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儒释道哲学智慧一站式家庭才是最好的学校
《王阳明全集》解码:一生只做一件事———致良知!

《王阳明全集》解码:一生只做一件事———致良知!

作者: 倒掉杯中水 | 来源:发表于2017-05-17 17:52 被阅读1958次

    王阳明名片

    朝代:明朝
    身份职务: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主要发明:阳明学,主要包括:“四句诀” 心法、“知行合一”的灵活运用
    事功业绩: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攻心为上,三十五天之内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创下不朽之功,晚年还肃清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阳明学当代价值:精神信仰、寻找初心和人生答案的钥匙,经世致用、事业成功的通用法门。

    一、追求圣贤之道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更高深的学问,探究宇宙人生的问题。比如,人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宇宙万物的本源是什么等等。

    明朝有一个神童叫王阳明,他在12岁的时候就提出了要读书成圣贤。怎么去做呢,《大学》这本教材里给出了方法:古之欲明明德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王阳明是一个行动派,他马上去做了,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这件事对王阳明触动很大,圣人之道怎么就这么难,以前的圣人难道都是这么悟道的?

    其实王阳明在遵从儒家之道的同时,他也广泛涉猎佛家道家思想。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二十二岁时,王阳明考进士不中,二十五岁又考了一次有落榜了。他的父亲安慰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却说:“你们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这个是典型的佛教禅宗思想,心外无物,以不动心为最高境界。王阳明这个时候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已经有了一定的领悟了。

    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儒家、佛家、还是道家核心都是一样的,最终都追求达到“道”的境界,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源、万事万物的真理和规律。

    二、逆境中创阳明学

    当时国家朝政腐败,义军四起。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朝廷赔款求和。王阳明对这个国家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其实,早在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只是当时皇帝并未采纳。

    王阳明二十八岁的时候,通过了礼部会试,随后在政工部、刑部、兵部等不同部门任职。王阳明为官正义敢言,35岁时因上疏论救被宦官刘瑾冤屈的大臣,触怒刘瑾,被谪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当驿栈驿丞。

    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阳明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人在困境的时候思想上特别容易有感悟。在这个时期,王阳明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

    王阳明在龙场阳明洞中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圣人之道不是那么难求,不需向外部求,一切都在吾心。他用“四句决”解释清楚了一个人一辈子该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一个人一生如果按着这四句心决去做则必定内心安宁、事业无不成。

    “四句决”心法

    无善无恶性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怎么去理解这四句话呢?

    首先要理解一个大背景,王阳明是学过佛家、道家思想的,所以你读这四句话的时候,你要把佛家道家的思想结合起来一块思考。

    另外,为什么王阳明单单把善、恶拿出来做案例,其实善、恶只是万事万物的一对代名词,事物的一个正反面,而且主要是儒家讨论的比较多,你完全可以任意替换成,诸如:好坏、高低、美丑、你我等等。

    1.“无善无恶性之体”

    首先,性和心一个意思,请特别注意这个心不是生理的心脏,也不是意识思想,它是指形而上的大心,《易经》里面讲形而上者之谓道,所以也叫“道”,道是什么,儒家佛家道家其实说的都是一个“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或叫主宰、老祖宗),万事万物都是它生出来的,和外国人讲的上帝创造一切是一个意思。

    佛教禅宗讲打坐参禅,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打坐的时候,你闭上眼睛,然后当你渐渐静下来的时候,你只去关照自己的呼吸,觉察一呼一吸,“我”也没有了,其他包括,好坏、美丑一切都仿佛在那一刹那没有了,这也就是佛教讲的到达性、空、空性、佛性、佛心、佛,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人进入这种状态的时候就会有直觉产生,直觉里面包万事万物的一切真理,会告诉你想要的人生的答案,所以王阳明才说心即理。

    通过佛教禅宗,我们就知道了第一句的意思:宇宙的本体(老祖宗)如果有一个称呼,那么假定叫做性(或叫心),性本来是空的,什么都没有,没有对立,好坏、美丑,自然善恶也没有了,所以才叫无善无恶性之体,你也可以叫无美无丑性之体。

