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字如面》在2016年末作为国内首档书信朗读节目,播出第一季。在2017年1月播出第二季。在今年节目组已推出全网征信活动,准备推出第三季之时,暂时停播了。
关于停播原因,不做讨论。对于好节目,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见字如面》像一股清流,没有华美的舞台和璀璨灯光,没有纷繁的片花和音效渲染。第一季已经出了一本纸质版。在等待第三季到来的日子里,大家不妨买来慢慢翻看回顾。
今年的3月9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名为《信中国》的明星读信节目。据宣传,舞台动用来19台激光投影拼接,营造出裸眼3D的视觉效果。邀请读信明星多达60多人。可见投入昂贵。
以一名书信爱好者和观众的角度,我将两档节目进行了比较,强烈推荐《见字如面》。
理由如下:

1、从节目结构上看
书信中对民族的挚爱,对真理与艺术的思考,对朋友和孩子的期许,对亲人和爱人的深情,那些纠结与顿悟,忧愁与喜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光明日报》对《见字如面》的评价
《见字如面》的节目结构是主持人开场+明星读信+嘉宾解读的形式。主持人翟毓红,像个邻家妹妹。第一季邀请的解读嘉宾有香港岭南大学的中文系教授许子东和中南大学史学院教授杨雨。许子东强在现代文学,杨雨长在古代文学。他们二人解读信件的背景和意义都很精彩。第二季的解读嘉宾阵容除了许子东、杨雨,还增加了多位影响广泛的青年学者、作家、评论家们。有梁文道、史航、止庵、蒋方舟等。他们专业而又不乏个性化的解读都很精彩。

《信中国》是主持人开场+明星读信+主持人穿插解读+总结的形式。主持人和解读人都是朱军。解读在读信的过程中穿插进行。附带播放相关的历史照片或影视片做背景。明星们把一封完整的信分成几次来读,没有断片,还得情绪饱满一直保持,泪水收放自如,真不容易。每次看到明星们念完一段站在那儿,听朱军解读,画面还是有点尬的。


2、从信件选取上看
从历史深处打捞的这些碎片,让我们再次发现汉字之美、思想之美、情感之美。
—— 《人民日报》对《见字如面》的评价
《见字如面》选取的信件非常丰富,甚至很珍贵。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写给爱人的、孩子的、朋友的。写信的人,有诗人、伟人、明星、作家、民族英雄。在信里,他们都回归成了真实的普通人。
如李小龙写给妻子的信,说的是如何赚更多的钱改善生活;杨开慧写给弟弟托孤的信,字里行间都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深切的爱;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是一个好友的真诚忠告和批评。这些信件重现了鲜活的历史和动人真诚的人性。
《信中国》选取的信件是从2000多封共产党员书信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伟人、名人的信。如黄继光写给母亲的信,朱德写给前妻的信,赵一曼写给女儿的信等等。内容虽然不同,但总体主旨还是一样的,那就是家国情怀。
3、从明星读信人来看
参加别的节目, 只要带肉体过去就行, 参加《见字如面》, 必须肉体和灵魂同行。 ——林更新
《见字如面》第一季的读信人有何冰、归亚蕾、王耀庆、林更新、张涵予、张国立、蒋勤勤、徐涛。第二季增加了周迅、姚晨等,都是实力派的演员。老戏骨们富有辨识度的嗓音在读信时的情绪、语气、神态等的把握,都非常到位。
如张国立和王耀庆演绎黄永玉和曹禺的通信。非常精彩。大家可以回看。
周迅演绎的宋庆龄写给闺蜜的信,充满灵气,很好地诠释了宋庆龄的优雅和亲切感。

《信中国》邀请的读信明星太多了,几乎承包了半个娱乐圈。有观众调侃,把500亿的票房请来了。杨洋、杨烁、唐国强、张艺兴、王俊凯、刘涛、蒋欣、关晓彤等等,数不过来。
然而,杨洋演绎的黄继光,杨烁演绎的朱德,李光洁演绎的瞿秋白,感觉都一个味道。总觉得用力得有点过,而且明星自带光芒有点盖过演绎的人物本身。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变成为了看明星脸而看,那就用力过猛了。

《见字如面》的总导演关正文(他也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总导演)说,“我们做的不是主流,我们只是回归常识。”
以一封简单的信为索引,打开历史,感受那些珍贵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人一桌一封信 。安静地读信。
读家国情怀,读缱倦情意,读历史沧桑,读岁月静谧。
对于观众,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