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瞅啥?”
“我瞅你咋地?”
“你再瞅一个试试?”
“试试就试试!”
……
有人说,这是东北干架的经典模式。作为一个东北人,我28年的人生里似乎并没有遇到过真实版的案例。不过,最近,经过了一次沟通管理的培训,我明白,这是个经典的沟通问题。
一、为什么沟通那么重要?
谈起这个话题,我想起了那个“倒鸭子”的笑话。接线员不明白什么是“道牙子”,还以为对方说的是“鸭子”,结果产生了网络热议的这个啼笑皆非的段子。初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傻,还有人不知道“道牙子”是什么吗?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明白了其实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就造成了我们沟通的很多阻碍。
学习项目管理的时候,有一个计划叫沟通管理计划。如果客户抱怨问题反馈不及时,或者干系人抱怨不了解情况,那都是沟通管理计划有问题。因为实际工作没做过,我一直以为,这份计划仅仅包括报告的形式、方式、频率和方法。
后来我发现,为什么有的项目经理经常开会暴跳如雷,而有的项目经理却能淡定的谈笑风生,解决问题呢?其实是因为他们的沟通能力不一样,而沟通这样的软技能,真的不是靠一个计划就可以完成的。
二、沟通的基础是聆听
参加培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练习。老师放一段汉语录音,并发给我们15道题。我们需要根据录音内容回答15个“是”、“否”或“不知道”的问题。结果,所有人的答案都和标准答案大相径庭。当时,我扫视了和我同组的小伙伴的深情,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觉得不可思议。
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在听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主观的判断,对内容进行了加工,从而,影响了自己的理解。的确,语言能力、双方的背景、说话人的表达能力、听者的理解能力、甚至是双方的耐心和情绪都是有效聆听的挑战。
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的沟通中,听者要尽量理解表达者的意图,而说者也要竭力避开一些歧义。我们也发现,手势、表情、语气这些非语言的因素在沟通中占得比重更大。我们也要特别注意。
我有个印度同事,开会的讨论问题的时候,他经常摇头,总是搞得我心里慌慌的,生怕是不是说错了什么人家不同意。可是后来我发现,他经常一边摇头,一边说yes, that's right, OK,fine……我就迷糊了,后来我跟他交流才明白,原来印度的摇头是同意。你看,这不就是超出语言的沟通问题吗?
三、沟通的基本原则
1. 尊重
马斯洛需求理论将尊重(Esteem)放在了第四个层次,尊重使人充满自信,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而沟通中的尊重,是强调给对方保留充分的自尊和带来真诚的鼓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段我特别印象深刻,那个老图书管理员出狱后在一家便利店工作。他经常被老板责骂动作慢,得不到尊重。他年事已高,也不想重走犯罪的道路,最终,就把自己逼入了自杀的绝境。相反,摩根·弗里曼演的瑞德,他就在安迪的支持和鼓舞下顺利的开始了新的生活。可见,收到尊重的人生都会有不同的可能。
2. 同理心
小路最近工作遇到了问题,一个同事进行设计更改没有通知他,导致他已经通知采购下单采买的物料在装配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小路遭遇了项目经理劈头盖脸的指责,内心的委屈无以言表。
这时候,如果他的直线经理说一句,“我理解你的问题,是XX忘记了通知你,造成了你的问题。但是项目的问题已经造成,还是需要你尽快投入进去抓紧修改。不要有太大的负担。”小路会觉得心里很温暖吧。这就是同理心,在处理沟通的问题上,同理心是化解矛盾非常好的方法。
3. 参与
群求帮助也是一种参与。如果我不懂一个问题,我可能会对我的同事说,“你是这个方面的专家,是否可以帮我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当对方也参与其中的时候,我们可能可以头脑风暴出更多好的解决方案,我们也会在沟通中加深彼此了解。
4. 分享
这里的分享并不全部指知识,还包括感受。分享知识,可以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分享感受,可以建立更好的信任关系。双方通过分享,更加彼此了解,更有利于合作。
5. 支持
这个支持是在有人来群求帮助是采用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得和我们此处的观点非常相似。不要帮对方完成,而是要指导对方怎么做,教他方法。我有个同事,大家非常不待见她。原因非常简单,每次出了问题,她就甩手不干,所有上来帮忙的人都需要替她干活。当一个同事试图教她方法的时候,还被她告状。这是典型的反例,如果这样长此以往,恐怕这个公司就要没有她的位置了。
最后,我们说回开篇那个例子:
“你瞅啥?”
你并没尊重对方。如果尊重应该说:“请问,你为什么要盯着我?”
“我瞅你咋地?”
为什么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他为什么这么问,就脱口而出挑衅的话呢?
“你再瞅一个试试?”
明明可以告诉他,我不喜欢别人盯着我。可惜忘记了分享,就激化了矛盾。
“试试就试试!”
我假装这是个参与,可惜,已经来不及支持了。
竺雨痕-文章健身房-心理学小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