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每天写500字每天写1000字
一起走过的日子——葬身水底的四合院

一起走过的日子——葬身水底的四合院

作者: 水木空影 | 来源:发表于2019-05-06 00:39 被阅读4次

    从小到大,我对房子的记忆相对深刻。听母亲说,我们家自从到本地落户,在我父亲手上大小盖了4次房子。那时候盖房子选址全凭“眼力劲儿”,选到“牢实”的地基就能“一劳永逸”,反之就会“劳神伤财”。我们家属于后者,新盖的房子总是遇到天灾,隔几年就得“从头再来”一次。我总结,二老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盖了四回房、养了三姊妹”。

    知道盖房不易,我对房子就有莫名的亲近感。还没上学那会儿,父亲带我到中学给哥哥送“猪板油炒酸菜”,第一次见识十里八乡最大的学校,顿时感觉自家住的土墙房简直都不算房子。到姐姐上中学的时候,我也上小学了,没机会再去中学玩儿,不过心里暗暗“攒劲”——发点狠,自己也考上中学,就可以住上砖房了。

    其实,中学离我家不远,大约5公里左右的样子。出门走一段卞子路下到岚河岸边,再沿岚河岸边的通乡公路上行,来到一个小地名叫“牛脑壳包”的转角位置,抬头可见前方有一片水田坝子,学校就在那坝子与集镇的交接处。

    沿公路继续拐一个大湾,来到学校路口,可见一个大斜坡直通校门。斜坡左手边的坎下是操场——一个大体上呈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土坝子,外围一圈用脚踩出来的“跑道”,围着一个装有木制篮球架的篮球场,每次有正式比赛之前,得先用石灰粉“画”线。校门左边是围墙,右边是传达室,朴素而庄重。

    走进校门,入眼便是一个长方形院子,院子正东顶头耸立着教学楼。这是学校最“洋气”、地势最低的建筑——三层红砖楼房,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楼面,钢管和钢筋焊制的栏杆,一楼的门窗中部与院子基本处于同一平面。

    院子北面是一溜宿舍楼,地基与院子的平面大体相当。墙体是黏土烧制的小青砖,楼顶是传统的人字形结构,上面盖着农村常见的泥制小青瓦,楼前有几颗垂柳,整体风貌与当时供销社的两层“青砖小楼”差不多。走近看,宿舍楼其实是两栋连在一起的,每栋都在一楼留有一个门洞,通向背后的食堂和厕所。

    院子南面是一排教师宿办房,砖混结构,小青瓦顶子,地基与教学楼二楼楼面只差几步楼梯的高度。这排房屋靠院子方向正前的位置有一个小型舞台,平时作旗手升旗之用,有活动的时候作表演场地。舞台两侧各有一条梯步通向院子,梯步两侧是花坛。

    这样一个有点像旧社会大户人家场院的学校,放到现在是不可思议的。不过在当时,能走近她,在她的怀抱里读几年书,还是难能可贵的。对我自己来说,当然更是发自内心地感到满足。因为,继续上学就意味着风吹不着、雨淋不到,不仅不用忍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还能读着书、吃上现成饭,这样的“好日子”哪儿找去?

    带着这样单纯而现实的想法,我来到九三级(三)班。一年后,随着一班解散并入二、三班,我们班“前进”一步,变成了二班。在这个过程中,陆续有同学中途离开,早早地结束了学业。剩下的同学们继续“战斗”,直到最终拿到一本红彤彤的中学毕业证。

    时代的变迁总是让人猝不及防,随着下游水电站大坝拔地而起,昔日的学校随之搬迁,那个曾经留下太多青春记忆的老四合院就此淹没在了南宫湖底。再后来,全县教育布局大调整,“溢河中学”的名号也永远成了历史。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当年的恩师有的已经退休,有的还在耕耘一线,有的成了我的同行;昔日的同窗,无论留在当地的,还是远走他乡的,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事业、家庭,分散到了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

    这些年,无论经历了什么,那座老旧的乡村中学的影子一直在我心中。让人总在最劳累、最无助的时候想起她,想起在她怀抱里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就像孩子离开母亲一样,那颗游离的心被一根丝线牵着,回味之中带着眷念。

    而那些散落在各个角落的同学们,我始终认为,大家相互之间未曾偏移注视的目光,内心深处也保留着当初那份最原始、最纯真的友情。想聊天了,在微信群里随便冒个泡,准能找到一个话题;想聚会了,发个信息或带个口信,人就到了,轻松自然,没有压力;要帮忙了,直来直去,各尽其力,简简单单。

    两年前,我们发起中学同学毕业二十周年纪念活动。策划过程中,在家的同学克服种种困难,主动承担筹备任务;在外的同学纷纷响应,出点子,给鼓励,拿赞助,热热闹闹。一通电话,一条信息,甚至一个口信,大家就这么重聚在了一起,就像当年参加集体活动,我们的班风依然是那么严整。

    让人感动的是,那些远在异地他乡的同学,放下手头的工作,专门赶回来;那些参与策划组织的同学,把每一个细节都想得周周到到、办得妥妥帖帖、理得清清爽爽。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代表,还精心准备讲话稿,给我们开了一个严肃活泼的主题班会,把已近中年的我们带回了那个青春年少的岁月……

    因为其他事情,那次活动我只参加了一半。从实时传来的视频音像资料可以看出,当天活动的重头戏——篝火晚会,大获成功,大家玩得很嗨很尽兴。我身在外地、心在现场,和同学们一样热血沸腾。事后我想,时光老人对我们真好啊!它让我们每一个人自由成长,也让艰难苦困淬炼出来的同学情持久弥香。

    前段时间,我在中学同学群里发信息,希望大家提供一些中学时的素材,我负责加工整理,大家忙得顾不上,一直放着。我就思谋着,再困难,还是要写写的呀!再不写,大脑里残存的素材就更少了;再不写,以后就更不愿意写了;再不写,可能真就写不出想要的味道了。

    如今,我根据自己大脑中残存的记忆,大体写出了初中三年经历的轮廓,算是给了自己内心一个不太圆满的交代。在这个过程中,感谢那些积极提供素材、给予帮助、带来鼓励的恩师和同学们,因为你们的支持,我才得以坚持完成截至目前的四篇文字。在此向大家表示诚挚感谢!

    如今,“溢河中学”的四合院已然彻底“葬身”水底,但愿我们在那里留下的青春记忆不会磨灭。余生,当始终怀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起走过的日子——葬身水底的四合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gx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