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对隋朝的认知多来自《隋唐演义》,或是大运河与科举的匆匆几笔。
对于隋炀帝的印象也是隋唐演义里那位奸诈多疑,昏庸而暴戾的君主。而今品品多少有些成王败寇的味道。
我们对于亡国之君的印象往往觉得必定都是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最后被人顺应天命给灭掉了。但有意思的是,有时不是亡国之君的人甚至比亡国之君的人还要过分,还要荒淫无道,这种看法也算是亡国之君的特有光环了。
“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做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
说的是隋炀帝不该做皇帝,认为他是宋徽宗赵佶,南唐后主李煜一类的人物,造物弄人错生了帝王家做起了皇帝,不然的话肯定是一个风流名士,文名流传千古。
闻一多在《唐诗杂论》里拿隋炀帝和唐太宗做了一个对比,他说唐太宗远远不如隋炀帝的,除了个人的才华与文学成就,还有识货的眼光。这是闻一多在称赞隋炀帝的才识,我们都知道张若虚有一首《春江花月夜》,但很少人知道在他之前隋炀帝也写过一首《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另有《饮马黄河窟行》被称为有魏武遗风。
但是隋炀帝毕竟与李后主宋徽宗之流不同,隋炀帝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总想着拓土开疆,建一番伟业。
隋炀帝之好大喜功,东征高丽,西巡张掖,修运河,开西域,创科举。
他雄心勃勃如同汉武帝,说好听的叫雄心壮志,不好听的叫好大喜功。如果当初汉武帝南征北战民怨沸腾最后人民起义,汉朝覆亡,汉武帝也成为了亡国之君,他的名声不会比隋炀帝好到哪去。如果隋朝晚几十年灭亡,人们对于同样的隋炀帝会有不同的评价。
也许杨广本应该做文景的,却做了汉武的活。毕竟汉武帝之前有刘邦帮忙杀功臣,白马盟帮忙除外戚,有文景积累下的偌大的家业。隋朝灭亡,多因急功近利,用民太重,且地方各怀鬼胎,组织架构不够有力。
他更应该的是休养生息,安享太平。
秦始皇,汉武帝,忽必烈这群人都被人形容成好大喜功,这种人争议颇大,但从没人否认他们异于常人的抱负,但我们看到那群好大喜功的人如果成功了并得以善终,他们会被后人称颂,如果失败了而亡国的人往往被唾骂。
你可以说宋徽宗,李后主,陈叔宝之流是昏君。但隋炀帝不是,他是一个暴君,但暴君决不是昏君。
历史教材插图旁有皮日休的诗:“万艘龙舸绿丛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能否与治水的大禹相提并论两说,但是与秦朝相比绝无问题
隋朝和秦朝这两个朝代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隋文帝、隋炀帝虽然历史地位与评价不如秦始皇,但我认为二人的功绩却比秦始皇还要伟大,而且大的多。
我们常常讲汉唐盛世,秦朝之后的汉朝,隋朝之后的唐朝都是中国最繁荣的时期。
在两个朝代建立以前中国都是处于一个群雄割据的状态,二朝一统天下扩充国土,但也因为劳民伤财,最后毁于民不堪其扰。何其相似!
他们大兴土木建造万里长城和大运河,这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可以对比的大工程。
他们为下一个朝代的兴盛打下了基础,当初想着皇位传至万世,没想到都是二世而亡,反为了他人做了嫁衣裳。
不过有一点不同,汉朝还要经历文景之治才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但是隋朝末年,天下府库充盈,粮仓的粮食与文景之治时相比不遑多让。
秦朝之前是春秋战国,隋朝之前是五胡乱华魏晋南北朝,秦朝大一统实现了汉民族大统一,隋朝大一统实现了多民族大统一。在这一点上,足见隋朝比秦朝的伟大之处了,隋朝为民族融合做出的贡献不可忽视。
如果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那这一对父子堪称“万古奇功”了。
隋炀帝有魏武帝的才华,汉武帝的功绩,却有着李后主命运,最后还要留下桀纣的骂名。
纪录片《大隋王朝》主题曲:“文质彬彬,威风凛凛。只道是并吞八荒,功盖万古;横槊赋诗,笑傲前尘。却不料,南征北战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着,如画江山都丧尽,好头颅也与那诗歌肝胆分。只落得,一代英雄归黄土,几行烟柳掩孤坟。这才是,运河悠悠连今古,载舟覆舟俱凡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