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谈写作跟spenser学写作
一堂卖了200万的写作课#2 GQ总主笔教你写一个好故事

一堂卖了200万的写作课#2 GQ总主笔教你写一个好故事

作者: 兜帅宫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15:57 被阅读167次

学习笔记系列#8
分类:写作

你们要的干货课来了!全程高能!超过一个半小时的课程,我重听做笔记用了三个小时才算整理完。

1. 好故事自带传播属性

课程伊始何老师就先抛出问题——为什么要写一个好故事?

结合何瑫的本职工作,这个问题可以具体为:为什么要用故事的形式来进行非虚构写作。

很多说自己爱看书的人大都指的是fiction,也就是虚构类的小说;而非虚构的作品由于必须基于现实,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就无法让作者随意地发挥。某种意义上来说非虚构写作的难度要更胜一筹,因为既要有激烈的碰撞和情感冲突,又不能脱离现实随意编造。

在传媒圈,非虚构写作又称特稿,是被各大报纸杂志珍视的一种报道形式,GQ前主编李海鹏曾说,“特稿就是在妓院里弹钢琴”,意指特稿是媒体格调的保证。

何瑫可谓国内非虚构文学界的个中高手,当碎片化阅读充斥网络的时候,他可以用过万字的长文吸引到10万 的阅读量。这其中的主要技巧,他只用一句话就概括了:好故事自带传播属性。

回想一下朋友圈里人人传阅的文章哪一篇不是好故事呢?罗尔、王宝强、罗玉凤,以他们的经历为载体的文章每一篇都像小说一样充满了曲折的情节和勾人的悬念。

但同样的故事交由不同的人来写,得到的结果可谓千差万别,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故事没有遵循故事写作的基本规律。比如人物面目模糊不清、没有喜怒哀乐,只有观点、评论等等。

这个时代的评论太多了,人们对于这些东西并不敏感。人们喜欢的是活生生的、充满故事细节的具体人物故事。故事一定要落脚到具体人物的命运才能吸引读者。

应该落实到什么人身上?首选当然是遭遇困境的人,或者更直白一些,是麻烦缠身的人。当你把故事落实到麻烦缠身的人,故事就会自然展开,并让读者产生命运的代入感。在写作时也会自然写到主人公如何应对困境,故事的发展走向可以是他战胜了困境,也可能被击倒。

写一个遭遇困境的人,对于故事的好处在于这其中必然包含冲突、矛盾、悬念,而故事中包含这些要素,故事的精彩程度自然会提升;另一方面在于写故事时我们要向读者展示人物深层的性格特征,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而人物的性格在遭遇困境时,深层的性格本质就会体现出来。

2. 滥用修辞不如不用

很多人写故事时经常会用描述性语言,比如勇敢、自私、无耻等,但这些形容词对读者来说是不敏感的,概述性描述无法让读者了解到一个人真实的面貌。

对于人物的描写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事件上,比如「勇敢」,可以写人物如何不畏强权地斗争;比如「自私」可以写人物怎样在关键时刻弃家人朋友于不顾,只在意自己的一己私欲。这样的写作方法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到作者在描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活生生人物,而不是停留在一些空洞的形容词之上。

说到形容词之类的修辞手法,课程中也有一些建议。比起一些教授写作技法的课程,何老师可谓反其道而行之。他说,要避免使用太多技巧,比如排比、成语、比喻、修辞等等,这会让读者觉得文章不够利落和真诚。想想有些所谓“古风写作”,作者把自己都不明白的词汇堆砌到一起的那种文章阅读时的矫情感,就会明白这条建议简直不能更正确。

与其绞尽脑汁滥用修辞,不如调整文章的节奏感,长句和短句排列组合交替使用,使之充满韵律,更能让读者愿意看下去。

3. 95%没有写好的故事,都是因为采访不到位

作为一个特稿记者,何老师对于采访技巧地传授也没有吝啬,毕竟在进行非虚构写作时,如果没有详实的资料是写不出饱满的文章的。

采访之于故事,就相当于钢筋混凝土之于摩天大楼,是重要到不能更重要的基石。海明威说过: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用在进行非虚构文学上,即掌握的素材内容要大于想要写的内容的十倍才能足够丰满。

决定采访成功与否的因素太多了,比如受访者所处的环境、当时的状态、采访者运用的问答技巧等等都会影响到最后所能采集到的资料。

课上何老师给出了几条让受访者放松的具体建议:

1、不要开门见山的切入正题。可以随意地聊一些他最近的动向,让他觉得你很关心他,这样受访者就比较容易放松。

2、可以试着和他聊共同认识的一个人。在网络社交的年代,面对面交谈往往会感觉比较尴尬,而朋友的朋友自然也比较容易成为朋友,聊共同的人可以拉近心理距离。

3、采访的主题要自然而然的切入,不要生硬地切换主题,以免被访者产生“闲聊结束要开始聊正事了”的感觉。

还有一点很重要:采访不是问答。因为当采访陷入你问他答的时候你们的地位就不对等了,你成了信息索取者,而他成了信息给予者。

采访必须是双方有接触有碰撞才能有火花。采访中一定要不停追问,在他给你的答案中再提出具体的问题。这样既能炒热场子,而且当你不停追问,对方又可以感到被尊重。知道你听懂了,并在给他反馈,从而调动起他的情绪。我们采访是为了写故事,事前列的提纲都是粗线条和宏观的,而细节都是根据临场反应采用追问获得的。

这么多的内容想要一次性全部吸收自然是不现实的,唯有多多实践与运用,逐步内化才能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与君共勉。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堂卖了200万的写作课#2 GQ总主笔教你写一个好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he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