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战国另一个外交时代的到来,最强嘴炮双子星之苏秦与张仪终于面世啦。
自译部分
一开始,洛阳人苏秦向秦王献上统一中国的大战略,秦王不用 。苏秦于是跑到燕国,向燕文公进言:“燕国之所以没有大兵灾,是因为赵国在南方作为屏障。而且秦国要想攻燕,要拖千里战线。赵国如果攻燕,却在赵国百里内的打击范围。您不考虑百里之患而担心千里之外的敌人,这是不对的。希望您与赵国结盟,和平共存,燕国就永远不会有灾难。”
燕王许可了这个建议,便资助苏秦车马去游说赵国。苏秦见了赵肃侯,说:“现在的局势,山东(崤山以东)没有一个国家比赵国强,在秦国眼里能称作威胁的,只有赵国。但是秦国为什么不来攻打赵国,是担心魏、韩在背后捅刀。现在秦国攻击韩、魏两国,没有山河阻挠,逐渐蚕食两国领土,大军可以直抵两国首都。如果魏、韩支撑不住了,就要向秦国投降。秦国没有了韩、魏的威胁,就会乘势攻击赵国。我们看看地图,除秦外的诸侯,领土是秦国的五倍,我盘算了下各国的军力,更是十倍于秦。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其他六国联合起来收拾秦国,这样的话,秦国一定先完蛋。现在有些人,游说诸侯不断割地与秦国以求和平,既成就了秦国,也坐享荣华富贵,国家被秦国侵略时,他却不吭一声。那些人没日没夜夸大秦国的恐怖力量来吓唬人,不断建议割让土地。这样的情况,希望您思考一下。”
“我斗胆向您献上一计,不如韩、魏、齐、楚、燕、赵共结联盟来对抗秦国。安排各国将相在洹水(河南安阳北安阳河)举行会议,互相交换人质,签订盟约。盟约规定:秦国如果攻击任何一国,其他五国都要排除援军,或骚扰秦军,或救援被攻击国。如果但有不履行约定者,其余五国共同出兵讨伐!诸侯一旦结成这样的合纵联盟,秦国军队必不敢出函谷关。”
赵肃侯听了建议,特别高兴,厚加赏赐,待为坐上宾,排他前往各国开展外交工作。
过了些时日,秦国大将犀首伐魏,击溃魏军四万余人,俘获大将龙贾,攻破雕阴(陕西富县)。苏秦怕秦兵攻入赵国,破坏合纵联盟,为了阻止秦军,又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派入秦国,于是激怒他的好友张仪,让他去秦国做官。
张仪原本是魏人,与苏秦一起在鬼谷先生那里学习纵横之术,苏秦自认为才能不如张仪。张仪游历各诸侯国,并没有得到别人的赏识,有段时间,在楚国被陷害,困于楚。苏秦便把他招来,并羞辱他。张仪于是愤怒,想起只有秦国能攻打赵国,就投奔秦国。苏秦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张仪遂得以觐见秦王。
秦王见张仪也是名人才,便任命他为客卿。苏秦派的人见目的达到,便向张仪辞别,说:“苏秦怕秦国伐赵,破坏了合纵联盟,认为您才能取得秦国的权柄,所以才激怒您,还让我暗中帮助您,这都是他的一片苦心啊。”
张仪这才醒悟,叹道:“哎,我掉到苏秦的计谋里都不知道,我不如苏秦啊。请您代我谢谢苏秦,并告诉他,只要他在一天,我定尽全力帮衬。”
读书笔记
1、苏秦和张仪的故事在资治通鉴里写的很详尽,在这几集故事完全可以静静享受剧情的发展,少一些叨扰。
2、什么是纵横术?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所使用的谋术都统称为纵横之术。
纵横术又指合纵与连横,合纵是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一个强国,以苏秦和东方六国为代表;连横是个一个强国与敌对集团的一个或几个结成一个或多个联盟,达到瓦解对方,各个击破的目的,以张仪和秦国为代表。(只是其中之一意)
总体来说是对周遭形势的分析判断,研究利益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趋利避害的技术。
3、知识就是力量,嘴炮就是最强悍的武器。苏秦,以完美的合纵术,利落的嘴皮子,执掌了六国相印。所以说,我们普通人一直认为教育应该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其实,我们从小真正忘了口才、逻辑思维与辩论术的培养。我们中国人性格一般是内敛的,通常也喜欢低调不张扬的人,而辩论,如果把控不住方向,形势,往往会让人觉得是争论争吵。所以往往不会被大多数人(尤其是长者)所接受。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反思一些,多一些逻辑学、口才的培养。
4、关于情绪。张仪由于被苏秦激怒,愤而投奔秦国,而不自知已落圈套。有人说,感性和理性的关系,就像一个人在骑着大象,如果理性控制不住感性,就会像大象脱离人的控制,肆意破坏,疯狂。控制情绪,对我们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难度很高,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理性思考,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改变内心对世界的感受,或是更多地,陪伴自己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