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众生供养or佛毫功德,僧人的日常来自哪里?

众生供养or佛毫功德,僧人的日常来自哪里?

作者: 黄瓜空性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11:49 被阅读0次


    众生供养or佛毫功德,僧人的日常来自哪里?

    好的出家人就象金子
    是金子
    在泥土里也发光


    师父是个惜福的人,有信众要供养他,他总会推脱不受,并说自己有寺里常住给的钱,不需要居士供养。

    我说,师父您是出家人,是众生的福田。您接受供养,也是在利益众生啊?师父说,这话倒是不错——你作为在家人就应该这么想。但是,我作为出家人却不敢这么想。因为,老和尚常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我个人福报差,可背不动这座山那。

    我经常听人说:即使没有在家人的供养,出家人靠着佛陀一毫毛的功德,也能吃穿享用不尽,不至于挨饿。所以,师父的话让我觉得诧异。就拿这个话去问师父:既然出家人的福报都是佛给的,相比之下,在家人的那一点供养根本不算什么——无论如何也抵不过佛的“一毫毛”吧?出家人又有什么受不起的呢?

    师父就拿出一本经书对我说:你这个说法还真有依据!就在这本《佛藏经》的了戒品上,佛对舍利弗说了这么一段话:

    “舍利弗!如来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舍利弗!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于白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舍利弗!如来如是无量福德,若诸比丘所得饮食,及所须物趣得皆足。”

    不过,对这段话我们还是要结合上下文认真的看。在这里,佛为弟子们讲修行人应该持守的各种规矩和戒律。而许多出家人担心在乱世之中,如果好好持戒,会无法生存,也更谈不上修行,就比较抵触这些规矩。针对这种担心,佛才有种种承诺,目的是让我们出家人好好持戒,专心办道,不必为吃饭穿衣的俗事发愁。

    但是这里边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也就是说,出家人要“随顺法行”,不能违背佛法的戒律,才有能力消受佛陀这一分白毫相光的功德。紧接着这段话,还有一句:是诸比丘应如是念,不应于所须物,行诸邪命恶法。就是说,出家人不应在接受这一分白毫相光功德时,做那些属于邪命恶法的事情。

    师父又接着说,这本经里还讲了,出家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供养物,得到供养之后应该做什么。比如里边提到穿衣的问题,说比丘得到袈裟法服的供养后,“是比丘于此衣中,生非比丘法,是比丘不复应着,何况余物?舍利弗!是时比丘宁以赤热铁鍱自缠其身,不应着此纳衣。”

    这意思是说,出家人穿上僧服之后,就要按照僧人的规矩要求自己,不能违背出家人应该遵行的戒法。如果做不到这些规矩,那就不该再穿着出家人的衣服。甚至说,宁肯以热铁缠在身上,都不能穿上这件僧衣。其中说到“何况余物”,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出家人不守清规戒律,就连穿起这件僧服的资格都没有,更不要说享受其他的供养物了。

    我捧着师父给我的这本《佛藏经》,听着师父的娓娓道来,觉着收获很大,就由衷的赞叹师父:您老人家真是位大善知识啊!让我懂得这么多道理。

    师父抚摸着那本经书的封面对我说:善知识的标准可高了,这本书里边都讲到了,你好好看看。按这个标准来说,我不算恶知识就不错了,哪敢承当善知识的称呼啊!

    师父虽然这么说,但我仍然回答道:不管怎样,在我心中,您都是我的师父,我会永远记住您的教诲!

    师父又说:你虽然可以把我当作师父,但你更要记住,我这个师父是假的,我只是引着你走进佛门,去亲近佛法。我的话你可以不听,甚至你可以反驳我,也可以离开我,另寻名师。但你永远别忘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师父,那就是佛。我们都是佛的弟子,要记住佛留下的遗嘱:以法为师,以戒为师!这才是我们的根本,永远不能背叛!

    前几天,又拿出那本师父送我的《佛藏经》,一边读着,一边又想起师父当年的谆谆告诫,仍觉十分受用,万分感慨!分享出来,也希望对更多的人有所启发吧。

    作者: 彼岸华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众生供养or佛毫功德,僧人的日常来自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ed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