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
翻译摘要 | 好心没好报?

翻译摘要 | 好心没好报?

作者: 安静低调银子酱 | 来源:发表于2017-12-03 19:54 被阅读0次

好心没好报?

Jack Turban / ScientificAmerican

2017年11月27日

翻译:银子酱

我们都希望,做个慈和的人,负责任,公平,活得快乐。可如果这样的好人最后都死绝了呢?发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r的一项最新发现告诉我们,认同经济平等的人的大脑深处结构,更容易使他们抑郁。相对的,更自私的人活得更快活。

根据社会价值导向的模型,人类对贫富不平衡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种。60%的人希望资源分配得平衡,这类人被称作“亲社会型”。30%的人主要关心自己的收益是否最大化,这类人被称作“自私型”。大约10%的人被称作“竞争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拿的资源比其他人都多。

早在2010年,博士Masahiko Haruno就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揭示:原脑结构如杏仁核是“亲社会导向的核心”。其研究团队发现,面对经济分配不平衡时,亲社会型人的杏仁核强烈激活,杏仁核是大脑进化史上的原始脑区,激活杏仁核导致的压力是先天的无法抑制的自发感觉。而经济分配不平衡,既包括被试的钱比其他人少的时候,也包括比其他人多的时候。前者杏仁核被激活,后者杏仁核依然被激活——亲社会型被试感受到了内疚带来的压力。

另一方面,自私型被试只在其他人的钱比自己多的时候杏仁核被激活,而其他人拿到的钱比自己少的时候,自私型被试完全不担忧也不内疚。

两种被试在第一种情况的杏仁核的敏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第二种情况,亲社会型被试则表现出独特的敏感性:他们有一个能产生内疚的杏仁核。

11月份,研究团队把最新的研究结果发布在Nature Human Behavior上,他们怀疑亲社会型大脑激活模式和临床上的长期抑郁症存在相关关系。利用fMRI技术(核磁共振扫描成像),研究了特定情境下亲社会型和自私型被试的哪些脑区是激活的。

正如假设的那样,无论自己拿的少还是拿的多,亲社会型被试的杏仁核都高度激活,自私型被试只在自己拿的少时激活了杏仁核。而该实验更进一步发现,另一个原脑结构海马体(情绪中心,和压力的自动反应有关的脑组织)在不同被试身上也出现了显著差异。

为了探究这种不同是否和抑郁症相关,团队让所有被试做了贝克抑郁症量表。这个量表测量了参与研究的过去两周里,被试是否出现了临床抑郁症的症状。结果发现,亲社会型被试和抑郁症状有更高相关。团队跟踪被试一年后的测量结果,发现和第一次一样。

心理学家一直都强调,包括极度的同理心、容易感到内疚的某些人格特质和抑郁症的形成存在相关。而Haruno团队的研究结果揭露了其敏感性可能根源于最深的最原始的最自动化的脑区。

紫色标记:左杏仁核,右海马体

是不是亲社会的好人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呢?

罗格斯大学的神经学家Mauricio Delgado博士说并不是这样的。即使亲社会型人的杏仁核、海马体更敏感,人类还有不少更高级的脑区,例如额叶(计划、控制、认知自动化感觉的脑区),帮助对付抑郁症。

两位博士都指出,通过心理疗法(如认知疗法),亲社会型人可以利用前额叶皮层来抑制杏仁核引发的压力,从而逃离抑郁症。

另外,参与研究的都是18-26岁的年轻人,而前额叶皮层在人类26岁时还未完全成熟。Haruno博士正在研究,在拥有更发达的前额叶皮层的上年纪的被试身上,上述研究结论是否还适用。希望在于,更发达的前额叶皮层使被试免遭不平等引发的抑郁情绪。

总之,最新发现会使亲社会型人略微失去信心,但他们依然有机会,当面对经济不平等、因无意识自发的脑结构而更容易感受到内疚和压力时,亲社会型人能够通过训练高级大脑功能(前额皮层),学会控制这些情绪,战胜抑郁症。通过心理疗法,我们可以鱼与熊掌兼得:既拥有高度敏感性及其带来的慈善之举,又掌控击退抑郁症的才能。也许你们需要付出更多,但别怕,我们会一直支持你们的。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安静低调银子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翻译摘要 | 好心没好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dz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