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想法简友广场
尔来四万八千岁,却在巴山蜀水间——《巴蜀文化志》

尔来四万八千岁,却在巴山蜀水间——《巴蜀文化志》

作者: 芥子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22-11-27 19:44 被阅读0次

《巴蜀文化志》是目前唯一的一部综合论述巴蜀文化的学术著作。最早于1998年出版,当时为《中国文化通志》的分册之一,而该通志共有一百个分册,各分册不零售。今年作者袁庭栋已达82岁高龄,本书能够单独出版,实属不易。

巴蜀地区最早的主要民族,是川东的巴族和川西的蜀族。郭沫若说:“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

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市城西三星堆镇的鸭子河畔,遗址年代为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900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西周初年之前。可以肯定,当时已进入奴隶社会,很多研究者认为这里是蜀国的都城,很可能属于鱼凫至杜宇王朝。

李白在《蜀道难》中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是第一代蜀王,鱼凫是第三代蜀王。在本书中,作者对蚕丛氏和鱼凫氏的居住地和迁移路线都进行了合理的推测。诗仙李白自二十四岁离开蜀地,就再也没有回归故土,但他的文学启蒙是在这里完成的。杜甫有一半的诗是在这里写出来的。

我国汉民族的形成是在秦汉时期。公元前316年,秦军南下,由司马错和张仪指挥,先灭成都之蜀国,再取江州之巴国(今重庆)。从此,巴蜀地区成为中原统一王朝的一部分。秦朝在其旧地建立了巴郡和蜀郡。秦统一巴蜀之后,向其地大量移民。“书同文、车同轨”最早也是在巴蜀地区实施的。宋代将巴蜀地区简称为“川”。

自秦之后,蜀地建立过一些地方政权,如西汉末公孙述所建的成汉,东汉末刘备所建的蜀汉,西晋末李雄所建的大成,五代时王建所建的前蜀,孟知祥所建的后蜀,北宋初李顺所建的大蜀,元末明玉珍所建的夏等等。

元代开始设立行省,将巴郡和蜀郡合而为一,并将原属蜀地的汉中地区划归陕西。

我国最早的人口普查是西周宣王三十年(公元前789年),而巴蜀地区最早的人口普查是在西汉末年的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三国时期,后主刘禅投降时,有户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兵士十万二千户,官吏四万户。兵士和官吏的人口数达平民数量的一半。从这个数字中以看出,当时的蜀汉政权已经穷兵黩武到了什么地步。据文献记载,清代以前,四川盆地的人口最多时为宋代,超过一千万。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出现了持续八十年的战乱。在康熙四年(1665年)之前,四川巡抚甚至不能在成都居住,因为成都无人无房,野兽横行,因此只能住在保宁(今阆中)。

清朝直到咸丰年间,四川人口一直在持续增长,这种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移民入川,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玉米、红薯和马铃薯的引入。

历史上共有两次"湖广填四川"。第一次发生在明初年间,朱元璋发布移民四川鼓励政策,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廷发布《招民填川诏》,规定新移民可免几年赋税。“湖广”为明清行省,辖区为今湖北和湖南。清末《成都通览》载:“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

《新神榜:杨戬 (2022)》中的二郎神

四川最古老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当属战国时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李冰具体的生卒年已不可考。戏剧在古称梨园行,他们所供奉的神有三十多位,其中居于首位的是清源神,又称清源妙道真君,据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说,这位清源神为“西川灌口神”,就是在灌口治水的李冰。后来演化为李冰之子李二郎,成了我们所熟悉的《西游记》和《封神榜》中的“二郎神”。比李冰还要古老的就是治水的大禹。很多文献都记载“禹生石纽”,即今四川省北川县。如《蜀王本记》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钮”。

甲骨文有“蜀”字,但不见“巴”字。据作者考证,“巴”的本意为以鱼为生的人,指捕鱼或吃鱼的人,而“蜀”的本意为高原之人。巴蜀文化在三星堆时期、汉代和唐宋分别出现了三次大的繁荣。

最早产生于巴蜀地区的著作可能是《山海经》中“海内经”四篇和“大荒经”五篇。巴蜀地区一直盛行阴阳五行之说和方术图谶之学,其文化带有极深的道家思想的烙印,儒学反倒不占主导地位。

张道陵

汉顺帝时,张陵在位于成都大邑县的鹤鸣山,作道书二十四篇,创立了道教,是为“正一道”,鹤鸣山也成为道教的发源地。而儒家文化是在汉末三国时期才完整地传入蜀地的。南北朝之后,巴蜀地区的道教中心移到了距鹤鸣山三十多公里的青城山。

