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犹太人的故事
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父亲让孩子站到茶几上,然后引导孩子跳到自己的怀中,父亲会紧紧地接住孩子。一次、两次、三次……突然,父亲闪身站在旁边,让孩子摔在地上。
孩子哭了。这时,父亲会对孩子说:“请记住,除了你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依靠任何人,一切只能靠你自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不要相信任何人”“对谁都不要有依赖心理”。
周围有很多小白,天真、无邪、浪漫、务实,愣愣的,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种人有很多。
原因也有很多:父母管得过宽,不注重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对父母过于依赖等等,原因很复杂。
但我们今天不是讨论原因的,而是讨论未来:我们要怎么做?
首先,做一个定义,上面列举的小白的种种特征“天真、无邪、浪漫、务实,愣愣的”,有人说这是实在的表现、诚实的表现、没有心计的表现。其实,这是缺乏智慧的表现。
因为社会阅历不够,因为看不透对方的心思和目的所在,一味地对对方坦诚相告,恨不得对其和盘托出以示自己的诚意,这不是实在,这是傻!
试问,即便别人知道了你的坦诚,别人敢与你合作吗?如此没有保留,别人怎么相信你会为他保守秘密,与他并肩战斗呢?!
破除了对“实在”的崇拜,我们来看如何除去眼前的雾霾,还你清新的世界。
答案就在一开始的故事中:“不要相信任何人”“对谁都不要有依赖心理”。
遇见事情、听到别人的话,先问自己一句:这是真的吗?且先打个问号!再等等看!等更有力的证据、更有信服度的行动!而不是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
就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摔过一次,后面就会犹豫:他万一不接(没接)住我,怎么办?我岂不是要摔跤?那我该(要)怎么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