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凡
齐帆齐微课|地上的雪还没融化干净,春雨就悄悄地来了。伴随着春风,越过浅浅的水洼,轻柔的、无声无息......
刚开始,落在脸上还好似细碎的雪花,冰冰凉的。慢慢地,雪花褪去了脆弱的外壳,幻化成了雨滴。
她温温柔柔地飘落,像一位袅袅婷婷的姑娘,款款而来,带着一丝丝的凉意。
雨是春天的使者,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忽然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一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一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诗句,竟然一下子将我的思绪拉到了久远的童年。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寒料峭的时节,母亲总是一边撕着日历,一边嘴里念叨着“春打六九头”,“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等等一些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
其实母亲从小在城里长大,从来没有种过地。姥爷家里是开成衣铺的,家境还算富裕,母亲从小没有吃过什么苦。
只是自从嫁给了我父亲,婚后要照顾一大家子人,生活困难,她才主动在我们家的房前开垦了一大片菜园子。
从此母亲开始了种地的生涯。大概也就从那时候起,她慢慢懂得了二十四节气,知道了什么季节,该种什么菜。
母亲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家的菜园子很小,只能种一点大葱、生菜和香菜之类的小菜。
那些菜可以随时摘下来蘸酱吃,但是人口太多,菜还是不够吃,如果出去买菜会很贵。
后来,家里人口越来越多,为了开地,母亲学会了使用锄头,还有铁锹。她将我们家的菜园子不断扩大。
所幸当时那一片是父亲单位的家属房,房前的荒地很多。
等到我四、五岁的时候,菜园子已经可以种土豆,白菜,苞米,茄子和豆角等等很多种蔬菜了。
每年春天的时候,母亲就开始盘算着在菜园子里种什么菜,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买秧苗。
我很佩服母亲,她一直都那么乐观。哪怕是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家境不错的城里姑娘,变成一个整日柴米油盐,开荒种菜的家庭主妇,也毫无怨言,并乐在其中。
但是很明显,那时母亲是分不清二十四节气的,所以当时经常遭到奶奶和姑姑们的嘲笑。
她们总是笑话母亲太笨。 说母亲不但嘴笨,手也笨。种个菜也不懂按节气种,地里种的庄嫁总比不上邻居家的长势好,有的还长不出苗来。
可是不管别人说什么,母亲每次都是一笑了之。她总说:今年种的不好,起码学到了经验,过年再种,就会长得很好了。
贫苦的生活硬生生地将母亲逼成了一把种菜的好手。
从我记事起,母亲好像就懂了很多的节气谚语,她还经常说给我听。
每次下第一场春雨的时候,她都会说上一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可惜我到现在也弄不懂这些节气的秘密,只记得当时感觉母亲好厉害啊,什么都懂。
现在想想,母亲哪里是什么都懂啊,她不过是为了养活我们这些孩子,让我们能够多吃上一些新鲜蔬菜,增加点营养罢了。
我们这些兄弟姐妹们,不也像那一棵棵小菜苗一样吗?每天都在等着吃母亲做的饭菜,等着长大。
如今,母亲已经不在好多年了,但是她的音容笑貌却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在我眼前。
看着眼前的春雨,想起了母亲,母亲对我们的爱,不正像这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吗?
春雨轻轻地拍打着窗台,带来了春的消息;春雨洒向了田园,我仿佛看到了母亲的笑脸。
希望春雨过后,能迎来百花盛开;希望去年那对燕子可以早早归来。
这个春天,让我们细听春雨,怀着满心的爱,静待春暖花开……
齐帆齐第2期28天(14)篇138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