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十分读书社发起了共读《读书是为自己受用》并分享的活动。因此,书社的同学们第一次讨论起来,谈了什么是读后感,还谈了以往自己写的书评……像这样的讨论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件久远的事,不禁想起以前读书的情形。
读书时,大家看的最多的是武侠言情和侦探小说,记得有一次我说梁羽生有本小说写的很好,比金庸的好多了,同学说:武侠小说,金庸写的是人,梁羽生写的是神,古龙写的是鬼,而我为什么要说梁羽生写的比金庸的好?我说梁羽生大部分小说全是一个样子,虽然极有耐心编故事,但是都不能让人有亮眼的时候,只有那本人物塑造太突出了,大概是前面那么多本积累出来的;金庸每本都很好,只是没有那本那么突出……如此这般,我们几个同学加好友谈论过三毛、刘庸、林清玄、庄子、高尔基,还有好些外国侦探小说。
那个时候,曾有同学的父母听说我们讨论各种书就去单位的图书馆借了一套六本的文学赏析论(大概叫这个名字吧,那是一套讲述怎样赏析文学作品的教材),给我们的时候说了一句:做事情是有方法的,把事情做好是做一件事的要求和目标,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态度才能把事情做好。虽然被大人们认真的表情震住,我们几个乖乖把那六本书看完讨论一番,可是谁也没发现读书和那六大本有什么关联。
进入社会以后,再也没有这样谈论书的机会,不是没有读书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一大堆人一起读书的时候,而是在那样的时候,我要做的事情是管住自己的嘴,除了附和讲书人的观点以外,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无论别人怎么诱惑我说话,我一定要让自己闭嘴。社会人都知道,站在台上说话的人讲什么书都是在讲同一件事。
多年过去,我早已经忘了和大家一起读书的快乐,甚至在自己读书记笔记时,耳朵里总有个声音:用思维导图,图形表达更好,用上金字塔原理,让人一眼就能看懂……一度,如果给人看到我在读什么书,心中会反感,情愿不再读书。
十分读书社里,书友们几乎不讨论自己读的书,大家可以看别人写的读后感 ,可以在文章讨论区讨论,但是群内从来不说话,几个月下来,我突然觉得找回了某种久违的感觉,那种可以让思维活跃起来的感觉,可以让想法不停跳动并能持续深入思考的东西。这四个月来,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能看上一本到两本书,直到最近,那种随手一翻便把整本书翻完的时光又出现了,就这样,我又喜欢上了读书。
就算有了这些个欢喜的时刻,我也没懂发生了什么,直到这篇文章的出现——《读书是为自己受用》。这是一篇讲述怎么读书的文章,表面如此,更多的这篇文章在规导人们读书时的功利心。
读书有用吗?当然有用,否则为什么要读书,但是读书是为了让书有用才读吗?读书是为了对别人有用吗?如果不是,读书为自己受“用”的用又是什么样的”用“呢?这篇文章给了我答案。
文章中说:读书要学以致用,这里“用”指的是需要的时候,用书中提到的方法或者观点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花了大量时间读书,用的时候还是用自己落后的甚至是并不可行的方法。既然如此,那读书便是为了用它吗?也是也不是。
为了用书,我们会去追问什么书最好的解释和说明了某个方法,甚至什么书代表着最新的研究结果,但是这些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甚至在读书的时候深度思考,不止对书中的观点和方法,存疑式思考,还要对是否适用自身进行思考,从而达到日积月累之后,变化气质提升自身修养的效果。读书要着用它而去读。
读书也不能只想着用它,比如,某个方法,或者并不自己的方法好,或许在某个问题上并不是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为了用它反而没把事情处理好。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让我们生活得更容易更幸福,本着这样的态度去选择是否用才能合时宜。
读书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书中阐述的方法确实是最新的方法,但是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基础,根本看不懂,这样的书再好也对自己没有用,读它只是白白浪费时间。有的时候因为书中的方法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就读,眼前用不上就不读,这样往往会错失许多好书。比如我曾经写了读书笔记的《逍遥游》虽然是古文,但是文章中想像的未知事物在其后的文章中还没有可以出其右的,文学家林语堂还把它译成英文版方便流传到国外,可见像这样的书读起来更适合自己。只是怎么用这本书呢,为了用它,我们是否要去写具有想像力的文章,在考试的作文中,在工作写作中使用这本书的描写方法或者书中对世界的理解呢?显然我们不会这样做,因此便下结论,《逍遥游》不适合自己读。这样对一本书下结论的情形,在我过去几十年的人生中出现过很多次,就此错过了很多书,比如《居里夫人》,比如《逍遥游》,还比如《我要如何衡量我的人生》|《扫地出门》等等。这些书中描述的人生形态,提到的生活理念,在后来看到这些书的时候经常让我发出“如果当初看了这本书,什么什么事或许就能避免发生了”类似这样的感慨。
读书是为了谁呢?当然是为了自己。倘若是为了自己,那为什么读书曾经让我不开心?在别人讲书时,或许出现了错误的说法,但是自己把多读当做荣,忘了读书是拿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拿来与人争辩,功利心用错了地方,从而导致不开心。如果曾经在听到自己不赞同的观点时,试问自己:这个观点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吗?能帮助自己提升修养吗?是自己没懂,还是确认不对呢?答案如果都是否定的,我也不是会把时间花费在不能给自己带来益处的事情上的人,自然不会再用心思。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么认真倾听学习才是我应该做到。正是忘了,读书是为自己受用,并且是为根本的、长远的受用,才会管不住功利心,才会心里不服气、不开心。
这么简单的道理,又怎么会忘记或者是根本不曾知道呢?当年同学家长那句仿佛醍醐一般灌顶而来——做事情是有方法的,把事情做好是做一件事的要求和目标,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态度才能把事情做好。读书也是有方法的。正是求学时期顺利地读书让我忽略了自己是否真正会读书。这个忽略并不是说没有读过类似《读书是为自己受用》这类文章,而是在那位家长用一套专业赏析书籍来给我们检验自己会不会学习一种科学方法来做一件事时,当时的我们没有一个人知道学习并且用它来分析文章,甚至这么多年过去,没有一刻有人意识到这件事。当然这不能说明我们在其它方面就不懂得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只是在读书这件事上,至少今天的我意识到了灯下黑。现在把这个状况写出来,希望给读书人们参考、互勉!
晨妈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