姓氏录》。在正式选官之外,还有斜封官这种非正式途径的选官途径。

    在教育方面,官学和私学都得到发展。官学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大学),其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门下省设弘文馆,东宫设崇文馆。此外还有负责医学教育的太医署。在地方设立京都学、都督府学、州学、县学。在私学方面,地方设立乡贡,主要由州县荐举。

    在法律方面,律令格式是法律主要形式。《唐六典》中言“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正邪,式以轨物程事”。律是惩罚犯罪行为的刑法典,《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唐律疏议》)。令是正面规定的规章制度。格是皇帝临时的制敕汇编,按颁行方式分为留司格(一司条贯)和散颁格(海行条贯);按内容分为以长定格为代表的综合条格和以循资格为代表的专门条格。式是按工作性质归类的章程细则。唐朝法律体系是混合法系,既有律令格式这种成文法,也有故事这种判例法。其制定的基本原则就是以礼入法。

    (三)经济

    在土地制度上,唐朝仍是均田制。但在边关,实行屯田和和籴制。均田制下土地分为口分田和永业田,官吏土地分为均田、职田、公廨田、勋田制。在赋役方面,租庸调制是主要制度,但出现了回造、纳布、和雇制度等变化。

    在农业方面,武则天《建言十二事》对此有过论述,并编写《兆人本业记》鼓励生产,其后还进行了检括户田。这时,农业工具有了曲辕犁和筒车。在手工业方面,出现了四种类型,分别为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自耕农副业、地主副业。纺织业的主要商品为丝、麻、绵,陶瓷业主要商品为青瓷、白瓷、唐三彩。

    在商业方面,裴耀卿创建了节级转运法,改善了漕运。在城市里,坊市制度的界限也开始消弭。在长途贸易方面,市舶司主管海外贸易,柜坊经营的飞钱也被大量使用。

    (四)军事

    在军事制度上,唐朝仍实行府兵制,此时也被称为折冲府制。皇帝统领十二卫,每位设大将军一人,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太子统帅东宫六率,分别为左右卫率、左右御率、左右清道率。军人由折冲府管理,设立折冲都尉和果毅都尉,上府1200人,中府1000人,下府800人。调兵权在兵部,临时统兵权在大将军,战争结束后是兵散于府,将归于朝。但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兵募开始出现,后发展为募兵制。在中央,募集长从宿卫(彍骑);在地方,募集长征健儿(官健)。

    (五)民族

    唐朝最传统的敌人就是突厥。在唐朝时,突厥已经分裂为东西两部,虽然后来都被唐朝所灭,但也出现了后突厥这种反复的政权。与突厥同时对北方构成威胁的还有薛延陀。唐太宗灭掉突厥和薛延陀后,被称为天可汗。在草原上,继突厥之后,回纥崛起。后来,回纥改称回鹘,其官制兼采突厥和唐朝,官职分为二十八等,贵族世袭。

    在西南,吐蕃崛起。唐太宗嫁文成公主给赞普松赞干布,但在唐高宗时又发生了大非川之战。唐玄宗时期,又嫁金城公主。在今天的云南地区,出现了六诏,后来蒙舍诏统一了六诏,由于其在最南边,这个政权也被称为南诏。

    在西域,四股势力争夺这片地方。唐朝设立了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下辖安西四镇,分别龟兹、于阗、疏勒、焉耆(碎叶)。但突厥和吐蕃都对唐朝在西域的统治构成了威胁,发生过战争。后来,大食进入西域,与唐朝发生了怛罗斯之战,迫使唐朝开始退出西域。

    三、唐朝后期

    (一)政治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的政治势力除了皇帝外,还有藩镇、宦官、朋党。这四股势力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唐朝后期政治的基本面貌。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是唐朝后期的政治局面。

