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篇文章横扫朋友圈,《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
这篇文章,罗列了手机在孩子身上制造的数宗罪:
沉溺手游,荒废学业;
近视成灾,身体虚弱;
色情泛滥,腐蚀心灵;
社交障碍,亲情冷漠;
等等等等。
文章言之凿凿,说到了家长的伤心处,说到家长的心窝里。
如此看来,手机罪不可赦,那么,毁掉手机好了?!
其实在手机出现之前,家长就已经开始和电脑做斗争了,继续往前倒推,在自己家还没有电脑的时候,家长还曾经痛恨过网吧,认为网吧就像成长的黑洞,能够吞噬掉沉溺游戏的孩子......
按照这个思路,在手机之后,一定会有更厉害的“凶器”,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布下天罗地网。
所以,就算真的毁掉手机,你也拯救不了你的孩子。
从根源上看,毁掉孩子的罪魁祸首不是手机,而是孩子对这些智能产品的沉溺和依赖。
每个沉溺和依赖电子产品的孩子背后,第一责任人都是家长。
02
手机沉溺并非一日所成,多少孩子在最需要陪伴的时候,家长却丢给了孩子一个手机。
越是忙,熊孩子越是缠人,这是许多年轻父母的烦恼。
孩子缠人,目的是让你陪伴他,跟他交流感情。
他用自己稚嫩的方式在向你表达:我最爱爸爸妈妈,我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我喜欢妈妈的香味,我喜欢爸爸的高大......
可是不少年轻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特殊的表达方式,简单的丢给孩子一个手机,让孩子自己看动画片或者玩小游戏。
此时手机充当的角色,就是玩伴,孩子被光怪陆离的画面吸引,一旦形成娱乐型依赖,再离开很难。
发展心理学认为,父母的陪伴能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建立安全感,从而形成健康稳定,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成年后能够更好的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家长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用心陪伴,是每位家长送给孩子成长最宝贵的礼物。
家长疏于陪伴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和父母有种距离。
当你丢给孩子一个手机的时候,应该想好,许多年后的一天,在你需要孩子的时候,孩子可能只是还给你一个手机。
03
你的手机APP里,预装着孩子的未来。
孩子是张白纸,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手机里装满娱乐软件的家长,孩子不会用手机来学习。
一位80后的家长反思自己的手机成长史:
从贪吃蛇,到大战僵尸消消乐王者农药,一路走来手机换代升级,自己打怪升级的本领也与时俱进......
现在,面临孩子重走自己老路的问题,这位家长忧心忡忡。
而同样一位家长,搜索英语儿歌、英语故事的音频,下载在手机上。
上学放学的路上、车上、边边角角的碎时间里,为孩子播放,孩子的生活中,俨然多了一位发音纯正的口语老师。
同样是利用闲暇时间,同样是利用手机,孩子之间的差距,一天天拉开了。
与其说你的手机里装的是APP,不如说手机里预装了孩子的未来。
04
约法三章,制度上墙。
孩子心理生理发育都未成熟,对是非善恶丑的辨识力较弱,很容易受到网络不不健康信息的影响。
有专家向家长支招,与其严防死守手机上网,不如和孩子一起民主制定手机使用的规章制度,孩子作为制度的制定者,也乐意成为制度的执行者。
我与儿子制定了手机使用的“军规”,部分条文如下:
* 该手机所有权归父母,你只拥有依照本规则的合理使用权。
* 手机的基本功能是通话工具,接听电话要有礼貌。
* 出现拒接父母电话情况,作出书面说明且收回手机。
* 学习时间禁止接打手机,手机的开关机时间和个人作息时间一致。
* 把手机当成学习辅助工具,利用手机学习知识,拓展视野。
* 人生不可游戏,手机不是游戏机,每天玩游戏时间不可超过一小时,如果你还想玩,
放下手机,走出家门。
......
条文要尽可能的明确到位,可执行强,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删调整。
制度上墙,奖罚严明,每过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归纳总结,让孩子懂得,成功的人不是智力最好的,也不是最努力的,而是最善于控制自己的。
05
放下手机,走出家门,有趣的世界在外面。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害怕有一天科技会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的社会将充斥着一群白痴。”
若干年后,这种高科技真的出现了,它是一部智能手机。
越来越多的人在手机里过着一种毫无意义的生活,却遗失了世界的美好。
睁开眼第一件事是玩手机;
睡前最后一件事是玩手机;
上班偷空玩手机;
下班接着玩手机;
以前出门担心没带钱;
现在出门怕手机没电;
以前把孩子当手心里的宝;
现在把手机捧在手心当宝;
......
亲爱的各位家长,警钟已经敲响:世界正在惩罚刷手机的我们,刷手机的我们正在毁掉自己的孩子。
放下手机,拉起孩子的手,给孩子优质的陪伴吧。
有趣的世界,抬起头,才能看得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