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接近尾声了,可能学校为了让孩子学而时习之,每天的作业是当天布置,当天上交。于是乎,整个假期就一个主题,写作业。
一号那天虽然我的作业也没写完,但一个月来紧张的学习和上班,忍不住想出去透透气,把孩子带到海边转了转。下午回来也不知道要当天交作业,直到老公晚上问起来,才开始赶紧补,一补到了23点。
第二天开始我再也不敢这么三心二意了,心想绝对先作业,后其他。但我万万没想到,每天这一个主题,就没有进行到过第二个,让我十分抓狂。
终于我放下自己的事,和她一起看了一个阅读理解。是巴金的关于星星的一段描写:
“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地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问题:灌溉灵魂的春雨是指什么?灌溉灵魂的春雨是什么意思?
确实挺难回答的,要反复的揣摩原文,用心感受,也不确定是否get正确答案。孩子卡住了,思考不进去,就拿着笔一直发呆,直到我来看她为什么一个上午没任何进展,之前我会条件反射的认为,她又边学边玩,不专心,这么拖延,浪费时间。
我的讲稿还口口声声的说,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可是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她都不来找我了。那肯定是我之前搪塞的多了,孩子觉得问我也白问。
自以为懂得理解,共情,但自己的孩子,却拿不出耐心。难以置信,自己也是用学习和工作与孩子情感隔离的。老师每次讲到这里,我都觉得与自己无关,直到这个五一。每天忙的自己的孩子都顾上,不能兼顾,也不能忽视她呀!想想提升自己的初衷是什么?更好的引领孩子!有没有本末倒置的感觉?
这里还不得不提到一个旁观者效应。之前我总抱怨老公,就像一个旁观者不管孩子。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管起来,每天是否作业打卡之类的,我就彻底放手了,因为知道老公会看。还自我合理化,想她爹管的时候,我别插手了,减少孩子内心的冲突。
忍不住翻到了情感隔离的章节,重新思考了如下问题。
1. 除了学习,您还能跟孩子谈什么?
自从孩子上学,我们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之前孩子还和我交流课外书上的所见所闻,可为什么现在人家不屑于和我说了呢?后来只剩下谈学习了,还是我追着问。
因为我只想听见,想看见我想看见的。我太希望孩子能表现的好了,就是所说的那种自己飞不动,希望自己生的小鸟飞的远一点。聊着聊着就忍不住说教,自然成为话题终结者。
2. 当您失败或者遇到挫折时,当年是否被当成一个有感情的人对待? 当您指责一个失败者(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事后是否能够反思那是情感隔离?
当年具体的事件想不起来了,但是我清楚的记得,考大学时我就想离家越远越好,想一走了之,永远都不要再回去。可能那时候就开始用情感隔离的方式阻止父母对我的挑剔,但结婚生子后又开始两价性依赖,让他们来看孩子。我知道不是他们不爱我,而是真的想让我变的更好。
当孩子的成绩出来,我现在越来越急躁,总是抱怨她不努力,哪怕稍微努力一些。转念想一下,可能她确实尽力了,每次对成绩无所谓的样子,是否也是一种情感隔离?
3. 当亲人就在身边,您却在玩手机,您什么意思?
这个情况确实需要检讨,尤其是孩子上学了以后,对她的关注逐渐减少。原来下班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觉得她每个动作都可爱,给她拍好多照片,上传到qq空间,但现在已经一年不上传照片了。
对于老公,更是我行我素。彼此都视对方为家人了,左手碰右手的感觉。也许应该适当的小别,或者制造点气氛,来点仪式感之类的。但一想怎么就有热脸贴到冷屁股的感觉呢?也许需要尝试一下,但这个真的不是努力能做到的。
4.您是否想过,夫妻首先要情感隔离,才能争吵起来?
这个问题之前没有想过。但我深深的认同这句话。如果双方没有情感隔离,是不是就会推心置腹的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就是因为不在一个频道了,才会情感隔离,才会进一步上升为吵架呢?
5.您是否想过,当您心中只有孩子或者完全以孩子为中心的时候,就是对配偶的情感隔离。
之前没有想过,也深深的认同。我曾经是这样的,因为老公完全不如孩子配合我,我对女儿做什么都是不求回报的,但在老公那里,经常碰壁之后就不想再碰了。
最好的家庭关系是爸爸爱妈妈,妈妈才能更好的爱孩子,孩子再爱爸爸妈妈。反之亦然,妻子也应该对丈夫投以赞许的目光,他才能获得力量,而我经常是打压,控制。
曾经以为我对孩子的爱是毫无保留的,是无私不求回报的,是尽力的。但是一个好妈妈,首先是情绪稳定的,足够爱自己的,那么孩子得到的爱,才是最为恰到好处的,即足够好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467982/dad9bf75185ddab2.png)
网友评论