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力场,我们都是矿工,嘿哟嘿哟地进行着挖矿。
挖矿,我们都不陌生,有写文挖矿,权益挖矿,交易挖矿,算力挖矿等等,挖矿是一项有趣而又锻炼身心的活动,全民都可参与。挖的好,奖励多,挖的不好,就看着别人奖励多,像是在打怪升级。
在力场,我们熟悉的是写文挖矿,权重挖矿和公链挖矿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的激励机制揉和了工作量证明和权益证明的算法。
挖矿,早期都是红利期,而越到后期越难,同样的工作量获得的激励越少。

写文挖矿可以参考工作量证明机制。矿工付出文章(算力),系统根据算力算出相应的贡献,再把奖励(LC)发给矿工。文章展示在平台后,因为有相应的价值点(比如有不错的点子,对某个知识点的通俗阐述,一个小的商机等等),而被阅读者捕获,读者获得了知识、赚到了钱、或者就算是开心一笑,我们认为都产生了效益。
写文挖矿的难点在于算法。因为文章的价值不好估量,千人千面。工作量证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算法透明,比如比特币的挖矿,矿工投入了矿机,接入了矿池,矿机的算力在整个系统中占到的算力比例在任何时刻都是可以算出来的,矿工可挖得的比特币可以参考这个算力比例,或者说,一份算力的投入,就有相应的产出预期,大家比拼的就是谁的算力大。在力场,精选通道、荣誉值、大佬的点赞,本质上都是为了创造一个透明有效的算法,让有价值的文章得到好报。
在相对垂直的区块链内容平台,文章是否是好文,有没有干货,有多少干货,这些其实并不难判断,也不存在大范围的因人而异的情况。说白点,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早期力场用一些人力去代替算法作出的判断,是有效的,也适应平台的发展。脱离了人的因素,任何评估价值的算法都可能存在漏洞或者规则容易被聪明的人利用,机器算法一旦失效,带来的就是对价值的大破坏。
权重挖矿,对应的权益证明机制,有钱即是大佬。
权益证明本质上是工作量证明的延伸。矿工在力场的早期投入真金白银(任何情况下,钱永远都是代表劳动量),冒着风险(平台有可能发展不善),关注力场发展的每一步, 为力场建言献策,或者提供其它的正力量等等,是力场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我们认为权重挖矿是内容挖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离开了权重挖矿,写水文上热门的成本会非常低(没有大权重点睬、批评的顾虑),另外大家对囤LC就没有积极性,对获得LC不会有更多的感觉,同时一个更坏的结果就是力场的中产阶级(胖子定义的是300万LC以上)会失去深耕创作的动力,因为不存在阶层跃迁。持有100万和持有1000万在收益上如果是一个结果,那干吗还要去持有1000万呢?
公链挖矿目前还比较简单。大家写写某条公链的赞文,圈主用大权重点个赞或者给一些公链的通证,算法相对简单,玩法有待深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公链挖矿,主要在于矿主给出的矿山,矿藏丰富,矿工挖矿就积极,所以公链挖矿的关键还是取决于公链想要怎么玩,是否舍得付出。力场有数万矿工,利用好了,可以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公链的玩法,要吗能带来收益,要吗有趣好玩,如果都没有,矿工就没有参与的意愿。
昨天有文章说,力场在迅速发展,不努力就会被甩下。
到了现阶段,写文挖矿的矿工们要转变思路了。从一开始内容挖矿为主的思路,转变到权重挖矿和公链挖矿的思路上来。
在力场,公链挖矿和权重挖矿才是后期发展的主力,公链挖矿不可控,这主要由公链说了算,我们能控制的就是权重挖矿。
从写文挖矿转变到写文、权重并重。
也就是说既要出好文,又要有权重,这个难度是加大了的。当然这个难度是由挖矿的进展带来的,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权重玩家也越来越多,还有越来越多的公链超级权重加入,想要得到好收益,好文也需要权重的加持,还要搞好关系。
一句话,想要和力场的发展匹配,多多囤LC。
go哥在没有什么权重的情况下用两个月的时间赚到300万LC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拓荒的红利go哥尝到了一小部分,但也很甜,以后想要复制,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时机,条件已然不在。以后的挖矿会越来越难。
任何平台,越往后期,逆袭的难度越大,这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力场的不同之处在于逆袭的通道始终为所有人敞开,只不过后来的人付出的工作量要比之前的大一些。不过,LC的价格也不是当初那个价格了。
挖矿的难度与LC的价格是成正比的,LC的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数量上的减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