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出痛苦产生的次第过程!
他又接着思维了7天,终于觉悟出痛苦止息的方法:人会产生痛苦是因为有一个无明的“我”存在。
人若能“无我”,在任何情境都能无我,苦便无从生成、无处可附着。
佛陀说:
我觉出痛苦生成的真理!
我也觉悟出消灭痛苦的方法!
苦生苦灭是我一生说法的主题,
凡是跟苦无关的就不是我所说。
1000多年后,佛陀攸关痛苦生灭的生死轮转的思想,已经被误解为前生来世的轮回转世。因此龙树菩萨在《七十空性论》第一篇便开宗明义地指出:
生住灭有无,以及劣等胜。
佛依世间说,非是依真实。
因为佛陀没有分别心,不会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分辨事物与情境的好坏顺逆。想要看清超越实相与非相的真理,了脱生死不是真指生命的生死,佛陀所指的是苦生苦灭的轮转。
佛陀悟通痛苦来自我们的“心”,修行的目的在于“心”端正,以达到无苦境界。人们面对不同情境时,以自我的角度去分辨际遇的好、坏、善恶,苦也就因而产生出来了。
我们于赤子之时原本没有这些分别心,但随着人的成长养成种种错误的自我价值观,痛苦烦恼也因而产生了。因此六祖慧能才说:
菩提本无树,
明净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佛”是调御丈夫,学习佛法即是修习心法的调御,破除种种错误的观念,重拾父母未生之前的真如本性。
什么是正确使用心的方法:
事情未来之时,不期待。事情来之时,完全如实反映。
事情过了之后,又恢复成空。心完全地融入于实时、刹那、当下。
不以过去之心、现在之心、未来之心看待事物,
也没有我、人、主、客、时间的分别心,
能随时随地无我的融入于当下、刹那、瞬间,这便是最高的空状态。
以上为书中原文分享,佛教产生的根源旨在使人摆脱痛苦,人会痛苦,是因为有一个“自我”存在,这个“我”的观念是生活中习得的,所以“开悟”的人没有功利心,没有那么多的是非对错观,只有当下。
读这一段文字让人心生宁静,或许这正是《金刚经》带给人的力量,很好奇,佛教如何通过修行忘掉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