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谨小慎微”】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87051/fafa6feb34970286.jpg)
人到了最成熟的时间后便开始逆生长,看看我们的父母,越来越谨小慎微,越来越依赖我们,我的心里常常莫名恐惧,莫名心酸,预示着我离逆生长的拐点越来越近了,当我还没有摆脱心理惯性的、对他们的依赖时,要开始成为他们的依赖,这就是成长赋予我们的责任。
生活把我们磨练的谨小慎微 ,却让我们永远的失去了桀骜不驯,最真实的自己,复杂的情感羁绊着我们无数次 跃起成功的路 ,却让我们只能做一名 安安稳稳遵纪守法的小市民 。
我本以为,起早贪黑加班,兢兢业业工作,谨小慎微做人,就可以实现梦想。 后来,发觉自己一直在梦中。
成长大抵就是这样:总是谨小慎微的奔着未知的远方,总是难以抗拒的认知和接受渐变渐陌生的脸庞,总是处心积虑的想着算计伪装……然后所有简单的美好都已变了形、走了样,让人马不停蹄的忧伤。
确实,在那个思想上不必扛担子的年纪,不年少轻狂一回,是多么可惜而又可悲,一辈子小心翼翼,一辈子谨小慎微,一辈子学着适应,一辈子唯唯诺诺,多少会有些遗憾。
你人生一百次谨小慎微,你要有一次拍案而起;人生一百次放浪形骸,要认真地爱一次;人生一百次不越雷池一步,也要潇洒走一回。
小心翼翼的走路也不是很好,如你处处小心谨慎,不敢迈大步,你永远是平凡的生活。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大胆阔步,必须有敢于冒风险的精神。
谨小慎微的人做成不了大事,粗枝大叶的人永远也成就不了自己。
谨小慎微是指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谨小慎微的人,畏惧风险,顾忌重重。
如果不戒除其怯懦而不敢伸张正义的毛病,反而把勇敢看做轻率,更加重其畏首畏尾的毛病,这样的人只会苟全自己的身家性命与既得利益,难于与他建立义节。
当你身边有谨小慎微的人,你想和他建立关系的时候,你会觉得有压力,为什么会有压力?
第一,他对人是防备性的。如果你把对方当做朋友,想建立亲近关系,但他不太信任你,如果他信任你,只需要张开双手迎接你就可以了,因为他很害怕你可能会伤害到他,防备过重,关系就不可能亲近。
第二,既然是有防备性的,又如何体现出来的呢?就是你不是我的朋友,你可能是伤害我的人,把这种模式投射到你身上,让你感到非常不舒服,你明明是对朋友非常真诚的人,但是他的谨小慎微让你感觉被泼了脏水一样。
第三,你明明是很好的很宽容的人,但是你会被他的言行改变为,你是一个要控制他的人,在这中间你的控制欲望会被激发出来,当你看到别人顺从你讨好你,想和你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你会有一种不舒服和压力感。
第四,谨小慎微的人的心理动力是追求不要犯错,有错也一定不是我的错。你会觉得他至始至终都是很不错的人,永远不会犯错的人,因为他犯错是要受惩罚的。他在你们交往的过程中不是追求你们交往的满足感,而更多的是在这个关系里面我不要犯错。所以当你和不犯错的人呆在一起,两个人之间的冲突的错误在哪里呢?要么是你,要么是外界。这样让你们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对立和疏远。
当然,谨小慎微的人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被严厉地或者被粗暴对待过,不管他对你做的任何事情,可能会让你很不舒服。如果你是非常谨小慎微的人,让我们看看自己,你在做什么?你到底是想交朋友,还是把外界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想成可能会伤害你的、而你要保护自己的一种防御和对立的关系?
个人的生活状态就能反映个人的生活质量。
如果你感到自己在原地踏步,一定是因为这三点:
1.拒绝学习
你不是寂寞,只是不想学习。
学习需要费脑子,自我成长需要不断和自己做斗争,多痛苦啊!
还不如舒舒服服的躺在家里玩手机看电影,然后等着同龄人薪资比你高,生活过的比你好时,你又在朋友圈感叹时运不济。
我从未见过从早忙到晚,拖着疲惫身子回家的人感到寂寞空虚冷。
大多数人的空虚寂寞冷,基本上都是吃饱了没事闲着慌。
2.自我设限
杀死自己的潜能力。
他们经常这样说:“我想做A,但我怕做不到,因为B,C,D,E各种原因。
他们还没做之前,就先否定了自己,并给自己找了一堆不付出努力的理由。
所有的平庸和低成就就是自我设限的结果。
在自己的心里默许了一个高度,这个心里高度经常暗示自己:这件事情我肯定做不好,就做到差不多就可以了。
这种心理暗示可以帮助你阻挡任务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并给你带来自我良好的感觉,却剥夺了你往上再走一步的成功机会。
拉罗什富科说:“平庸的人总是在抱怨自己不懂的事情。”
3.恐惧
谨小慎微的懦弱。
他们在工作中总有这样的感受:害怕被领导批评,害怕别人觉得自己无能,害怕被别人知道自己的缺点,在意他人的评价,害怕犯错,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
我想起了一句话: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怕最终知道自己并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在着一丝希冀,更不甘心与瓦砾为伍。
其实就是心智的弱小,不愿意面对挫败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固有的习惯可能会限制我们的观念,观念一旦固定,就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会让我们不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哈佛大学的乔伊斯·马特勒教授教导我们:树立起创富新观念,并踏踏实实的行动,不要认为成为富人是一件很难的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87051/4c08b56c671fb343.jpg)
丁俊贵
2018年7月1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