    1.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无力剿灭安史余部,便在河朔地区设立了成德、卢龙、魏博三个节度使进行安置,史称河朔三镇。但在其后的历史中,藩镇也多次挑战中央,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四镇之乱和四王二帝之乱。四镇之乱是指成德节度使李惟岳、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纳、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发动叛乱,后被镇压下去。四王二帝之乱是指六镇节度使的叛乱,卢龙节度使朱滔称冀王,魏博节度使田悦称魏王,承德节度使王武俊称赵王,淄青节度使李纳称齐王,合称四王。与此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称楚帝,泾原兵变后泾原兵推举朱泚为秦帝,合称二帝。虽说后来被镇压,但中央政府也是损失惨重。唐宪宗开创了元和中兴的局面,打击了藩镇力量,但最终仍是没有办法解决好藩镇问题。

    藩镇割据为何会形成?主要有四个原因。在政治上,道制和使职制度的发展,使得节度使和处置使合而为一,形成了军政合一的地方割据;募兵制下,君帅联系弱化,兵将联系加强;安史之乱,唐朝也是处置失当。在经济上,财政开支地方化、军费膨胀都使得地方有了独立的资本。在军事上,府兵制变为募兵制,防戍体制也有原来的行军总管和都护府变成了节度使,并形成九节度一经略的局面。在社会上,募兵的主要人员是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这就是藩镇自立的社会基础。

    藩镇共分为四个类型。一是河朔割据型(河朔型),也被称为叛镇,其具有二元性,就是游离性和依附性;二是中原防遏型(中原型),任务是控扼河朔、屏障关中、沟通江淮,特点是尽取才能应责;三是边疆御边性(边疆型),任务是武力奠定关中,特点是仰给度支;四是东南财源型(东南型),任务是财政支撑朝廷。

    藩镇内部也有动乱,主要体现为藩镇主帅和牙兵的关系上。表现形式为兵士哗变、将校作乱、反叛中央、藩帅杀其部下。在形式上,特点是封闭性和凌上性;在内容上,特点是反暴性和凌上型。

    在中央与藩镇的关系,也比较复杂。中央派遣御史监军,后改为宦官监军;藩镇也设立进奏院,同时进奉朝廷。在辟署制度上,中央与地方争夺着人事权。

    藩镇割据为何能够长期存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从朝廷方面来看,政治上中枢斗争激烈,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使得中央无力对付地方;经济上财政困难,军费不足;军事上,军力不足、边疆危急,难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对付地方。从藩镇方面来看,政治上不否定中央,内部有牙兵制约,自然要表面上尊奉中央;经济上,军费开支地方化、地方豪强不支持,难以筹集军费对付中央;军事上,藩镇之间相互制约,难以形成推翻中央的足够力量。但是,黄巢起义打破了这个平衡,唐朝便走向了五代。

    2.南衙北司之争

    宰相的衙门位于南面,宦官所在内侍省位于北面,所以朝臣与宦官的斗争被称为南衙北司之争。

    唐朝宦官专权始于玄宗朝。玄宗朝有高力士,肃宗朝有李辅国,代宗朝有程元振、鱼朝恩,德宗时建立神策军,设立左右护军中尉和中护军。

    宦官专权主要从军事和机要两个领域掌握权力。在军事上,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掌控神策军;在机要上,左右枢密使掌管机要。这四名宦官被称为四贵。此外,还有四相,分别为观军容使、处置使、枢密使、宣徽使。十二卫都被宦官掌握,十六宫使和学士院使都由宦官担任,宫市也有宦官负责。

    皇帝、朝臣、宦官之间发生过许多冲突,最严重的就是永贞革新和甘露之变。永贞革新也被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永贞为唐顺宗年号,二王为王伾、王叔文,八司马为韦执谊、刘禹锡、柳宗元、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唐德宗时期,身为太子的唐顺宗就决意改革,继位后任用了王叔文等人开启了永贞革新。但唐顺宗得病后,宦官们拥立唐宪宗。二王被贬后被杀,八人被贬为司马。甘露之变是唐文宗时期的事件,唐文宗联合宰相李训和节度使郑注企图推翻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人,但被发现后,宦官们诛杀了李训、郑注等人,掌握了大权。

    3.朋党之争

    从玄宗朝起,文学吏治之争便已开始。文学派多为科举出身,吏治派多为士族出身和文吏出身。德宗朝后,党争更加激烈,产生了牛李党争。牛党的领袖是牛僧孺、李宗闵,李党的领袖是李德裕。对于两党的出身,一般认为牛党出身科举、李党出身士族,但科举打破士庶界限,恐怕不能简单地划分两党人员的出身。对于党争时间,传统认为是从元和对策案开始,到李德裕贬死崖州结束,前后四十余年,但有人认为实际事件可能只有十余年。

