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380364/28e3b16181583311.png)
世间的爱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爱叫做单爱,我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就属于此类。他们单爱了整整四十年,直到我父亲病危的那一天。
我父亲和母亲同年出生,都属虎,母亲大父亲三个月。
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两个属虎的人在一起,他们的婚姻又会是怎样的呢?
要探究他们的婚姻,得追溯到他们青春年少的时候。
父亲从小家穷。住的是茅草房,顿顿吃的都是稀饭加泡菜,一年四季菜里少盐,过年吃一回肉却是奢望。父亲六岁之前,家里只有一条像样的裤子,遇有红白喜事,爷爷和奶奶只能去一人,谁去谁就穿。父亲的读书就更不用说了,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的他,爷爷奶奶却只让他读完了小学。
父亲常说“拍马是为了骑马”。所以,他平时对人十分客气,见了熟人就热情地招呼,哪家有忙就主动去帮。
于是,村里人都说我父亲好。在我父亲十七岁那年,大家都推选他为民兵连长。
父亲二十岁的时候去了湖南,在一家兵工厂服役,后来兵工厂转为民用企业,他当起了筑路工人。
父亲在家里排行老大,一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那时父亲的工资低,但他每月都得把工资的大半寄回老家,用于还债和养他的七个弟妹。
相比父亲而言,年少时的母亲则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母亲出身地主世家,从小饱受诗书熏陶,读书特别用功。文革刚开始的时候,她代表镇里品学兼优的孩子,随组织去了北京,在天安门见到了毛主席。
“其他乡镇去的都是男生,唯有我们镇去的是女生,因为我科科都好,老师喜欢我,所以就推荐我去了……我们那会儿吃住可好了,都是在空军基地。”每当谈起这些的时候,母亲一脸骄傲。
后来外公去世,家族逐渐没落,母亲不得已辍学。初中毕业后,她通过自学,成了我父亲老家所在镇畜牧站的正式职工。
全镇有正式工作的女人只有三个,其余两个还是大字不识的文盲。母亲的初中文化水平虽不高,但在当地、在那时已算是最高的了。
父亲和母亲都有正式工作,在他们所处的连吃饭都成问题的那个年代,白白净净、略有几分帅气的父亲,漂亮而又有文艺范的母亲,在婚姻方面自然都成了抢手货。(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