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点评很多人说这本书“鸡汤”,但我认为只要它给我提供了我需要的帮助,解决了我的部分问题和疑惑,那它对我而言就是有用的。
我的收获:
①早起。
很多人都说自己知道要早起,要早睡,但总落实不到行动上,那我认为这是一种“自以为了解其重要性”的误判。
如果清晰知道它的重要性,就有动力去做到。就像如果你早起一天就奖励你一千块钱,你早起几天就奖励几千,你肯定就能做到天天早起了。
人都是有动机的生物,有动机就会催生出动力。这种动机不在意识里就在潜意识里。
很多时候我们大脑都会模糊一个事情的严重程度,只是认为“它很重要”“它很严重”,但具体有多重要有多严重是不清晰的,不清晰就会造成行动上的懒怠、心理上的畏难,因为模糊,所以盲目扩大或缩小这件事在我们心里的分量。
就像我们都知道睡眠很重要,那你这一瞬间脑海里能想出几点熬夜的危害呢?你是否每次熬夜的时候都能给自己全部念完一遍这些危害?
我只知道我每次熬夜的时候是想不起来熬夜有多具体的危害的,只知道熬夜是不正确的,是对身体的损害。但如果每次在我熬夜的时候,我能给自己默念一遍熬夜的详细危害,以及早起的具体好处,我立刻就会放下手机入睡。
②时间价值。
在以前我根本没有这个概念,至少这本书告诉我了这个概念,让我知道时间于我而言有多重要。
有很多人宁愿花大价钱买别人的时间去为自己办事,而还有很多人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什么事也不做。
以前我或许会自我安慰:反正现在还早着呢,学习不急这一会,大家都在放松都在休闲娱乐,我懒惰几天、摆烂一学期好像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大问题。
但现在每次浪费时间的时候,我都会想:我这段时间原本可以用来做哪些我还没完成的事,但现在不仅什么都没做,还给我带来了任务完不成的压力和焦虑。
当我开始注意到时间价值的时候,就是“珍惜时间”在我脑海里不再成为空头口号的时候。
③立即行动。
书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我一想,好像也是这个理,当我意识到我需要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是我行动的最早时机了。
只有行动能留住时间,不行动,就是在放跑时间。(思考和规划如何行动,也是一种准备行动)
这时候我就想起了李大钊的名言:“不骛于虚声,不驰于空想”,就是在告诫我们一定要付出行动,只有行动才是想法落地的唯一方法。
而为了避免拖延症,就需要立即行动,不要“明日复明日”,一边行动一边改进,先做完,再做好。否则一味追求“做好”,那很可能永远也无法开始做,因为准备是永远也准备不完的。
④慎独。
这是我自己的总结,用的词语是我的初中班主任教给我们的一个词——慎独。
书里只说了要自律,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业余时间。
而我认为这是一种慎独,就是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能做到像之前在很多人面前那样,在业余时间,也能拥有工作学习时间那样的作息和动力。
可能有人会说,业余时间就是用来放松休闲的,但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即使是假期也不要一味懒散、彻底放飞自我,不然“假期综合征”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我以前每到假期都会生物钟紊乱,因为开始熬夜、开始晚起、开始一天只吃两顿饭……完全没有在学校里的规律作息了,也不运动也不学习,整天躺床上玩手机,这样二十多天之后,下床走动我都感觉骨头要腐朽了,脏器要衰竭了,整个人的精力就像是被抽走了似的,明明十几岁的年轻身体,却给我一种垂垂暮年的衰颓无力感。
即使经历过那样一种极端的假期摆烂时期,我后来的假期表现也并没有好上多少。
现在这本书启发了我这个观点,我现在假期也在尝试早起,尝试早睡,开始吃早餐,开始七点钟就坐在书桌前,我开始感受到,早起真的会延长我这一天的时间。
总之,我认为不管是书里的内容很优秀,或者是这本书给予我其他的启发,只要是我收获的这些东西,都可以归功于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如果不是遇见这本书,也就触发不了我的其他思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