    对于两党的主张,也存在争议。在对待科举的态度上,原来认为牛党支持、李党反对,但有人认为,李党可能反对的只是科举制中游宴之风等不良现象,而牛党可能只是想控制科举。在对待藩镇的态度上,原来认为牛党主张姑息、李党主张打击,但有人认为,两党都是将藩镇引为外援。在对待宦官的态度上,原来认为牛党主要姑息、李党主要打击,但有人认为,两党都将其引为内助。在边疆问题上,牛党主和、李党主战。在佛教问题上,牛党保留,李党灭佛,最典型的就是会昌废佛。

    (二)经济

    唐朝后期财政困难,因此开启了财政改革,主要是第五琦、刘晏、杨炎三位宰相的改革。第五琦改革了榷盐法,实行盐、茶、酒专卖。刘晏的理财更是进一步的改革财政,一是改进了榷盐法,由官运官卖改为官发商售;二是改进漕运法;三是设立巡院,行常平法。杨炎设立了两税法,实行量出制入,免除租庸调、杂徭、杂税,丁额不废。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元额以大历十四年为准,以户等纳钱,以田亩为纳米粟。税款分夏秋两次征收,商人以收入的三十分之一纳税。征税原则发生了改变,课税对象从人丁转向了土地。

    在农业上,稻麦复种制开始出现,经济作物也开始大面积种植。在商业方面,坊市界限消失,海陆丝绸之路都在繁盛,作坊和行会也开始出现。

    (三)民族关系

    在西南,吐蕃与唐朝关系紧张,最终通过长庆会盟解决了两国争端;在南诏,唐朝设立安南都护府。在北方,回鹘分为高昌回鹘和甘州回鹘,靺鞨也在大祚荣的领导下建立了渤海国。

    (四)唐朝灭亡

    唐朝末年,起义不断。白著和率贷导致了草贼,引发了袁晁起义。其后,又出现了方清、陈庄起义,裘甫起义和庞勋起义。王仙芝、黄巢起义更是打伤唐朝元气,并打破了中央和藩镇的平衡。在黄巢起义后,朱温、李克用等节度使开始控制中央,最后引发了白马之祸。朱温代唐后,唐朝彻底灭亡。

    四、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政治是军阀政治,五代的格局主要是汉人与沙陀人的争夺。两者主要是唐朝末期的朱温与李克用之争,汉人以朱温为代表,建立了后梁;沙陀人以李克用为代表,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与此同时,南方和山西地区还先后建立了十个国家。但是,北方的胡汉界限消失,文武界限开启。

    在这一时期,后周世宗的改革最为重要。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大周刑统》;在经济上,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并进行灭佛;在军事上,整顿禁军,加强集权。

    五代时期,经济上也发生了变化。在赋役上,不立田制,实行两税法,但仍设立许多杂税。此时,经济格局也发生变化,经济中心南移,区域经济形成。

    五、社会

    隋唐五代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变化。地主从士族地主转变为了品官地主;农民(良人)有佃农、雇农、自耕农三种,自耕农也分为主户和客户。贱民有杂户、官户、工乐户、部曲、客女、奴婢。

    在对外关系上,日本向唐朝派遣遣唐使,唐朝也有鉴真东渡。中亚地区,粟特人是重要的商人群体,也被称为昭武九姓。在天竺,唐朝人西行求法,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其代表。波斯此时是萨珊王朝,与唐朝有着外交关系。大食也通过丝绸之路与唐朝联系,但怛罗斯之战使得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六、文化