    2.有善有恶意之动

    我们说胎儿在母亲体内的时候他和宇宙是浑然一体的,他感受不到“我”的概念,“你”的概念,“分别”的概念。当他出了母体之后,才渐渐有了你我,好坏,美丑的分别。

    当我们打坐结束,站起来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有了“我”的感觉,这个时候你也同时感受到了其他一切周边物体。

    当时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者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所以王阳明当时说了一句话:“你未看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所以你不理解禅宗打坐你永远不可能理解这句话。

    理解了佛教禅宗的道理也就知道了这第二句话的意思:万事万物产生的一个逻辑是,从无到有,到正反两面,再到万事万物。你要知道王阳明他是有佛家和道家的学术背景的,这也就是道家所说的道(无)生一,一就是有(包含意识和物质),一生二,二是事物阴阳、善恶、美丑、好坏正反两面,二再生三,三生万物。是这么来的。

    那么王阳明为什么要说这么两句呢,有什么用呢?其实用处可大了。佛家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要你排除杂念,保持你内心的安宁,同时找到你的本心想要你做的正确的事,按着你内心的直觉做事,你的直觉生发你的智慧让你成功。

    3.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良知是什么意思呢,良知就是智慧啊、就是那个大心本来具有的真理。有了知善知恶的智慧以后又该如何呢?那就要用它来格物了,就是要按着你内心的直觉指引去实践了。

    所谓知行合一,这里的知,特别要注意的是它不是狭义的知识和知道,更不是心情和心态,而是良知,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知行合一告诉我们用实践来检验真理,要找到并遵循内心的直觉,按着内心的直觉指引去做。

    王阳明认为,做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良知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气壮大起来,再遇到其他事情就更能以良知为指导,从而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中庸境界。王阳明晚年在总结自己学说的时候说,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致良知(致,达到的意思,包含了,觉察良知和行良知),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不需要向外面寻找。

    王阳明一生都在致良知,成就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举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家,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所谓急中生智。如阳明先生所说,这不是天外飞来的。

    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如何做功夫呢?王阳明在这里指出了另一条路——努力做学问。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对于才能和修养,读书学习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条路。

    其实人的本心总是容易被各种各样的外界环境所影响。心理学有一种说法,说我们内心有许多被严重压制的个情结,而每一个情结都是我们自己的一个盲点。这个盲点一但被外界触动,我们就会失控。

    所以我们要利用一个方法,叫做觉察,当我们常常觉察这些盲点,也就自然化解了,那时别人再去触碰这个地方,就不会激发自己严重的情绪。久而久之,最终就会达到王阳明所说的“此心不动”。

    三、学了致良知(觉察良知行良知),有什么运用的模型呢?

    这个方法论就是:通过明心见性,即以读书阅历实践思考为根基,常常让自己内心保持虚静,让内心直觉告诉你自己一个梦想一件想做的事(用笔记下来你的直觉),让内心直觉告诉你具体的方法(用笔记下来你的直觉),然后按着具体方法去实施。

    阳明学之所以500年来长盛不衰,就是因为他是一门通用的学问,无论是对于官员、学者、老板还是个人都一样,关键你要理解那个意境。

    大道至简!

    对我们来说,一个人一辈子如果需要有一种心法来指导自己的人生,那么就是王阳明总结的那句话:真理在吾心,一生都要致良知(知良知行良知)。通过明心见性找到直觉告诉你该做的事,采用灵活的策略去达成你的目标,做到知行合一。

    出世能让你内心安宁,入世能让你建立自己的事业,所以21世纪假如要有一个信仰的话,它一定是阳明学,因为他是一门系统的学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胡芳叶梦之蓝:有三个地方想与您确认,1.先生发明:在龙场悟道后首创是知行合一,到晚年只有一个学问:致良知。2.38天内平定宁王;3,格竹子是七天七夜,因此生下了病根。不好意思,打扰您了。感恩您的分享,通俗易懂。
      • 周小敏的生活方式:成智的文章很长,但如果仔细看,就会收获很多:smile:
        倒掉杯中水: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释道文化,主要7个人,孔孟、老庄、朱熹王阳明、六祖慧能,一点不敢马虎,呵呵

      本文标题:《王阳明全集》解码:一生只做一件事———致良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od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