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刚说了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今天就有朋友发微信问,怎么才能让孩子愿意继续培训班学习?
详细合同后知道,事情是这样的。——朋友以不菲的价格给女儿报了一个主持人班,8节课,目的是锻炼她的胆量。前5 节课和老师沟通后,老师同意可以不发言,但第六节课,也就是下次课,老师要求发言,并提出不发言就不让她继续上课了。(今天这个地方我们不去讨论这种方法是否合适)当时小姑娘就同答应了这个要求,回来后没有提及发言这回事。前两天先是暗示她不想去,不喜欢了,昨天就企图说服同意她不去上课。见朋友不同意,女儿就开始哭闹,说什么逼她,不顾她的感受,……朋友说觉得好累,在女儿她哭着说自己逼她,不顾她的感受的时候,差点都要放弃了。
虽然隔着屏幕,我也能感觉到朋友的纠结和无助。我们这群做家长的,可能最怕的就是孩子那句“你不考虑我的感受了!”天知道,我们最怕的就是对他们有丝毫的伤害。(比如今早本来起不了床,可儿子带着哭音说“骗子”的时候,老母亲就挣扎着爬起来了)如果可以,我们真的愿意化生为无敌小超人,给他们创造一个可以随心所欲,处处为他们着想的小世界。
但我们不是造物主,给不了他们全世界。
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他们需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那天到来之前,尽量帮助他们做好准备。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儿子如果要违法,父亲就要自己坐牢的勇气。”
如果我们要孩子勇敢,自己就不能不能害怕。担心他做不到怎么办,害怕自己这样做是否会给他留意心理阴影……
人类,特别是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是无穷力量的。比如这个女儿,最初没有告诉妈妈发言的事情,是因为那个时候自己觉得做得到。后来又开始哭闹,可能就是上篇文章说的,不知道真正该怎么去做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顾虑孩子感受,去和老师商量,毕竟这个还是兴趣班;我们也可以给孩子说这个事情没得商量的,必须上,毕竟兴趣班也不是小钱;我们也还可以去和孩子讲道理,说发言也好,兴趣班也好,对他是很重要的;当然,如果实在不行,也还可以派爸爸出场,来个……懂的!(咳,朋友的是个女儿,估计爸爸这个时候也可以忽略!)……
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但不管上面的那种似乎都不够好。因为家长都是身在外围,只是负责摇旗呐喊,或者更不好听一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当然,别误会,我不是说家长要代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我也反对包办型家长。
我想说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参与度是要根据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孩子,甚至不同的家长而定。孩子自己能够应付的事情,家长就有多远走多远;但如果孩子遇到困难了,能帮忙的家长还是帮忙一下比较好。不过,什么时候是困难,各个家长可以自行揣摩。因为,很多这样的时候,我们不帮忙,逼一下孩子,他们好像也就过去了。当然也最好考虑一下自家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呀等等内容。
我们都喜欢逼孩子,不逼不行呀,特别是现在社会竞争这么大!没有十八班武艺傍身,谁赶让孩子独自走路呀!
但不管怎么逼,不管为了什么武艺,“我们和你在一起”的立场不能变和动摇。只有知道自己永远不是孤身一人,知道会有人伸出援手,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才可能更健康。在人生中真的遇到大的问题和挫折的时候,他也才能抗过去。当然,也可能因为不是“单刀赴会”,所以他们做事的时候会少了一些“拼”“狠”劲儿,知道总有我们在身后,他的“发展”会慢一些,也没有其他孩子优秀。
但,我们是养孩子,是养人,养心,不是研究和谐号动车,也不是对付阶级敌人。这是我们捧在手心里的宝贝!
慢就慢一些吧,弱也就弱一下吧,也不一定必须是最优秀呀……
也许这样,当他太累,或者我们自己太累的时候,还能想到对方,再去试下这个和世界的通道是不是刚好可以打开。而那些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也都是因为和社会断了链接,认为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
我爱我自己和儿子,所以我愿意彼此成为与这个世界的那个链接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