    (一)宗教哲学

    这一时期,最特殊的就是三夷教。祆教由波斯人琐罗亚斯德创立,又被称为拜火教。摩尼教由波斯人摩尼创立,经书为《二宗经》,修建了大云光明寺,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光明与黑暗为善恶本原。景教是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景净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便是在中国流传的证明。除三夷教外,伊斯兰教也在唐朝传入中国,道教和佛教也得到了发展。其中,佛教也完成了本土化进程,产生了以下教派:天台宗,也称空宗、法华宗,经书为《法华经》;华严宗为法藏所创立,经书为《华严经》;禅宗由达摩祖师所创立,六代时发生了北宗神秀和南宗慧能的分野;法相宗,也称唯识宗,由玄奘大师所创;净土宗,为日常修行之学。

    唐代哲学也分为两派。一派是唯心主义的,韩愈的道统论、天命论、上中下性三品论,李翱的《复性书》中的性善情恶说,都是代表;另一派是唯物主义的,柳宗元的“受命不于天于人”和刘禹锡的《天论》都是代表。

    在经学上,《开成石经》统一了文字,《五经义疏》(《五经正义》)统一了解释。

    (二)文史艺术

    在史学方面,唐朝开始设立史馆,宰相监修官修正史。这一时期,纪传体断代史多为官修正史,唐代有唐修八史,为《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五代时期有《旧唐书》。在史学理论方面,刘知几的《史通》提出了才、学、识三长。在典章制度上,李林甫主持修订了《唐六典》,杜佑编写了政书《通典》。在历史地理方面,裴矩编写了《西域图记》,李吉甫编写了《元和郡县图志》(《元和郡县志》),樊绰编写了《蛮书》(《云南志》)。

    在文学方面,各类文学体裁都得到了发展。唐诗是这一时期典型代表,共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初唐时期的代表是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盛唐时期,李白、杜甫是杰出代表,王维、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代表。中唐时期,先是大历十才子,其后有了白居易、元稹、张籍主持的新乐府运动和韩愈、孟郊、贾岛的韩孟诗派,还有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人。晚唐时期,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人是其代表。在曲子词方面,赵崇祚编《花间集》,冯延巳也常作词,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的《南唐二主词》是最杰出的作品。在散文方面,陈子昂最先进行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在中唐时成为了古文运动的领袖。此外,还有小说、传奇、变文等文学体裁。

    在绘画方面,隋朝出现了山水画,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代表作,此外还有董伯仁、郑法士、田僧亮、杨契丹、尉迟跋质等人。唐朝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是人物画代表,阎立本的《太宗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是传世名作。盛唐时期,吴道子被称为画圣。唐朝山水画代表是李思训、李昭道、王维,人物画代表是张萱和周昉,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都是名作。五代时期,朝廷设立了画院,山水画有四家,为后梁的荆浩、关同和南唐的董源、巨然;花鸟画代表是后蜀的黄荃和南唐的徐熙;人物画代表是南唐的周文矩和顾闳中,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此外,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是壁画中的精品。

    在雕塑方面,石窟造像、陵墓石雕、墓葬陶俑都是杰出代表。石窟造像有敦煌千佛洞、龙门奉先寺、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乐山大佛;陵墓石雕最典型的是昭陵六骏;墓葬陶俑代表是唐三彩。这一时期的名家有塑圣杨惠之、宋法智、韩伯通。在书法方面,楷书和草书名家辈出。楷书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草书有孙过庭,曾写过《书谱序》,怀素和张旭是杰出代表。

    在音乐方面,唐太宗改九部乐为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康国乐、疏勒乐、西凉乐、高昌乐。唐玄宗又将乐队分为坐部伎(六种乐)和立部伎(八种乐)。唐朝时,还设立梨园和教坊等机构,出现了李龟年这样的名家。在舞蹈方面,又软舞和健舞两种类型,公孙大娘是当时的名家。

    (三)科学技术

    在天文历法方面,刘焯编写了《皇极历》;耿询发明了浑天仪和马上刻漏;僧一行(张遂)和梁令瓒编写了《大衍历》,测量了子午线。

    在医学方面,巢元方编写了《诸病源候论》,药王孙思邈编写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苏敬编写了《唐新本草》,王焘编写了《外台秘要》。

    在建筑方面,南禅寺、佛光寺、大小雁塔都是其典型代表。在印刷术方面,雕版印刷术得到发展,《女则》得到过刊印,后来《金刚经》和《陀罗尼经》等佛教典籍被大量印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六章 隋唐五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dd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