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受用,自古就有,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可谓数不胜数。自然关于如何读书我们自小也听过不少,但是大多数人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第一期十分读书社举行的共读文章《读书是为自己受用》,会给读者比较清楚全面的概括。
关于《读书是为自己受用》
这篇不足千字的文章,用简洁精炼的文字,高度概括了何为读书受用,如何读书为自己受用,让人眼前一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文中:
读书为什么为自己受用?
文开头段落就写道:“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提高修养。”简而言之内外兼修。读书基本受用是识文断字,初识人之初,学之道;进而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思维和眼界自然高于一般,而“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读书带来由内而外的变化。经常听说的渊博知识的人有书卷气也是同理。
结尾段,作者提到“读书可谓天下第一等乐事。”可谓读书为是另一种愉悦身心的受用。“临盏清风,对朗月,登山涉水,肆意酣歌”这种感受,对于好书之人,手捧喜爱之书,或喜爱之文,沉浸于文字的意境中,那是莫大的精神享受了。不禁想起,吴晓波说:人间的意义,无非就是活着的趣味。若在读书时能获得一种身心愉悦的趣味,那何尝不是一种人间的意义呢?
如何读书?
全文从十四个方面,告诉读者如何读书,其中涉及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态度,如何读古人之文,对读书进行精炼而全面的梳理,清晰易懂,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1、关于读书的选择:
读书的数量和质量,先重质后是数。
读书不妨杂,要杂而不乱。
读书须有精读泛读之分。
读书者之于序言后记,不可轻视。
2、读书的态度:
读书多读不算荣,少读亦不谓耻,在于读而思之。
读书要学以致用,故须读行如一。
读书者既要自知,又要知书。
读书切不可失去主见,不盲从。
读书者要有疑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者须知读书乃是对自身的追问。
3、如何读古人之文:
读古人文章,学其精气神者为最上,耽于其辞藻者为最下。
读古人诗词,既要原古人之初心,又要出其初心。
读古人文论,要知自身修为。
读古人札记,凡精要处必用笔录之。
我的感悟:
看完此文,使我懂了许多读书的道理,比对自己读书情况,发现许多读书的问题。但是转念一想,读书的方法和道理有如此多,终究还是要找适合自己的才好,如若遇到文中所提到的一些情况,自然是要参考之。
如今,自己已步入中年人行列,读书已不同于幼时读书,乍闻书之香,为的是识文断字,初识人之初,学之道;也是不同于青年读书,最爱书之情,心慧初启,爱情与理想、期待与憧憬在胸中激荡,读一本勉人向上、奋发进取的好书,会令人激情四溢、豪气冲天,敢于直面现实;作为中年人的读书,最好书之韵,疲惫倦怠之时,忙里偷闲,一卷在握,万事皆抛,如清风明月满怀,如东篱菊香盈袖,身心皆得放松休憩。简言之,中年人的读书是随心而读的。
我读书比较偏向于个人喜好,当然质量是一定有保证的。今年元月我开启每周一本书计划,同时加入十分读书社,在每月排书单时,选择书籍是已出版完本,推荐阅读率80%以上,以此来保证书的质量。对于书籍的选择有中外作家作品,小说、散文、诗歌,心理类,以情感、休闲为主,所以书的类别还是比较单一的。今后尝试选择其他领域的书籍,适当拓展阅读面。
至于读书是否精读,在我今年读完的十五本书,大多还是泛读,要说读而思考之,那也是很肤浅的,至多写点浅薄的读后感,或许只汲取其中一二,更多收获的是读书时愉悦的一种体验感。实际精读极少的,首先自己喜欢的经典之作真得不多,再加上精读的不容易。若真像文中的精读,做到须能背,能写,能讲,能用,那是更大的挑战了。最近尝试精读《红楼梦》,尽管一回一回细读,只是试着做记录,就很考验耐性,经常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快速看下去,探寻结果。所以精读是不易的,但看了此文,这一次精读尝试还是想坚持下去。
至于对待读书的态度,如读书者既要自知,又要知书;读书切不可失去主见,不盲从;读书者要有疑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于我们已被生活摔打过的中年人,读书是理性的,更多的是带着审视角度去接受书籍所传递的信息。
至于“读书者须知读书乃是对自身的追问。”我认为,这是读书需要持有的一种换位思考的态度。读书时常追问自己,将自己代入作品,给读者的观念以及思维都是一种很好的修炼。这是我欠缺的,也是今后需要去尝试改变的。
此番看完此文,关于读书的道理似乎懂了许多,但真得能不能读好书,还需要我去尝试改变,也算是“读书要学以致用,故须读行如一”一次实践了。
读书是一生的修行,如何好好读书的确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和实践的。最后愿我们在书籍的滋养下,内外皆修,收获身心愉悦的美妙感觉,实现一种生动的人间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