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紫式部的真实与物哀

紫式部的真实与物哀

作者: 偷心的人 | 来源:发表于2019-10-29 23:30 被阅读0次

最近在看《源氏物语》的时候,不自觉地会将这本书与《红楼梦》作个比较。其中缘由,不只是那句介绍:《源氏物语》是日本的《红楼梦》,而是因为,在很多方面,它们两个实在是太像了,同样的贵族家庭衰落史,同样的一个博爱而专情的男主角,同样众多美丽多情而命运悲惨的女性,同样的社会百科式的描写,同样的让我看后悲痛惆怅,久久难以忘怀。

但两者没有抄袭的丝毫嫌疑。前者是世界第一部长篇的写实小说,比后者早诞生了700年之久。两个不同国别,不同时代的人,写的东西却那么相似,这是只有大作家才有的悲悯情怀吗?不得而知。

丰子恺先生的译本,文字是很华美的,古风古味,,古文功底是很深厚的。我读着读着,竟忘了这是一部日本11世纪的小说来,而莫名地有一种曹雪芹的文风来,那样唯美,那样伤感,就如黛玉在沁芳闸旁读《牡丹亭》,不论阳光怎样流转,都是有滋有味的。

这本书主要写了源氏光华一生及后代的情感史,顺带描绘进去了平安时代下的贵族生活,使得它视角宽阔,恢弘博大,竟有了一种史诗的感觉来。读罢此书的时候,总是有一个疑问,这些贵族家家的,成天只顾得谈情说爱的吗?农业生产,战争,政治斗争,所占的比重很少,有的几乎没有。后来我知道了,这本书侧重于情爱部分,而且作者也多次在书中提及,对于政治,她不太了解,也避而不谈。但只是说情感,这本书也足够出众的了,形形色色的情感,细腻复杂的感情,或唯美,或凄清,或浪漫,或诀别,每一处都牵动人肠,每一处都不落窠臼。

平安时代,贵族升官掌权不靠真正有用的才能谋略,而是靠裙带关系,因此那些贵族们争相生养女子,培养成精通琴棋书画的才艺绝伦,性情温顺,知书达理的才女,这些身世不由自由的女子便成为了父辈们争权夺利的筹码,成为达官贵族们尔虞我诈的牺牲品。若是遇见良人,则是万幸,遇人不淑,便一只脚已踏入了坟墓。

《源氏物语》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在我们这个时代不容许的禁忌之恋,不伦之恋,好似一部耽美类的腐书,但若放进那个时代再看,便没有什么可惊讶的了。

源氏光华是天下第一风华绝代之人,会舞文弄墨,吹笛弄琴,撩妹技术一流,又有着一种“遇见心动的女子,便决意要得到”的癖好,自然而然,与数不清的女子发生了各种故事。果然,从古至今,人都是爱好美好的生物啊,食色,性也。与源氏相比,贾宝玉更显地幼稚,孩子气,但是也更单纯,更加可爱。我更喜欢宝玉。

在那么多美好的女子中,最低层次的,是计较于温饱生计者,如不太出色的末摘花、花散里;其次则是爱情的诚挚追求者,如胧月夜、六条妃子;再次是获得片刻幸福者,如夕颜、紫姬;再高者为求得尊严而生,如空蝉、明石。而境界最高的女子,是在反抗男性主宰权力中体现自我价值的人,这便唯有浮舟了。

夕颜,其名如花,吸取日月精华,只为贪图开花时那一瞬的光华,可惜,可叹。

空蝉,如夏空之鸣蝉,及时抽身出尘世,只留给世人一阵余音。可敬。

紫姬,若紫,高贵,美丽,知性,温顺,属于源氏的美少女养成计划,得天独厚,但爱不长久。

浮舟,河流漂荡一木舟,任意摇摆不自由。王国维曾说,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自杀毕竟只能解脱肉体,而真正了悟的心境才可以解脱精神。或许物语为了彻底地成全浮舟,才让她侥幸获救,得以皈依佛门。这也许不是一部最后完成的小说,薰找到浮舟后的恋恋不舍实在为结局留下悬念,但浮舟已经完成了第二次拒绝,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浮舟之美,恰恰在于这种弱胜。

后十回,全是由浮舟撑起来的。

终其一书,如花盛放之女子常有,而浮舟不常有。

其中种种恋爱,有多数是借如今之相貌,发以往之幽情,此之谓:替身之爱。如早年时,源氏因不得见他的母亲:铜壶更衣,听人说,便爱上了肖似母亲的藤壶女御,后来行动受阻,又爱上了肖似藤壶的小紫姬。还有后面的薰君对大女公子,再到二女公子,再到浮舟,也是如此。那岩井俊二写的《情书》里面,不也有这样的情节吗?可见,日本的替身之爱发源于此了。还有《洛丽塔》。这种肖似之爱,很特别,是一种对印象之爱的执着,是一种爱之犹深的痴情。