871年,陈抟生于普州崇龛(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被尊称为陈抟老祖。雍熙元年(984年),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希”指听而不闻,“夷”指视而不见。陈抟融儒释道为一体,并以道家为核心,开启了新的思想潮流。陈抟是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宋代著名学者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朱熹等都是他的学术传人。到了南宋,理学成了朝廷的官方哲学,成为后世儒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派使者蔡愔赴天竺学佛并迎请僧人,第一位来华的僧人是迦叶摩腾,汉明帝为他在洛阳修建了第一座寺院,迦叶摩腾在那里翻译了第一部汉语佛经《四十二章经》。四川最早的佛寺建于永平十六年(73年),位置就在距道教圣地鹤鸣山六公里的雾中山。研究发现,佛教传入后,在中原地区多于官府中活动,而在巴蜀地区佛教多于民间活动。

乐山大佛

自唐代后,四川地区建造了遍布巴蜀的石刻大佛,仅超过十米的就有二十座,其中最大的就是名满天下的乐山大佛。乐山大佛高度为七十一米,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九十年。民国后,1929年,在潼南龙马乡,还开凿了一尊卧佛,体长三十六米,花了两年时间完工,而这尊佛像直到1983年才被世人所知。在世界石刻大佛前十名中,巴蜀大佛就占了五名。

川人无辣不欢,川菜以辣为主。但是胡椒在唐朝才在中国出现,辣椒要到明代才传入中国,而普遍食用则在清朝道光之后。古人的辣并没有现代人所感到的那样强烈和刺激,在没有辣椒的古代,他们对于“辛”的感觉主要来自姜和花椒。

中国人喝茶,也是从四川开始的。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七《茶》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魏晋之后,全国逐渐普及吃茶,巴蜀则成为最大的茶叶供应地。

四川自古有一条通往海外的最近的通路,即由四川入云南,转缅甸,达印度,至欧洲,学者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这条路一直没有官方交往,又禁止民间公来往,长期以来,只能是民间“地下”式的商业交往。张骞通西域时,在大夏见到蜀地的物产,才知道有这样一条通道存在。司马迁和司马相如都对这条路进行探访。司马相如只走到邛都(今西昌)就回转了,而司马迁则一直接近了昆明。

本来以为巴金的笔名中有“巴”字,是因为他是四川人,后来才知道是为了纪念在法国认识的朋友“巴恩波”。

在书末的结束语中,作者提出:巴蜀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由移民文化为载体而表现出的兼容,这个观点是让人信服的。也是在这里,作者提出了十个巴蜀文化需要解决的比较重要的问题,足以引起读者的思索,也等待专家学者拿出新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 尔来四万八千岁,却在巴山蜀水间——《巴蜀文化志》

    《巴蜀文化志》是目前唯一的一部综合论述巴蜀文化的学术著作。最早于1998年出版,当时为《中国文化通志》的分册之一,...

  • 试从“封闭与开放”浅论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巴山蜀水有直接的联系。对于巴蜀子民,由于地处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气候湿...

  • 《小暑初晴》

    【原创/巴蜀隐士人巨】 小暑初晴梅雨后, 巴山蜀水映天青。

  • 茶的发展与传播—1

    一、 六朝以前茶的发展 (一) 巴蜀是茶叶文化的摇篮 茶史资料表明,巴蜀是中国茶叶的源兴之地。汉书地理志称:巴蜀、...

  • 巴蜀文化欣赏||巴蜀三剑客/雪山之巅

    巴蜀文化欣赏||巴蜀三剑客作品(主编推荐) 原创 2016-11-09 巴蜀三剑客 文化世界 @引导关注 巴蜀...

  • 巴蜀文化

    我爷爷说他们以前会说一些白话,叫四言八句。他只记得其中一些了。 第一首:是关于路上的指路碑 第一句: 头顶唐王...

  • 巴蜀文化

    我的一个新疆的朋友来四川旅游,我带她到处转转;期间就谈到了为什么新疆的“疆”,是三山夹两盆的含义,可四川的由来呢?...

  • 找到那个生命中能令你读懂温柔的那个人

    所谓巴蜀文化,看似一种文化,都吃辣,吃花椒,说话声音也都差不多,其实巴蜀文化是由两种主要的亚文化构成的,就是巴文化...

  •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叶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始于巴蜀。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的政治...

  • 浅谈地理环境对巴蜀文化的影响

    什么是巴蜀文化呢?四川大学考古学林向教授认为巴蜀文化由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指中国西南地区以古代巴蜀的先民所留下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尔来四万八千岁,却在巴山蜀水间——《巴蜀文化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ic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