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无聊的时候,能确定另一个无聊的人存在,内心竟是如此的充实。
这是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
早些时候在图书馆看的一本书《查令十字街84号》中,两个同样爱书、惜书、懂书的灵魂,远隔重洋,在素未谋面的情况下通信二十年,想象中那是怎样一种美好。
我将这种关系称为“遥远的相似性”。
你想哦,当你苦于身边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时候,却偶然间通过书信或者前人的书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也曾有人和你一样。
他们也曾考虑过一些“不着边际”、“痴心妄想”的问题,并且还总结出了一条可行的方案来,你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恼恨自己没有早些认识这些前辈,又或者会感叹一句“君生我未生”呢?
曾有一段时期,或许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独特,又或许仅仅是因为不喜欢,所以不和同学们一起聊娱乐八卦,不与亲人聊家长里短,慢慢的我发现离周围的人越来越远。
少年的我们总是喜欢表现自己的独特性,但当你真正体会过因为独特带来的孤独感时,就会知道其实原来我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独特”,而是一个可以懂你的灵魂。
也就是所谓“知己”,都说“千金易得,知己难逢”。
古时候,可供娱乐的项目很少,生活之外,多的是机会,时不时约三五好友,曲酒流觞,谈天说地,碰到知己的机会说不定还会高一些。而如今,我们随时随地抱起手机,就可以隔绝整个世界,机会自然也就如指间流沙,散落天涯。
所以,信息时代的我们就找不到“知己”了么?我看不一定。只不过,它有了另一个名字——遥远的相似性。
为什么只说“相似性”呢?那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求同存异才能够和平相处。所以何必为难自己一定要懂得对方的所有呢?两个人只要能在大方向上互相认同,又有一个可以深入交流的兴趣爱好,基本上就已经很难得了。
就像马克思与恩格斯可以共同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又如海莲与弗兰克可以共同探讨一本真正的好书一样。其他的,谁在乎呢?他们只需要知道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有那么一个人可以和自己进行深入的精神交流,谁还管对方究竟是帅哥还是美女呢?
光是想想,就会觉得人间值得啊!
我所遇见的“遥远的相似性”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一种是前人留下的书籍,另一种是网上冲浪时不期而遇对接到的轨道。
你有没有在看到一本书时,会忽然惊呼出声:天哪,这说的不正是我吗?原来还有这种解决办法啊。我想对于爱书人士来说,其中滋味,自不必言明。
这种遥远的相似性,是一种隔着时空的对话,让我们知道自己不是孤军奋战,因为有那么一个人,在另一个时空也带着同样或忐忑或孤勇的心情,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行着。
这个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只因为得到了“友军”的精神支援。
第二种真的是要随缘的,而这种缘分恰好让我遇见了一次。
刚进大学时,为了不让自己堕落,就自发建立起了一个读书QQ群,在空间里找一些同样喜欢读书的小伙伴,大家可以不见面,只是每天在群里读书打卡,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作为群主,我每天都会记录认真打卡的人,并给予鼓励,但是很不幸的,这个读书群只存活了大半个学期,因为到最后群里还在每天坚持打卡的人就只剩下了两个,一个是A,一个是我。
而A就是那个我遇见的“遥远的相似性”,在QQ群解散之后,我们两个还是坚持每天互相打卡,鼓励对方,有时还会因为一个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其实不一定非要争论出个什么结果,但是这个过程我们都非常享受。
又过去一个学期,直到大二才真正相见,约见面的地方人很多,但是只一个微笑我们就认出了彼此,于是上前就是一个大大的拥抱。而这份建立在读书兴趣上的友谊,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越来越好。
犹如《查令十字街84号》中,那种“遥远的相似性”让两个相似的灵魂在手机的两端因为同样的爱好而相遇相知,这种事要有多幸运才能遇见啊!
以前只觉得这份友谊来的很是不寻常,直到如今记录下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竟是如此的幸运。
亲爱的你,是否也遇见过这样“遥远的相似性”呢?阿劲在这里希望也能聆听你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