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把喵小悠送到了初一军训的的班车上,一段新的里程即将开始,我的心里有欣慰,也有忐忑不安。很多人都说,初中阶段是孩子的分水岭,一部分孩子会变得很优秀,而一部分孩子会就此沉沦下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呢?我咨询了很多的家长,查阅了一些专业资料,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原因:
首先,初中阶段的知识体系是不同于小学的。
小学相对而言,课程体系比较简单,知识点也比较简单。初中则不同,课程体系复杂了很多,科目也大量增加,难度呈跳跃式上升。
以数学为例,小学阶段的核心还是“计算”能力,到了初中,对于学生的数感、几何直观、图象与逻辑、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出现了。方程、函数、数形结合、整体思想、图形变换等对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的知识点。
政史地的增加让孩子从小学生的小世界走出来,发现一个更新更广阔的世界,学的知识都是生活里有用的东西,同时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多了。
英语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一些小学成绩不错但是没上过课外辅导班的孩子,往往因为课堂进度很快而学得比较吃力。如果初中阶段的英语基础打牢了,高中英语基本上不用费太大的功夫。
其次,老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
初中老师不会像小学老师那样“手把手”地教了,对于一个新知识,小学老师往往不厌其烦地讲几遍,而到了中学,知识量大,课时安排紧,老师往往集中讲解难点、要点,并且讲过就不再重复,教学进度也明显比小学快。另外,小学教师更注重自己主导学生来学习,学生只要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往往就能取得好成绩;但中学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所以那些只满足于听课、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往往不再“拔尖”了。因此,初中学生应逐步具备自学能力,课下仍需要做进一步的理解,并做好巩固。
第三,学习节奏不同了
学科增多,课时增加,每节课的上课时间增加5分钟,特别是作业负担增加了,孩子们突然发现,原来作业的量是这么大的,还有一些隐性的必须完成的作业,如记英语单词、背课文、预习、做些课外题等,而按照原来的完成作业的节奏明显不行。所以,刚入初中的学生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完成作业的效率问题。
第四,特殊的成长阶段
初中阶段不仅是孩子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也是学业难度和强度变化较大的时期,更是孩子心理发展、情绪变化较大的敏感期。心理学家们把这个阶段形象地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有的家长说:“孩子自打上初中后,就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说什么都不听,脾气越来越暴躁,稍不顺心就横眉冷对,就像浑身长满了刺一样,碰不得。”
的确,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叛逆、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易发心理障碍等特征,同时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因此,初中阶段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从客观上来说,初中阶段体现了中国应试教育的难度,从主观来说,一个人无论是思维方式的建立,还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的锻炼,都是在初中这一阶段。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应对这种转变呢?
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要帮助孩子尽快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做好这一点,必须把握好几个主要学习环节:即提前预习、课堂学习、回家复习。要逐步做到“三会”,会预习就是能够在预习的时候画出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疑问;会听课,就是能够集中注意力,并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做必要的笔记;会复习,就是课后要能把当天所学的内容做个小结,整理笔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然后进行练习和错题矫正。
培养好习惯,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不能光说不看。比如说养成复习的习惯,你要先告诉他这么做的好处,然后每天一步步带着他按照正确的步骤和方法去实操,坚持一个月,这个习惯基本就养成了。
其次,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孩子小的时候关心的是“怎么做才对”,“怎么做才能赢得家长和老师的认可”,但是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开始关心“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个阶段的孩子最讨厌的就是“权威型”的父母。当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时,父母不要恼怒,不可“针尖对麦芒”,以任性对任性,否则会火上加油。正确的做法是冷处理,对他的任性不予理睬,等他平静下来以后再想办法。对于逆反期的孩子也不要过度说教,要巧妙艺术地去开解。
而且,家长要适度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和关注,在学习上也不要急于求成,总拿小学的成绩去要求孩子。要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一起分析自身的学习优势,分析初中的学习特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最后,要培养孩子树立自信心。
进入初中后,班级竞争可能比小学更加激烈,有些孩子不能很好的适应,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摆正心态,正确看待成绩与排名,不要因为一次排名的靠前而得意,更不要因为一次落后而萎靡不振,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克服心理障碍。
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还会出现反复,一旦出现反复,家长决不能出现厌烦情绪,而必须帮助孩子在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引导孩子坚定信心,巩固良好的学习适应性。
总之,家长一定要多给孩子一些耐心、肯定、鼓励和期待,陪伴他、支持他、相信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