不论后面结果如何,人对于他人的第一次遇见,总是记忆尤甚的吧。

紫式部写了那么多的感情,却没有一对能让我感到舒心的。或许,人间的种种痴情,薄情,恋情,婚外情等等情感,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说不清,道不明,欲说还休,不说不休。扩而大之,或许,人生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

《源氏物语》里面的和风浓郁,汉诗掺杂,民风民俗随处可见,可称得上一部百科全书了。与《红楼梦》里的诗词曲赋来表情达意不同,这里的和诗是用来交际应酬,谈情说爱的,里面许许多多的和诗念起来抑扬顿挫,口齿生津。如:

我身无足道,漂泊似飞蓬。

愿将大袖遮天日,莫使春花任晓风。

不忘欲忘终难忘,如之奈何如之何,

行行一步一回头,犹见君家绿树稠。直到树梢望不见,茫茫前途是离愁。

有山名恋爱,其深不可测。从来入山者,路迷不得出。

啼声纺作长长线,欲把泪珠粒粒穿。

其中一个场景,海边修,几位阴阳师祓禊,他们把一个大型刍灵放到一只纸船里,让它漂浮而去,希望自己身上的灾殃能转到刍灵即草人身上,从而消灾。此时流放到须磨的源氏公子看到那只漂浮在海上的刍灵,想到自己,吟诗道:

我似刍灵浮大海,随波漂泊命堪悲。

那种情景真的很美,唯美又凄美。

作者汉诗造诣很深,犹爱白居易。

紫式部在这本书里,描写的是真实的人世间,真实的情感,真实的忧思。这种秉笔直书心中所感的品质,是可贵的。与许多描述空洞的文人相比,紫式部是伟大的。

所谓物哀,物哀并不是悲哀之意,悲哀是一种情绪,物哀是人类与自然的通感,是一种对生命的正常感发,因为感物生情而生发出或喜悦、或悲哀、或恐惧、或愤怒、或思恋、或憧憬的各种情感。这种物哀,也即我们所说的性情中人的性情,见春来而温喜,感花落而俱悲。这些心有物哀的人,与《儒林外史》中游西湖的马二先生比,真是可爱得多了。

《源氏物语》里面处处是真实,时时见物哀。 


我是:偷心的人。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里面等你来。

相关文章

  • 紫式部的真实与物哀

    最近在看《源氏物语》的时候,不自觉地会将这本书与《红楼梦》作个比较。其中缘由,不只是那句介绍:《源氏物语》是日本的...

  • 公元二千零二十二年一月十日记[段冬郎]

    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将古代审美理念“哀” (AWALE)发展为“物哀”,而在“哀”之上冠以“物”这个颇具广泛性...

  • 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日本文学中的物哀之美

    文/何忆飞鸿影 一.何谓物哀? (一)开宗明义 物哀,作为日本审美意识的主流,其渊源于日本平安时代紫式部所著的《源...

  • 日本文化中的“物哀论”

    “物哀”产生在日本平安时代,归源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站在儒佛的道德主义之上,将《源氏物语》作...

  • 2019-05-03

    物哀 物 是时光留不住的物 是真情留不住的人 是人与物在时光中模糊 是人与物在脑海里重叠 哀 那时心中的种种 别后...

  • 道德伦理下爱的纠葛挣扎——解读川端康成小说《千纸鹤》人物情感

    物哀是日本传统美学的源流,而物哀精神本身,又源自大和民族与生俱来的敏锐的“季节感”与纤细的洞察力;物哀是日本文学文...

  • “物哀”、“空寂”与“闲寂”——日本文化中的基本审美理念

    “物哀”、“空寂”与“闲寂”是日本文化中的基本审美理念。“物哀”中的“哀”除含有感叹的意味外,还具有哀伤、悲悯、赞...

  • 物哀,哀何?

    《你的名字。》大获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它表达了人类的某种精神实质——为物而哀。 ——电影《你的名字。》热门影...

  • 物哀

    梦是一个过于宽泛的例子它缺失了最没有想象力的一页雄鹰不经意的方向构成了蝌蚪的往复循环白杨诉说风的移动藏身水底的山洞...

  • 物哀

    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由本居宣长提出的观念。江户时代又称为德川时代,是日本历史上武家统治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时期。在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紫式部的真实与物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en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