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冷知识
电影、文学中常出现的乌托邦是什么,从中又出现了什么有趣的思想呢

电影、文学中常出现的乌托邦是什么,从中又出现了什么有趣的思想呢

作者: 闲聊点什么思想 | 来源:发表于2020-04-29 22:42 被阅读0次

    Part 1:

    回溯乌托邦的由来:狂热的宗教异端和伟大的政治预言

    乌托邦一词的最早提出的源于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大法官托马斯·莫尔所著的《乌托邦》,本意是无法实现的美好地方。中文意为:乌有之乡。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全名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创作于宗教改革时期。作者莫尔是英国天主教的拥护者与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亲历者,《乌托邦》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莫尔对天主教乐园的想象与具体阐释,另一方面表达他对当时英国专制制度的不满。他在《乌托邦》中如此描述到:

    “乌托邦”是南半球的一个岛国。在那里,社会的基础是财产公有制,人们在经济、政治权力方面都是平等的,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公民们没有私有财产,每十年调换一次住房,穿统一的工作服和公民装,在公共餐厅就餐,每人轮流到农村劳动二年,官吏由秘密投票方式选举产生,职位不得世袭。居民每天劳动六小时即能满足社会需要,其余时间从事科学、艺术、智慧游戏活动。没有商品货币关系,金银被用来制造便桶溺器。乌托邦人也奉行一夫一妻制和宗教自由政策。

    莫尔对于乌托邦的阐释对于当时处于马丁·路德·金宗教改革狂热时期的欧洲打下了一针镇定剂。作为英国宗教大法官,他接触最多的是异教徒,莫尔的心慈手软让他的法庭不像西班牙托尔克维马达的审判法庭一般实行异端处决与白色恐怖,他一方面以最大程度上实现宗教宽容,既然他作为虔诚的宗教徒,不容对天主教的污蔑,路德尔等一众异教徒受到了他的包容;另一方面他执掌法庭十几年来未曾处决一人。这两点也成为了早期乌托邦的思想:宗教宽容与思想平等。

    宗教审判时期尽西班牙一国就处死了几十万异教徒,这与莫尔执掌的英国宗教法庭形成鲜明对比

    脱离莫尔,乌托邦的概念其实早已出现。从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我们中国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描写了一种类似与乌托邦的世外美好世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桃花源

    虽然在不同的乌托邦著作中存在着不同的理念差异,但核心思想是统一的。首先在乌托邦的思想中人的私欲是被排除的,没有强权思想,没有差异愉悦心理,纪律与平等是乌托邦的核心思想。每个公民在人民正义的规则下履行着自身义务,获得平等的权力,无需监督,绝对理想与公平,但同时存在着一种隐形的规则,所有人要生活在它之下,服从于公众所肯定的群体正义。

    与宗教狂热的欧洲相比,那个远在南美的乌托邦是那么的恬静,这引起了许多思想理论家的关注。莫尔的乌托邦是一种政治寓言,它代表一种近乎完美的政治制度,处处针对于君主专制制度与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且不论这种思想的正确与否,其所产生的冲击力度,已经值得在历史上留下深厚一笔。

    Part 2:

    从理论到实践:空想社会主义的悲歌与美利坚乐土。

    莫尔的理想主义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实践画出了最美好的蓝图。

    在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中涌现了一大批不同国家不同理论的乌托邦主义者。他们一致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并确信资本主义必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强调严格的禁欲主义与制度建设,并认为从现存社会到未来理性社会必定会经历一个过渡阶段,而这个阶段需要他们去探寻实践。因此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那片充满未知的美利坚乐土。

    夏尔·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之一。国人经常把他和数学理论家傅里叶混淆, 甚至历史课本配图一度错误。

    有趣的是,来自于资本主义各国的实践者们都对美国怀有远胜于他们祖国的好感,乐于在美国寻找其价值理性的经验依托,企图在那里实现他们的人文关怀与社会理想。英国人欧文在本国未遂其志,便去美国建立了新和谐公社;法国人卡贝在本国发表他的乌托邦思想后,来到美国实践他的伊迦利亚之旅,据说还产生了有限成功;俄国的民粹主义者在‘民意党密谋'失败后,去了美国建立了雪松谷公社,维持了10多年的大同实验。但这些实践的乌托邦主义者最终都走向了失败,长者维持了数十年,短者几个月便奔溃。被当时的欧洲人戏称为:有钱人的挥霍游戏。

    作为乌托邦思想最接近现实的实践,空想社会主义者严格遵循着乌托邦的根本思想,集结了一批受压迫的本国青年,翻山过海来到美利坚实现理想,却是失败告终,不得不说没有结合现实的理想主义都是耍流氓。 

    这里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为什么大家都去美利坚?(跑个题)

    显然这个思想早已经有人发现研究。最早的研究者桑巴特,对于该现象指出了七条原因(过于复杂,这里我们会在以后讨论),并因此引发了后世一大批其理论的反对者,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众说纷纷,相互扯皮,相互矛盾。社会主义者对于美利坚的爱是独特的。在列宁关于“美国道路”与“普鲁士道路”的善恶二元对立论中,列宁在1917年前十余年间经常把俄国改革现代化的光明面归结为“美国道路”,阴暗面归结于“普鲁士道路”,并发誓要为使俄国走向“美国道路”而奋斗,不得不说这与1949年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者要走“俄国人的道路”热情不相上下。孟什维克的首领汤恩在去世前还希望“实现俄国社会主义形式的美国化”,托洛茨基也在自己对苏联失望后将“第四国际”的事业寄希望于美国(虽然经过麦卡锡主义等的持续冲击,美国共产主义现在已经微乎其微)。一个对苏联当局“左”,一个比苏联当局“右”,但两者都在美国看到了自己事业的某种希望,这点十分有趣。社会主义者爱美国,美国不爱社会主义(哭腔)

    一则美国人嘲讽社会主义的笑话(作者已经吐了):

    问:什么是社会主义?

    答:从资本主义到资本主义最痛苦的一条路

    Part 3

    乌托邦的演化:人人都爱的反乌托邦

    17世纪以前乌托邦一直处于一个地理位置上遥远的国度,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们更加熟悉的了解这个世界。渐渐地乌托邦就由空间的转置变成时间的转置,这一进展最初是由十七世纪的进步观念所鼓舞,之后则被李尔(Lyell)的新地质学和达尔文(Darwin)的新生物学中钜幅扩张的时间观念所鼓舞。乌托邦不再是较好的空间,而是较好的时间。当乌托邦有了它可以实现的现实意义,并且在这些实践几乎都已失败告终时,反乌托邦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相比较于乌托邦的纪律与美好,反乌托邦的残酷与黑暗更被大众所关注,虽然人人向往美好,却不得不时刻关注着最残酷的现实。

    反乌托邦的题材是是十分吸引人并带有思考价值的,无论文学,电影甚至游戏,都对反乌托邦进行了自我的深刻演绎。

    ,小说:动物庄园 V字仇杀队 游戏:少数幸运儿(类似1984))

    反乌托邦的火爆不代表乌托邦已死,在1960年代乌托邦强有力的复活了,如《论解放》。并且在未来学与生态学中乌托邦也屡屡出现。

    或许在未来真的出现乌托邦一样的国度,毕竟谁的心里没有一座桃花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文学中常出现的乌托邦是什么,从中又出现了什么有趣的思想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bo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