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05783/31e09d0b9069fad0.jpg)
每个妈妈眼里的自家的熊孩子,都是别人眼里的好孩子。
和朋友在一起聊育儿的话题,通常开头是这样的:我家孩子让我头疼死了……(此处省略若干字),你看人家×××……(此处再次省略若干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充满挑战,对他温柔,担心孩子会不会被宠坏,对他严厉,担心孩子会不会受到不好的影响。纠结,成了大部分妈妈的真实生活写照。
“和善而坚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究竟怎样做才是和善而坚定呢?
用“和善而坚定”的条件和要求:
1.和孩子之间有了矛盾,甚至冲突
2.发自内心的的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3.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危及到孩子安全的除外)
4.不在冲动时解决问题
5.坚持和孩子一起制定好的规则
举个例子:
一个孩子在马路上玩耍,对面突然驶来一辆汽车,父母的正确做法是:大喊,有车!同时把孩子抱回来。而不是跟孩子讲,如果不离开会发生什么。
一次儿子想要一张十星的游戏卡,但零花钱已经花光了,向我求助(想让我直接买给他),其实,在此之前我们早已制定了零花钱规则,超出部分只能他通过劳动获得。一下是我们的对话:
儿子:“妈妈,我好想买一张十星卡啊,太喜欢了,你能帮帮我吗?”
我:“看的出来你非常喜欢那张卡,但你已经没有零花钱了,现在还没到发零花钱的日子。”
儿子变得激动起来,开始用一贯磨人方式说:“我就想买那张十星卡,现在需要你的帮助。”
我摇摇头说:“看起来那张卡片对你很重要,但很遗憾,妈妈真的没有办法帮到你。”
儿子生气的哭喊着:“我想要帮助,你不帮我!”
看见气愤中的他,我心中也燃起了愤怒的小火苗。此时正值午休时间,困倦的感觉阵阵袭来,挑战再次来临。自己有情绪时,最好的方式是闭嘴,但生硬的闭嘴有会使孩子感到被忽略,怎样做的效果好?现在恰是好机会。
我:“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按照我们的约定,你想买的东西,还可以自己挣啊,现在我也有情绪在。”
儿子哭着:“我不想干活,我等不了,就想现在买,我需要帮助!”呜呜呜……
我不语,只是摇摇头,初夏的午后,面对发火的儿子,怎样处理自己的愤怒?我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不语,听着屋子里的动静。小家伙见我躺下了,也跟着爬上床,时而躺下,时而攥起拳头打被子,继续哭喊:“我想要十星卡,没人能帮我!”我睁开眼睛看着他,他又立即下床,把拖鞋踢的很远……时间过了将近一个小时,几番轮回,他终于平静下来,走进他的房间,不时的问我:“妈妈,这个还有用吗?没用的我全扔了。”天!他在收拾房间挣钱!半小时过去了,房间变得整洁干净,他得到五元钱,买到了他想要的十星卡。
我说:“你把房间收拾的很干净。”儿子满足的笑了。
我问:“现在你怎么感受自己?”
儿子:“很好,我能做很多事情,很开心。”
每次“坚定”的拒绝孩子不合理要求,都在考验妈妈的心,爱孩子,希望他开心,面对孩子不合理要求,最快的方式就是打骂,处理完问题后会发现,和问题同时被处理掉了的,还有和孩子贴近的心,日积月累,孩子出于畏惧或者叛逆或者讨好。
有时候,和善而坚定在孩子那里接收到的是惩罚或者冷漠而坚定。我和儿子的例子中,在儿子生气的时候,如果当时我说:“我帮不了你,但你可以用劳动挣钱啊,为什么不通过劳动挣钱买卡片?”孩子接收到的立刻变成了指责。再换一种说法:“你现在已经没有零花钱了,如果你不用劳动,就得不到想要的十星卡。”孩子接收到的立刻变成了惩罚。无论指责还是惩罚都已经偏离了和善而坚定,赢得孩子变得越来越困难。
和朋友聊天,说起自己的孩子,大家纷纷吐槽自家孩子的种种“不良行为”,然后不忘加上一句:“你家孩子多好啊,听话、懂事、不乱发脾气。”似乎自家孩子全部是熊孩子,别人家的都是好孩子,其实“好孩子”只不过是不把身上的那股“熊”劲展现出来罢了,生活因为家有“熊孩子”变得富有挑战。孩子最常用的学习手段就是模仿,“熊孩子”距离“好孩子”只有一步之遥——榜样。“熊孩子”变成“好孩子”,你准备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